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1)
- 2023(7031)
- 2022(5676)
- 2021(5179)
- 2020(4175)
- 2019(9561)
- 2018(9220)
- 2017(17679)
- 2016(8966)
- 2015(10431)
- 2014(10291)
- 2013(10666)
- 2012(10205)
- 2011(9528)
- 2010(9426)
- 2009(9012)
- 2008(8536)
- 2007(7413)
- 2006(6962)
- 2005(6639)
- 学科
- 济(68701)
- 经济(68659)
- 管理(23200)
- 方法(22141)
- 数学(20525)
- 数学方法(20470)
- 业(20035)
- 中国(17454)
- 地方(15946)
- 企(13435)
- 企业(13435)
- 农(12421)
- 地方经济(12255)
- 贸(11591)
- 贸易(11583)
- 易(11285)
- 学(10402)
- 业经(10393)
- 财(9852)
- 环境(9658)
- 农业(8804)
- 制(8694)
- 融(8464)
- 金融(8464)
- 发(8034)
- 银(7920)
- 银行(7915)
- 关系(7742)
- 行(7740)
- 经济学(7554)
- 机构
- 大学(144771)
- 学院(141982)
- 济(83885)
- 经济(82884)
- 研究(59413)
- 管理(50575)
- 中国(46640)
- 理学(42875)
- 理学院(42373)
- 管理学(42011)
- 管理学院(41734)
- 财(34729)
- 京(30669)
- 科学(30044)
- 经济学(29570)
- 所(29428)
- 财经(27792)
- 研究所(26509)
- 经济学院(26470)
- 经(25553)
- 中心(24683)
- 院(20780)
- 财经大学(20694)
- 北京(20373)
- 江(19153)
- 农(19092)
- 科学院(18760)
- 社会(17443)
- 研究中心(17090)
- 范(16966)
- 基金
- 项目(88394)
- 科学(71349)
- 基金(68871)
- 研究(65503)
- 家(59920)
- 国家(59541)
- 科学基金(50576)
- 社会(47929)
- 社会科(45767)
- 社会科学(45760)
- 基金项目(34749)
- 省(29317)
- 资助(28912)
- 自然(28742)
- 自然科(28093)
- 自然科学(28086)
- 教育(28026)
- 自然科学基金(27644)
- 划(25412)
- 编号(22582)
- 国家社会(22493)
- 中国(21948)
- 部(21896)
- 发(21160)
- 重点(20224)
- 济(19392)
- 教育部(19378)
- 经济(19240)
- 成果(18743)
- 发展(18321)
共检索到229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静 楠玉 江永红
本文通过借助艾肯格林设定经济增长减缓和加速需要满足的条件,考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增长趋势性特征。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第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经过阶段性加速增长之后,加速过程在2003年开始向中西部区域转移,并且发达和沿海省区的增长趋于稳态;第二,中西部省区继续表现出持续的加速过程,中西部的增长潜力将是引致整体经济稳定增长的引擎;第三,基于国际增长经验和当前中国增长态势判断来看,中国成功跨入高收入阶段需要在跨越临界点前至少10年保持相对稳定增长。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加速 经济减缓 增长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静 楠玉 江永红
文章借助艾肯格林设定经济增长减缓需要满足的条件,基于跨国经验和中长期经济增长数据寻找经济增长路径的阶段性特征。结果发现,当前无论从增长率水平还是人均收入"门槛"看,中国经济均进入增长的连续减缓期。国际比较研究发现,成功跨入高收入阶段的国家在跨越临界点前至少10年间均保持相对稳定增长,其连续增长减缓过程多集中于跨入高收入"门槛"之后。当前中国刚跨过中等高收入"门槛",2008年出现增长减缓态势,2015年可能再次出现增长减缓拐点,这将使中国向高收入阶段跨越变得相对困难。文章实证分析了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之源,并认为在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经济增长动力不仅表现为引致经济增长,还要看能否驱动经济稳定增长。要结合"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适时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迎接下一个稳定增长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新常态 增长减缓 增长加速 经济稳定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课题组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consequences of a slowdown in the world economy, according to the annual model for China built i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d the French Ministry of Economy, Finance and Industry.
关键词:
经济模型 模拟分析 世界经济 增长减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东皇 孟范昆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投资和出口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在持续减弱,作为消费需求主体的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居民总体上并未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实证研究也表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不仅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且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扩内需的背景下,需从相关的制度创新入手构建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消费 居民消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飞虎
根据索洛余值法及C-D生产函数原理,细致地估算了1952-2008年间中国总量生产函数及经济增长中各因素贡献。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为投资驱动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必须提高人力资本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促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舒元 徐现祥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能够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吗 ?如果能 ,那么哪类经济增长理论能比较好地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呢 ?围绕这些问题 ,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实证上 ,本文采用Jones( 1 995)实证检验新增长理论的方法 ,针对各类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特征 ,实证分析了 1 952— 1 998年间我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 ,结果发现这些典型事实明显地拒绝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和R&D类型增长理论 ,相对而言 ,比较支持AK类型增长理论。另外 ,我们还发现以综合要素生产率测量的技术进步 ,不是我国1 952—1 998年间经济增长的引擎。在理论上 ,本文从“边干边学”的角度 ,把“探索适合我国国...
关键词:
经济增长 AK类型增长模型 边干边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豪 张建华 谭静
中国经济放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经济现象。关注中国经济增长源泉与动能转换对于有效治理经济减速、促进结构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1952-2015年数据,运用历史比较法就当前中国经济减速背后的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在可变要素弹性下测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并将其TFP(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进一步挖掘TFP黑箱。最后本文建议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动力转换的制度障碍;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需求侧管理;构建TFP考核指标,保障要素的自由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增长源泉 动能转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豪 张建华 谭静
中国经济放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经济现象。关注中国经济增长源泉与动能转换对于有效治理经济减速、促进结构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1952-2015年数据,运用历史比较法就当前中国经济减速背后的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在可变要素弹性下测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并将其TFP(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进一步挖掘TFP黑箱。最后本文建议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动力转换的制度障碍;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需求侧管理;构建TFP考核指标,保障要素的自由流动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增长源泉 动能转换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师博
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必要支撑,但是在理论上,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明确。本文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合结构突变分析,实证检验基于生产函数的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大跃进"的终结与大庆油田的量产,引发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变迁,导致1961年能源消费出现结构突变。这使得1952-2005年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1962-2005年二者间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能源消费内生于经济增长,长期中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变动的诱因。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忽略产业结构的影响,会低估能源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根钱
201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一季度增速缓慢下行的态势。中国经济运行指数小幅下降,由绿蓝边界降至浅蓝灯区;经济增长速度小幅走低,一季度GDP增长7.7%,低于2012年四季度的7.9%,二季度进一步降至7.5%,上半年为7.6%。内需偏弱,外需不乐观,工业生产者购销价格持续下降,货币政策稳中偏紧,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经济增速下行。尽管这种态势有延续的可能,但经济的下行动力并不强劲,且增速已经处于低位,下半年如采取适度的刺激措施,经济增速止降回稳是有可能的。
关键词:
2013年上半年 经济监测报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金全 毕振豫
本文首先合成中国各省普惠金融指数,随后在经济增长与贫困减缓的双重视角下,通过系统GMM方法逐步考察了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直接遏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也会通过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两个渠道对城乡收入差距带来间接的减小效应。为此,政府不仅要关注金融发展的深度,更要注重金融发展的广度,进一步打造更具普惠性与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促进全社会共享经济金融发展的成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薇 楠玉
当一个国家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如果不能实现经济的加速增长,将无法实现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其结果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本文通过构建用于计算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和增长加速的时间点约束条件,通过对中国1960—2012年数据进行筛选,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长减缓点和增长加速点,并且借助于Probit模型,从结构性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官员腐败因素三个方面实证考察阻碍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之源。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安邦 冯华
以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11—2019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GMM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结构性因素,以及数字经济对此的缓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服务化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减速”观点成立;数字经济总体上能够缓解“结构性减速”,一方面数字经济具有提振经济增速的效率效应,另一方面具有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进而降低增速的结构效应,但结构效应不足以抵消效率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陆明涛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再次下滑,此次经济增速下滑是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并由于全球经济重新整合、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质等因素将持续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此次减速是不同于周期性减速的结构性减速。这意味着中国赶超式增长模式即将终结,发展阶段演进和发达地区增长乏力,预示中国经济将迎来增长模式转型。为应对结构性减速带来的挑战,中国经济可通过结构化改革和促进内生经济增长实现稳速增效,即通过结构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鼓励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提高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白景明
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逐步放缓。为防止经济过度衰退、确保社会稳定,我国实行了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3年来发行了3600亿长期建设国债,1998—2000年财政赤字增长率连续突破50%,其中1999年高达89%。与此同时,尽管我国采用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仍然超过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