- 年份
- 2024(9518)
- 2023(13970)
- 2022(12043)
- 2021(11401)
- 2020(9477)
- 2019(21814)
- 2018(21652)
- 2017(41486)
- 2016(22396)
- 2015(25610)
- 2014(25631)
- 2013(25593)
- 2012(23914)
- 2011(21892)
- 2010(21794)
- 2009(20285)
- 2008(19758)
- 2007(17364)
- 2006(15487)
- 2005(13963)
- 学科
- 济(111014)
- 经济(110907)
- 管理(62440)
- 业(56488)
- 企(47415)
- 企业(47415)
- 方法(44935)
- 数学(38042)
- 数学方法(37691)
- 中国(28837)
- 农(24072)
- 学(24061)
- 地方(23858)
- 业经(22609)
- 财(21341)
- 贸(18833)
- 贸易(18821)
- 易(18240)
- 理论(17480)
- 制(17378)
- 和(17002)
- 农业(16048)
- 环境(15641)
- 地方经济(14698)
- 融(14683)
- 金融(14680)
- 银(14531)
- 银行(14495)
- 教育(14432)
- 行(13968)
- 机构
- 大学(338123)
- 学院(331956)
- 济(143784)
- 经济(140982)
- 管理(128299)
- 研究(117917)
- 理学(110273)
- 理学院(108978)
- 管理学(107354)
- 管理学院(106727)
- 中国(87099)
- 京(72698)
- 科学(70122)
- 财(63351)
- 所(59191)
- 研究所(53865)
- 财经(51224)
- 中心(50714)
- 农(47374)
- 江(47080)
- 北京(46822)
- 范(46642)
- 经(46612)
- 师范(46323)
- 经济学(44984)
- 业大(44722)
- 院(41863)
- 经济学院(40205)
- 州(38281)
- 财经大学(37985)
- 基金
- 项目(219225)
- 科学(172643)
- 研究(163928)
- 基金(160163)
- 家(138522)
- 国家(137363)
- 科学基金(117236)
- 社会(105395)
- 社会科(99892)
- 社会科学(99865)
- 基金项目(84251)
- 省(82005)
- 教育(74573)
- 自然(73215)
- 自然科(71447)
- 自然科学(71431)
- 自然科学基金(70167)
- 划(69785)
- 资助(66248)
- 编号(65924)
- 成果(55544)
- 部(49827)
- 重点(48871)
- 发(47378)
- 课题(45623)
- 创(44546)
- 国家社会(43903)
- 教育部(43298)
- 人文(41926)
- 大学(41735)
- 期刊
- 济(163797)
- 经济(163797)
- 研究(107850)
- 中国(61025)
- 学报(51237)
- 管理(48464)
- 科学(47992)
- 财(46546)
- 农(43470)
- 大学(38987)
- 教育(38617)
- 学学(36203)
- 农业(30513)
- 技术(27923)
- 融(27298)
- 金融(27298)
- 财经(27191)
- 经济研究(26811)
- 经(23420)
- 业经(23064)
- 问题(21557)
- 图书(19699)
- 贸(17706)
- 技术经济(17611)
- 世界(16738)
- 理论(16201)
- 业(15965)
- 国际(15450)
- 现代(15112)
- 科技(14581)
共检索到498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非经济因素不同于西方社会,假设条件不符,因此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搬这些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必须先进行适用性检验,如果可能的话,需要进行假设条件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的经济史学的一般目标,是在研究近当代中国经济史时,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限制、校正和还原,研究被一般性理论所抽象掉的非经济因素,即历史文化特征、制度约束条件等。本文反对把经济理论看成是无条件的、不变的和绝对的,认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不应满足于用中国的历史数据来证明某个西方经济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或者模仿西方学者发表过的某篇论文的样式,来一个"拷贝不走样"的"中国版",并认为不宜用现代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完全不同的古代社会。中国的经济史学的最高目标是理论、历史、统计三者高度融合,参与开创适用于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学派。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姜锡东
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历程。如果从古代"食货之学"开始,那就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此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回顾总结并非易事,但非常必要,它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认清现状,科学地规划未来,推动学科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在此略抒管见,请大家对疏谬之处批评指正。一、历史回顾据有关专家学者统计,1900—1984年上半年共发表中国经济史论著2万种(含港澳台);11986—1995年中国内地共发表相关论著亦近2万种,"其数量约略相当以至超过前此85年有关论著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振汉
“经济史学”于198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成为一门大学学科,但法国和德国学者直到今天似乎还不太愿意设置这样一门学科。在他们的心目中,历史学就是历史学,是否还需要或能够再分成若干门专史呢?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著作等身,但未写一部“经济史”专著;法国年鉴学派成员中,有的以著《封建社会》名世;有的写了《资本主义与文明》的长篇钜制,认为历史可以称为“社会经济史”,却反对“经济”单独成史。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飞 何爱国
总结2016年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仍然较多侧重于对各经济细部问题的考察,进行理论的反思与总结、宏观探讨与比较研究的成果有限,但对于经济史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和探索有所加强,对于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也有所深入。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史学理论的深入反思与创新研究,以中国史研究为基础,以中国经济史研究为重心,聚焦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基本经济经验与突出问题,加以提炼、反思与研究,进一步形成并建构中国经济史学独特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
经济史学 经济问题 研究范式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德馨
我想就进一步加浓中国经济史学研究的理论色彩问题谈点认识,请诸位指正。一、经济史学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研究经济史的直接目的,是分析经济生活演变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从了解过去,来认识现在,启示未来。没有理论分析和理论结论,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飞 何爱国
总结2016年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仍然较多侧重于对各经济细部问题的考察,进行理论的反思与总结、宏观探讨与比较研究的成果有限,但对于经济史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和探索有所加强,对于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也有所深入。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史学理论的深入反思与创新研究,以中国史研究为基础,以中国经济史研究为重心,聚焦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基本经济经验与突出问题,加以提炼、反思与研究,进一步形成并建构中国经济史学独特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
经济史学 经济问题 研究范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德馨
理论出自历史。经济历史出经济理论。经济史与经济理论的有机结合 ,是当代经济学发展的趋势。本文从用于分析经济史学的理论 ,以及分析经济史实得出的理论概括两个方面 ,介绍了作者编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在加强理论分析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
经济史 理论经济学 现代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曹树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熊金武
企业家精神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秦汉企业家到明清商帮,再到近代及改革开放时期的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可谓光辉灿烂,有关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尚待扎实耕耘。理解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不仅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而且有利于认知中国与世界的长期经济变迁。韦伯认为在新教伦理中,"敬业"是企业家的"天职",新教伦理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而儒家思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熊金武
企业家精神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秦汉企业家到明清商帮,再到近代及改革开放时期的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可谓光辉灿烂,有关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尚待扎实耕耘。理解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不仅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而且有利于认知中国与世界的长期经济变迁。韦伯认为在新教伦理中,"敬业"是企业家的"天职",新教伦理推动了资本主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生产函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生 封越健
魏金玉先生,著名经济史学家。1926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中学毕业后曾在工厂做杂工、担任中小学教师。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51年7月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53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生班学习,1957年7月毕业。历任经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近代经济史组学术秘书,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副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蒋清宏
由于受到各种约束机制的制约,中国经济史学处于"失范"与"规范"的动态变化之中。既有技术层面的约束,也有管理层面的约束,还有学界自身认识层面的约束,但这些约束机制的核心是方法论体系的更新。西方经济学与经济史学的发展路径表明,中国经济史学应该突破既有的方法论体系,建立更为科学、更为规范的方法论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