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3)
- 2023(16160)
- 2022(13782)
- 2021(12906)
- 2020(10611)
- 2019(24493)
- 2018(24332)
- 2017(46175)
- 2016(24790)
- 2015(28049)
- 2014(28111)
- 2013(28040)
- 2012(26326)
- 2011(24210)
- 2010(24209)
- 2009(22331)
- 2008(21745)
- 2007(18944)
- 2006(17096)
- 2005(15606)
- 学科
- 济(121033)
- 经济(120920)
- 管理(67951)
- 业(63793)
- 企(50989)
- 企业(50989)
- 方法(45764)
- 数学(39513)
- 数学方法(39169)
- 中国(34598)
- 地方(29064)
- 农(28794)
- 学(25276)
- 业经(25183)
- 财(23116)
- 贸(21605)
- 贸易(21588)
- 易(20892)
- 农业(19548)
- 制(19486)
- 银(17822)
- 银行(17782)
- 环境(17775)
- 融(17604)
- 金融(17603)
- 和(17576)
- 行(17231)
- 地方经济(17024)
- 理论(16670)
- 发(16121)
- 机构
- 大学(363941)
- 学院(359721)
- 济(156894)
- 经济(153782)
- 管理(139382)
- 研究(132537)
- 理学(119022)
- 理学院(117634)
- 管理学(115911)
- 管理学院(115251)
- 中国(99869)
- 京(79658)
- 科学(78855)
- 财(68643)
- 所(67372)
- 研究所(61082)
- 中心(57944)
- 农(56187)
- 财经(54531)
- 江(52585)
- 北京(51746)
- 业大(50188)
- 经(49649)
- 范(49646)
- 师范(49220)
- 经济学(48337)
- 院(47678)
- 农业(43648)
- 经济学院(43256)
- 州(42579)
- 基金
- 项目(238249)
- 科学(187619)
- 研究(176935)
- 基金(173195)
- 家(150663)
- 国家(149409)
- 科学基金(127394)
- 社会(113125)
- 社会科(107272)
- 社会科学(107246)
- 基金项目(91077)
- 省(90402)
- 自然(80203)
- 教育(80110)
- 自然科(78301)
- 自然科学(78282)
- 自然科学基金(76893)
- 划(76665)
- 资助(71683)
- 编号(71046)
- 成果(59001)
- 发(54817)
- 部(53399)
- 重点(53361)
- 课题(49721)
- 创(48857)
- 国家社会(47194)
- 教育部(46024)
- 创新(45650)
- 科研(44686)
- 期刊
- 济(181115)
- 经济(181115)
- 研究(116125)
- 中国(73796)
- 学报(54648)
- 管理(53809)
- 科学(52098)
- 农(51859)
- 财(49453)
- 教育(41623)
- 大学(41360)
- 学学(38463)
- 农业(36498)
- 融(33996)
- 金融(33996)
- 技术(31460)
- 经济研究(29790)
- 财经(27455)
- 业经(27441)
- 经(23676)
- 问题(23274)
- 图书(20607)
- 业(19618)
- 贸(19379)
- 技术经济(18962)
- 世界(18619)
- 国际(17393)
- 理论(17313)
- 科技(16682)
- 现代(16441)
共检索到555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凤义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理念的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在已有经济学研究中,尚未形成系统的关于共享发展的分析框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应该把共享发展作为逻辑主线贯穿始终。构建共享发展系统研究的初步框架,应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力商品理论作为共享发展的微观基础;在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有机统一中研究共享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企业与政府、微观与宏观有机结合中研究共享发展的互补性和协调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爱贞
新的国际竞争背景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中国自身发展面临的瓶颈,都催生中国产生新的指导创新发展的理论。现有西方创新经济学理论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创新问题时,其立足点是追赶,难以较好解决开放条件下中国产业长期面临的高增长与低自主创新能力并存的困境。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跨越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理论框架,将企业和产业作为创新发展研究的着力点,以开放经济条件为研究视角,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剖析创新发展背后的机理,将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研究重点,在研究方法上实现方法国际化与问题本土化。
关键词:
创新发展 经济学新论 经济学范式转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斌 马斌
坚持开放发展是中国应对后危机时代世情国情重大变化而提出的新理念。推动开放发展要深刻理解其新内涵,在坚持主动开放的基础上,秉持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构建公平竞争的开放环境,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探讨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战略对接与协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和金砖国家金融合作、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开放及建设绩效评估等问题,并采用定性分析、比较分析、定量分析、案例分析、仿真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
关键词:
开放发展 经济学研究 经济学新范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乃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经了注重公平的均衡增长、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增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相对协调发展、全国空间尺度的增长协调发展以及基于区域比较优势与分工基础上的功能协调发展等阶段,并实现了从增长协调到功能协调的转变,而且不同阶段的发展政策导向具有不同的空间属性特征。其中,偏向空间干预的均衡增长及增长协调发展政策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差距但也弱化了经济效率,而偏向空间中性的非均衡增长和相对协调发展政策提升了经济效率但扩大了区域差距。政府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实现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政策工具的优序选择,并积极促成两类政策工具的协同及优势互补。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经济学门类 经济学新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周
绿色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取向,通过绿色发展规划、标准、技术和体制、机制,可使社会经济活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绿色发展转型,不仅是产业的绿色转型和能源、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的绿色转型,而且是各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定位进行的各具特色的绿色转型。绿色发展转型的关键是编制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将绿色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确立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并从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制度安排、政策措施等方面提供保障。绿色发展转型,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把绿色创新和绿色发展中好的经验和政策措施凝练为法律法规,通过生态法治促进绿色发展转型。
关键词:
绿色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 经济学与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俞品根
当前我国有许多经济学者和经济工作者在研究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所借鉴,另一方面是为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建设中有所参考。本文讨论后一方面的问题,即研究西方经济学,吸取其有用成分,促进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经济理论的重要性决定于被解释现象的重要性 ,我国在 2 1世纪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 ,给中国经济学家作出世界性的贡献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可能。然而要化可能为现实 ,我国的经济学家除了在研究对象的本土化外 ,还必须在方法的规范化上作出自觉的努力。本文着重阐述了作者对理论的证伪、理论假设和限制条件的选定、实证检验等方面规范化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
经济学方法论 理论逻辑 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忠民 张平
本文内容是根据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等6位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8日第三单元"圆桌论坛:中国经济学:源流与发展"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平研究员主持了本场论坛。
关键词:
经济学家 经济史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承明
本 文提出改造和 发展中国经济学 的任务。原有的 中国经济学有照 搬现成理论和 脱离中国实际的 缺陷,因此需要 改造。为了指导 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国经济 学更需要发展。这 里要做到:哲学与经济学;马 克思主义与邓小 平理论;坚持马 克思主义经 济学与 借鉴 西方经 济学;理 论分 析与实 践检验 ;体系完整与科学 论证;量变积累 与质变飞跃等六 个方面的结合 。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改造 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郝云宏
"中国经济学"及其建立或重建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却存在着教条主义、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形式主义、时空绝对等多方面的误区,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并且逐步确立好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研究误区 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伏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了在新时代尝试较全面地反映、总结与推广中国经济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方面的原创性学术成就,推动中国经济学三大体系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拟推出工具类图书《中国经济学手册》。编撰学科手册,是一项十分基础性的学术性工作,有利于深刻了解本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理论流派、经典文献、前沿课题和发展方向,是一门学科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经济学手册》将围绕新中国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学发展主线,系统研究梳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标志性和标识性的经济学理论成果,总结展示中国经济学取得的进展,形成可供经济学者学习研究参考的大型案头工具书,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本手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谢伏瞻任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负责编撰组织工作,由《经济研究》编辑部作为工作组具体负责相关日常事务。手册采用分领域条目列举与解释方式反映中国经济学者的著名学术成就。条目拟包括三类:一是学者们提出的经济理论和概念;二是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法规文件中提出的经济方针、政策、概念及理论等;三是现实中的重要经济现象和问题。全部词条都将突出中国独特的经济概念、理论、问题和政策等。为了加强对中国经济学原创成就的推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经济学手册》编撰工作同步,自2022年第1期起,《经济研究》将以"《中国经济学手册》专题"方式连续推出《中国经济学手册》中的代表性条目,以飨读者。本专题的开篇文章是谢伏瞻院长撰写的《中国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学人的使命》,该文亦为《中国经济学手册·导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文全
经济学从其诞生到发展都深刻地受到哲学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机械自然观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对经济学的不利影响以及系统实在观与中国的古典哲学对经济学的可能贡献后,指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从哲学角度来看有两个基本路向:一是争取在系统实在观的基础上完成对经济学的新综合;二是充分利用中国古典哲学的优秀资源,真正阐发经济学本身所蕴涵的天下主义与和平主义。这两个路向实际上也是整个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路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西方经济学的引进、研究及其对现代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赵晓雷一、西方经济学引进、研究综述(一)西方经济学引进的历史概况西方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比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引进传播要早。19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一批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就开始传播一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晓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卫兴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 ,本刊特邀请在京的部分经济学家 ,围绕“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学发展”这一主题 ,撰写了一组文章 ,以作纪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