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1)
2023(11176)
2022(9311)
2021(8673)
2020(7033)
2019(16109)
2018(15860)
2017(29838)
2016(16015)
2015(17891)
2014(18157)
2013(18127)
2012(17341)
2011(15853)
2010(15971)
2009(14917)
2008(14847)
2007(13415)
2006(12197)
2005(11625)
作者
(46921)
(39053)
(38846)
(37572)
(25215)
(18879)
(17741)
(14996)
(14780)
(14229)
(13721)
(13014)
(12938)
(12644)
(12578)
(11988)
(11458)
(11403)
(11127)
(10949)
(9986)
(9495)
(9427)
(9086)
(8830)
(8788)
(8644)
(8353)
(7940)
(7818)
学科
(90626)
经济(90538)
管理(45511)
(42370)
(33226)
企业(33226)
方法(32777)
数学(29201)
数学方法(29021)
中国(24009)
(21108)
地方(19176)
(18468)
(15994)
业经(15845)
(15566)
贸易(15554)
(15395)
(15134)
(13619)
金融(13618)
地方经济(13305)
(13210)
银行(13199)
(12906)
财务(12889)
财务管理(12860)
农业(12774)
(12696)
企业财务(12347)
机构
大学(242022)
学院(240377)
(118689)
经济(116639)
研究(90286)
管理(85099)
理学(71839)
中国(71087)
理学院(70984)
管理学(69972)
管理学院(69503)
(55627)
(51471)
科学(49093)
(45904)
财经(43747)
研究所(40949)
经济学(39996)
(39942)
中心(39261)
(36121)
经济学院(35864)
(35117)
北京(33531)
财经大学(32646)
(31928)
(30139)
师范(29874)
业大(29081)
(28525)
基金
项目(146946)
科学(116662)
基金(110155)
研究(108680)
(95907)
国家(95149)
科学基金(81006)
社会(73450)
社会科(69837)
社会科学(69820)
基金项目(56336)
(52818)
教育(49509)
自然(49211)
自然科(48131)
自然科学(48119)
自然科学基金(47356)
资助(46532)
(45163)
编号(41116)
(34744)
成果(34635)
重点(33360)
国家社会(32561)
(32388)
教育部(30514)
中国(30472)
(30421)
(29797)
课题(29349)
期刊
(138209)
经济(138209)
研究(83593)
中国(49581)
(45037)
学报(34792)
管理(34413)
科学(32773)
(32140)
(27175)
金融(27175)
大学(27078)
学学(25507)
经济研究(24282)
财经(24237)
教育(23036)
农业(21325)
(21157)
技术(20281)
问题(18422)
(17763)
业经(17546)
国际(16255)
世界(15348)
技术经济(13855)
统计(12616)
(11887)
经济问题(11210)
(10609)
现代(10397)
共检索到386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龙静  吕四海  
近年来,央行一直采用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力图通过促进投资来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扭转经济增长乏力、物价持续下降的不景气局面,但效果并不明显。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经济已处于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之中。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首先对我国货币政策和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流动性陷阱"并不能解释实际情况;接着把国有部门和私人部门区分开来分析其资本收益和投资量的关系,发现投资扭曲(即资本没有流向收益最高的部门)是造成投资后劲不足的瓶颈;最后分析了投资扭曲的危害和成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吹风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短期回调处于正常范围,全年增速仍可高达9%以上。未来经济增长将逐步放慢,但在合理区间内。所以,对硬着陆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又称凯恩斯陷阱,是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虞吉海  王劲松  
日本自 1 991年泡沫经济崩溃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 ,在预期通货紧缩和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这种流动性陷阱具有的新特征使日本政府传统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改革在新形势下失效。日本经济只有实施通货膨胀目标政策及进行永久性减税 ,并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才能走出萧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骆玉鼎  
在货币经济框架下得出的“流动性陷阱”及经济危机理论要运用于今天的信用经济现实,必须作相应改变。本文从凯恩斯关于“信心状态”的表述出发,提出信用经济中存在三种“陷阱”,宏观政策要有相应的措施与之对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安世  
自前古典经济学时代开始,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的概念、表现形式、本质特征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该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简要回顾,认为物质财富的数量增多、质量提升与结构改善,是经济增长的三个具体表现形式,而基于供需匹配的物质财富持续形成的过程,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本质。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认为中国要实现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首先要在宏观上制定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以国家力量推动该发展战略的实施;其次要以体制改革为中心,将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安世  
文章在梳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基于供需匹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经验、当前现状、国际视野与现实国情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指出基于二八定律的逆向操作,一方面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激活沉淀需求,促进供需平衡,或许是破解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根本之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安世  
文章在梳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基于供需匹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经验、当前现状、国际视野与现实国情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指出基于二八定律的逆向操作,一方面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激活沉淀需求,促进供需平衡,或许是破解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根本之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安世  
自前古典经济学时代开始,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的概念、表现形式、本质特征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该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简要回顾,认为物质财富的数量增多、质量提升与结构改善,是经济增长的三个具体表现形式,而基于供需匹配的物质财富持续形成的过程,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本质。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认为中国要实现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首先要在宏观上制定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以国家力量推动该发展战略的实施;其次要以体制改革为中心,将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后要集聚政策优势,鼓励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行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晓雷  
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性质已开始发生变化,市场需求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消费结构高级化的带动,而不是靠需求数量的低水平扩张来牵动。在这一宏观经济态势中,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的市场需求导向,经济活动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需求。根据中国经济的现状,应当主要参照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加大制度变革力度(主要是产权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以摆脱经济疲软,并使国民经济走出粗放增长的恶性循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碧波  
中国经济中存在着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现象。从宏观总量的角度看,消费需求较投资需求具有更高的就业提高作用,且长期最终消费支出的就业弹性要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这种现象主要源于经济增长方式对投资需求的依赖。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缺陷在于经济增长依赖投资需求,但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却大于投资需求。正是这种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陷阱,导致经济需求无法持续提供就业需求,从而在长期形成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局面。为改变这种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增长方式,从政策层面来看,应该考虑的是采用更高工资水平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最终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而形成新的就业需求。提高普通职工工资水平,在短期内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