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6)
- 2023(14641)
- 2022(12057)
- 2021(11097)
- 2020(9397)
- 2019(21046)
- 2018(20913)
- 2017(39596)
- 2016(21245)
- 2015(24332)
- 2014(24412)
- 2013(24307)
- 2012(23030)
- 2011(20804)
- 2010(21359)
- 2009(20732)
- 2008(20912)
- 2007(19226)
- 2006(17611)
- 2005(16679)
- 学科
- 济(115550)
- 经济(115390)
- 业(87900)
- 管理(81560)
- 企(78416)
- 企业(78416)
- 方法(41402)
- 财(33562)
- 数学(32390)
- 业经(32092)
- 数学方法(32040)
- 农(31297)
- 中国(29375)
- 制(25650)
- 地方(23143)
- 务(22266)
- 财务(22222)
- 财务管理(22186)
- 农业(21926)
- 企业财务(20996)
- 贸(19527)
- 贸易(19514)
- 体(19263)
- 易(18977)
- 技术(18354)
- 和(18035)
- 策(17995)
- 划(17417)
- 银(17217)
- 银行(17199)
- 机构
- 学院(326365)
- 大学(325068)
- 济(153653)
- 经济(150908)
- 管理(125817)
- 研究(112932)
- 理学(106084)
- 理学院(105005)
- 管理学(103680)
- 管理学院(103053)
- 中国(92454)
- 财(74622)
- 京(68770)
- 科学(61229)
- 财经(57617)
- 所(56638)
- 经(52099)
- 江(50892)
- 中心(50865)
- 研究所(49845)
- 农(48733)
- 经济学(48516)
- 北京(44528)
- 经济学院(43313)
- 财经大学(42148)
- 业大(40143)
- 院(39698)
- 州(39659)
- 范(39008)
- 师范(38719)
- 基金
- 项目(196239)
- 科学(157398)
- 研究(148496)
- 基金(146108)
- 家(124430)
- 国家(123334)
- 科学基金(107495)
- 社会(100123)
- 社会科(94992)
- 社会科学(94970)
- 基金项目(75563)
- 省(73725)
- 教育(66545)
- 自然(65123)
- 自然科(63633)
- 自然科学(63616)
- 自然科学基金(62568)
- 划(60738)
- 资助(60421)
- 编号(57621)
- 成果(48675)
- 部(45501)
- 重点(43598)
- 发(42818)
- 创(42746)
- 国家社会(42633)
- 制(42120)
- 课题(40171)
- 教育部(40092)
- 创新(39313)
- 期刊
- 济(188625)
- 经济(188625)
- 研究(109136)
- 中国(68682)
- 财(62044)
- 管理(55078)
- 农(48044)
- 科学(42714)
- 学报(41592)
- 融(36324)
- 金融(36324)
- 大学(33896)
- 农业(32504)
- 学学(31924)
- 财经(31224)
- 经济研究(30023)
- 技术(29751)
- 教育(29111)
- 业经(28568)
- 经(27168)
- 问题(24419)
- 贸(21476)
- 世界(20444)
- 技术经济(20020)
- 国际(19370)
- 业(18942)
- 现代(16291)
- 统计(15867)
- 经济管理(15414)
- 经济问题(15176)
共检索到527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丁有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近期全球经济普现触底反弹迹象;虽然中国目前暂时失业率仍高、需求不足,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实施有力的财政金融政策措施及中国政治稳定的大背景,为中国经济进入复苏历程创造了条件;可以有效支撑经济持续复苏的积极因素和基本面已经显现,预期中国经济将在2009年年底开始、2010年率先走向全面复苏历程——虽然过程还会复杂曲折;面对大环境变化趋势,我们应该分析世界制造业发展新形势,抓住发达国家经济恢复过程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的机遇,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和措施,加快我国迈向"全球配置型"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步伐。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米锦欣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参与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制造业的转移是有梯度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进入缓慢通道,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仍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优势;除技术创新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制造和服务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加强调环保节能,注重"绿色制造"。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趋利避害,借助"世界制造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庆华
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赞 汤春梅
世界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规律地在国际间跨国转移。促使制造业跨国转移的因素有:区位优势、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国家政策、社会压力等。从总的趋势看,制造业跨国转移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由技术领先国向其他国家扩散。但是,世界制造业在跨国转移的不同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一些具体的差异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此,该文立足世界制造业全球化的现状与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全球化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转移规律 挑战 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世界制造业中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朱昌 吴昊
近年来,关于中国已发展成为或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论点如雷贯耳,与此同时,某些国家关于“中国造威胁论”、“中国造掏空论”等言论也时有耳闻。本文并不想对这些言论做简单的驳斥,而是依据事实,论证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并就中国应该发展制造业中心,以及如何发展制造业中心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制造业 工业化 二元经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文文 王文平 束慧 秦颖博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转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引致转移的原因。区域的制造业转移可分为四种模式,经济产出与污染物转移的空间流向并不完全耦合,产业转入并不是导致污染加剧的必然原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文文 王文平 束慧 秦颖博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转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引致转移的原因。区域的制造业转移可分为四种模式,经济产出与污染物转移的空间流向并不完全耦合,产业转入并不是导致污染加剧的必然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从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晶 李慧玲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技术转移和制造业空间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2009—2021年283个城市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效应,检验技术转移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空间集聚二者关系中发挥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空间分布格局;技术转移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空间集聚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且发明专利技术转移的中介效应明显超过非发明专利技术转移。为全面释放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正向推动效应,应聚力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走深向实;着眼数字驱动,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晶 李慧玲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技术转移和制造业空间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2009—2021年283个城市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效应,检验技术转移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空间集聚二者关系中发挥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空间分布格局;技术转移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空间集聚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且发明专利技术转移的中介效应明显超过非发明专利技术转移。为全面释放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正向推动效应,应聚力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走深向实;着眼数字驱动,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蓉芳
文章介绍了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纺织制造业发展及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中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国家纺织制造业,对我国纺织制造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定位。
关键词:
纺织 产业转移 制造中心 发展阶段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驭 尤宏兵
一、服务要素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持续增强(一)服务业是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美国经济学家谢尔普曾提出,农业、釆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服务业是将其混合在一起的水泥。这个观点从一个侧面指出了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服务贸易能提升国家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该国经济增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政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工业的发展任务应转向以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主导,在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上全面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从工业生产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物化劳动消耗、劳动生产率、国际知名品牌、创新能力、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高附加价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供给能力等方面。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和任务是"高也成、低也就",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缩小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
工业生产大国 制造业强国 结构调整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如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总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四位,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作为过去20年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优化升级使得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制造业 国民经济 支柱产业 国际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