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7)
- 2023(10328)
- 2022(8594)
- 2021(8037)
- 2020(6507)
- 2019(15013)
- 2018(14483)
- 2017(27108)
- 2016(13975)
- 2015(15900)
- 2014(15453)
- 2013(15380)
- 2012(14704)
- 2011(13432)
- 2010(13252)
- 2009(12567)
- 2008(11867)
- 2007(10094)
- 2006(9208)
- 2005(8560)
- 学科
- 济(82259)
- 经济(82185)
- 管理(39660)
- 业(34395)
- 方法(28338)
- 数学(25342)
- 数学方法(25251)
- 企(25055)
- 企业(25055)
- 中国(23265)
- 地方(19164)
- 农(18394)
- 财(17280)
- 业经(14546)
- 贸(14375)
- 贸易(14366)
- 易(13990)
- 农业(13107)
- 学(13063)
- 地方经济(12995)
- 制(12347)
- 融(11239)
- 金融(11239)
- 环境(11051)
- 银(10508)
- 银行(10502)
- 行(10220)
- 体(9795)
- 出(9676)
- 和(9652)
- 机构
- 大学(207458)
- 学院(203886)
- 济(108459)
- 经济(107032)
- 研究(78552)
- 管理(78280)
- 理学(67467)
- 理学院(66709)
- 管理学(66084)
- 管理学院(65663)
- 中国(61293)
- 财(48865)
- 京(42960)
- 科学(40196)
- 财经(38518)
- 所(37865)
- 经济学(36768)
- 经(35473)
- 中心(34507)
- 研究所(33930)
- 经济学院(32965)
- 财经大学(28865)
- 院(27735)
- 北京(27646)
- 江(27505)
- 农(26777)
- 范(25767)
- 师范(25611)
- 科学院(23091)
- 业大(23029)
- 基金
- 项目(133131)
- 科学(108470)
- 基金(103013)
- 研究(100534)
- 家(88801)
- 国家(88162)
- 科学基金(76396)
- 社会(71685)
- 社会科(68224)
- 社会科学(68212)
- 基金项目(53552)
- 省(45940)
- 自然(44730)
- 教育(44299)
- 自然科(43754)
- 自然科学(43745)
- 自然科学基金(43043)
- 资助(41297)
- 划(39779)
- 编号(37156)
- 国家社会(32503)
- 部(32383)
- 成果(30934)
- 发(30083)
- 重点(30043)
- 教育部(28957)
- 中国(28903)
- 人文(27882)
- 创(27372)
- 制(26601)
- 期刊
- 济(122481)
- 经济(122481)
- 研究(71641)
- 中国(40775)
- 财(37199)
- 管理(30209)
- 科学(27177)
- 学报(25716)
- 农(24559)
- 经济研究(22513)
- 财经(20955)
- 大学(20950)
- 融(20327)
- 金融(20327)
- 学学(19765)
- 经(18356)
- 农业(16907)
- 问题(16160)
- 技术(15586)
- 业经(15570)
- 贸(15478)
- 教育(15455)
- 世界(14649)
- 国际(13989)
- 技术经济(11851)
- 统计(10025)
- 经济问题(9984)
- 业(9610)
- 经济管理(9137)
- 现代(8843)
共检索到321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坤荣 金刚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堪称奇迹的高速增长。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于揭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经验,却忽视了伴随高速增长的频繁波动现象。一个完备的理论解释应该既能解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能回答为什么经济波动频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解释无疑更加深入。本文首先梳理众多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观点,指出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的成功之处。然后,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出发,分析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波动,发现根源于地方政府的"理性预期"和"学习效应",地方政府的行为是导致中央政府宏观微调常常失效的关键。最后,本文从矫正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提出适应新环境、构筑新动力以及拓展新空间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坤荣 金刚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获得了堪称奇迹的高速增长。已有研究大多侧重于揭示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经验,却忽视了伴随高速增长的频繁波动现象。一个完备的理论解释,应该既能解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能回答为什么经济波动频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解释无疑更加深入。本文首先梳理了众多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观点,指出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的成功之处。并且,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出发,本文认为,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波动,根源于地方政府的"理性预期"和"学习效应",地方政府的行为是导致中央政府宏观微调常常失效的关键。最后,本文从矫正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提出了适应新环境、构筑新动力以及拓展新空间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地方政府 经济波动 黄灯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卫国 任燕燕 侯永建
本文基于中国29个省、区、市1987—2007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经济长期增长的关系。一方面,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对经济长期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实行财政分权制度以来的激励机制强化使然,地方政府作为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更加积极地参与经济生活,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努力吸引和扩大投资;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之间还展开竞争,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改善了投资的政策环境,也促进了市场机制的生成与发展,从而较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1994年以后地方政府投资支出占GDP比重显著上升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对本级经济发展成果独享意愿明显增强,地方保护、市场分割...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计志英
以财政收支活动为具体体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是在特定财政体制框架内,对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筹集和分配,其实质是对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产权边界重新划分、界定而使其达到均衡。笔者从包含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出了反映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Laffer曲线;并利用转型期分省宏观经济数据对Laffer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出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学文 卢新海 张蔚文
本文在官员动机多样化的假设与官员集团集体行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包容性更强的"中国转轨经济高速增长"的解释框架,讨论中央-地方制度规则变化下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本文认为,由于地方政府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约束,针对自上而下的制度变化,地方政府总会做出最有利于地方利益的行为反应。而广泛存在于地方政府活动中的"预算外收入",成为地方政府集体行动的激励基础。无论是分税制前以"经营企业"为特征的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分税制后以"经营土地"为特征的土地发展主义经济增长模式,都产生于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收入的过程之中。尽管这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取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立鑫 闫笑
以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为核心的制度安排塑造了中国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行为。该文考察了这种制度安排对FDI流入的促进作用及由此途径所引发的经济增长效果。从理论层面看,与非竞争性地方政府不同,中国式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是横向排名评价机制,从GDP增长目标出发,其在吸引FDI的行为上更为主动和激进;该文据此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并得出,中国式地方政府在吸引FDI上愿意付出的努力成本更大,所吸引到的FDI更多,且地方政府越重视GDP增长,则上述领先越大。该文分别运用2000-2014年全球19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省级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巍 何庆光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中央和地方财政需要科学、合理分权,逐步构建最优的财政分配格局,打造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我国经济和谐、稳定、持续增长。一、财政分权的有关理论及综述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征税权和支出权向地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红玉 雷正 杨艳武
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和长期经济增长水平,以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税收优惠和科技投入4个指标刻画了地方政府行为,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系统考察了技术创新对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非线性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其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地区长期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通过工具变量法、滞后自变量、排除宏观因素系统性变化、更换度量指标、剔除直辖市样本等方式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非线性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表明存在最优技术创新水平。采用门槛模型研究发现,在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的正向调节下,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而在技术引进的正向调节下,则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采用空间模型研究发现,本地区技术创新对邻接地区长期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淑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为缺乏利益基础和独立的权力,地方政府也就缺乏制度创新和发展经济的内在动力。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地方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从而推动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在当前转轨时期,地方政府扮演了上级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与区域经济的组织者、经济管理主体与经济利益主体的双重角色。其双重角色的困惑,造成了经济行为的扭曲。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制度背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建辉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行为主体,其采取了许多措施扩大本地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在"GDP竞赛"目标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不断地加大直接投资,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势必会使得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同时,这种增长是以减少整个社会的福利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为代价的。应该不断规范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首先要进一步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其次应当加强硬预算约束;最后应当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关键词:
转型期 地方政府投资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坤荣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沈坤荣经济增长因素的计量分析表明,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要素投入的大量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虽然这种增长格局已有很大改观,但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摆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广杰 花小安 侯效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崔宝玉 张忠根
文章从理论的视角尝试性地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经济增长与农村公共投资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地方政府行为"经济人"理性的假设前提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政府有扩大公共投资的行为倾向,从纯"经济"层面分析,这种公共投资的行为符合经济理性,而贫困地区的农村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和更高的回报率,即具备所谓的"后发优势",最后探讨了发展水平差异的不同地区相应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公共投资 政府行为 经济增长 理论模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颜燕 刘涛 满燕云
本文利用2004~200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两种方式吸引投资、促进增长的策略,评估了两种策略在全国和地区尺度上的实施效果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全国尺度上,土地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两种手段都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层面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价格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中部地区,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则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双土地出让 地方政府竞争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汪川 张明进
通过将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和城投债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范畴,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呈现轻微的负面效果;对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东部地区由于债务负担率较低,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仍呈现正向促进作用。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重门槛效应。根据上述结论,我国东中部地区债务负担率处于门槛值之内,仍有一定的债务空间;与此同时,面对快速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应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积极预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财政风险的系统化演变。
关键词:
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门槛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