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6)
- 2023(7408)
- 2022(6009)
- 2021(5551)
- 2020(4549)
- 2019(10384)
- 2018(10149)
- 2017(19243)
- 2016(9841)
- 2015(11329)
- 2014(11011)
- 2013(11335)
- 2012(10971)
- 2011(10212)
- 2010(10115)
- 2009(9544)
- 2008(9072)
- 2007(7915)
- 2006(7390)
- 2005(7060)
- 学科
- 济(71388)
- 经济(71344)
- 管理(24475)
- 方法(23458)
- 数学(21688)
- 数学方法(21614)
- 业(21065)
- 中国(18624)
- 地方(16626)
- 企(14263)
- 企业(14263)
- 农(13056)
- 地方经济(12494)
- 贸(12381)
- 贸易(12371)
- 易(12057)
- 业经(11041)
- 学(10812)
- 财(10426)
- 制(9422)
- 环境(9264)
- 农业(9125)
- 融(8951)
- 金融(8951)
- 银(8531)
- 银行(8523)
- 发(8521)
- 行(8319)
- 关系(8152)
- 体(7636)
- 机构
- 大学(154256)
- 学院(150744)
- 济(86990)
- 经济(85893)
- 研究(62957)
- 管理(53569)
- 中国(49709)
- 理学(45304)
- 理学院(44757)
- 管理学(44318)
- 管理学院(44014)
- 财(36294)
- 京(33026)
- 科学(32329)
- 所(31215)
- 经济学(30566)
- 财经(28821)
- 研究所(28149)
- 经济学院(27359)
- 经(26496)
- 中心(26436)
- 院(22182)
- 北京(21914)
- 财经大学(21396)
- 江(20811)
- 农(20413)
- 科学院(19723)
- 范(18483)
- 师范(18369)
- 社会(18280)
- 基金
- 项目(94380)
- 科学(75906)
- 基金(72938)
- 研究(70124)
- 家(63567)
- 国家(63152)
- 科学基金(53534)
- 社会(50580)
- 社会科(48269)
- 社会科学(48261)
- 基金项目(36927)
- 省(31527)
- 自然(30565)
- 资助(30554)
- 教育(30326)
- 自然科(29880)
- 自然科学(29872)
- 自然科学基金(29409)
- 划(27408)
- 编号(24686)
- 国家社会(23587)
- 部(23259)
- 中国(22926)
- 发(22415)
- 重点(21548)
- 成果(20656)
- 教育部(20560)
- 济(19945)
- 经济(19788)
- 人文(19315)
共检索到246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简·哈特梅尔 李丽丽 王辰
中国经济超过3 0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不能再倚重投资的背景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将怎样?本文分析劳动适龄人口增速放缓甚至开始下降时,中国是否仍有能力将G D P的一半用于投资,而这种投资是否会变得低效;由于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会下降,而未来农村劳动人口的转移是否将更多地流向服务部门而不是生产率较高的制造部门。文章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速率将从现在的年均10%逐渐降至203 0年的6.5%;而如果对经济活动不利的因素如果都叠加在一起,增长率甚至有可能降至1.5%。文章指出,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在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减速,而是减速的时间点和程度大小。本文作...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口红利 劳动就业 劳动生产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金营
我国人口城镇化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隔离的户籍管理制度没有在工业化进程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进程中予以破除。而城镇化的滞后将给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带来诸多挑战 ,包括有效需求不足、农业生产率低下、产业结构难以升级等。文章特别阐明通过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土地承包制度在内的制度创新 ,加快人口城镇化的步伐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口城镇化 有效需求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东萍
一、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盛行,但从长期看,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还将占据主导地位本轮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要的冲击,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经济衰退,总体来看全面的经济复苏尚待时日。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冲击。金融危机既表明美国等国家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Stephen Roach
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发言,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样的研讨会。这是一个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研讨会。这里所有的发言人都是非常著名的,感谢主办者给我这样的机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晓 张虎 丁一兵
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是由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等深层次问题累积而成的,虽然"安倍经济学"试图通过前所未有的超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措施予以清算,但日本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诸多问题如劳动人口的巨大变化等结构性因素倘若得不到解决,仅以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应对,是于事无补的。因此,日本经济发展前景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在一定意义上讲,今后的日本经济无论如何调整,都已经不再是寻找新起点的过程,而是寻找新的均衡点的过程。现阶段日本经济的调整,从短期来看会对中国的对日贸易、FDI流入、金融环境稳定及总体经济增长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但长期而言也会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启示与新的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韦恩·M·莫里森 王宇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从一个比较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快速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大国。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原因一是持续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二是国内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面对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国有企业、银行部门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将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在长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乔哲青
抓住国际机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紧迫任务。中国经济在世纪之交面临着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亚洲经济强劲复苏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同时 ,潜在的政治压力和现实挑战有增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增加了经济发展的风险 ;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 ,把握机遇 ,正视挑战 ,趋利避害 ,乘势而进。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国际环境 全球化 机遇 挑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踔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贸易争端增多;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中国能源资源瓶颈凸显;气候环保压力空前强化;信息安全存在着极大的隐患;中国对非洲等落后地区的援助引起了国际争议。面对挑战,中国应积极主动地调整战略与策略:优化贸易结构,减少对外贸易摩擦;加强金融监管,抵御金融风险;尊重国际惯例,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回应国际社会诉求,高度重视气候环保问题;推动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确保资源能源安全;重视信息化建设,增强经济信息安全;加强境外投资的政府管理和引导,确保海外资产安全;对外经济援助要努力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关键词:
后危机时期 中国经济安全 风险与挑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育川
两年以前我们还在庆贺亚洲奇迹的成功——几十年建立在人们误以为是完善的经济基础上的强劲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自由化的市场以及全知全能的政府干预。一年前我们则热衷于谈论亚洲金融危机的独特性———源于亚洲国家私人部门、金融体系以及公司制度的结构性缺陷。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Bert Hofman
我想更多地介绍一下中国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2005年我给大家分析过一些类似的挑战,但还有很多问题都没有解答,一年之后许多解决方案已经变得更加新奇了。首先我想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和这个论坛主题直接相关的内容,关于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和世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小瑜 白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伍戈 郭凯 缪延亮 张明 肖立晟
疫情以来,全球宏观范式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杠杆的“三低一高”范式,过渡到高通胀、高利率、高杠杆、低增长的“三高一低”范式。各国经济走势呈现分化,主要与其资产负债表表现相关。资产负债表改善的经济体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表现更好,而资产负债表恶化的经济体实际GDP增速表现不佳。美国经济表现超预期,经济接近“软着陆”,但在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等方面仍面临结构性问题。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符合预期,但增长动能较弱,主要由于外部需求、美元利率、中美关系、宏观政策等方面压力。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仍将维持滞胀格局,延续时长主要取决于全球地缘政治冲突走向以及能否找到新的重塑全球增长的方式。2024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逆风有望转为顺风,不利因素或将逐一缓解,不过宏观政策力度仍有待强化,以帮助经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度过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点。下一阶段世界经济主要存在三方面潜在风险点:一是美国企业债市场风险,特别是高收益企业债即垃圾债市场风险;二是美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尤其是商业房地产市场风险;三是未来主要国家政府债务压力将会显著攀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彤 许元荣
笔者认为,中国未来的增长表现并非"定数",而是取决于以下五个"动态增长关系"的具体动态演化。第一,从投资需求来看,基建投资能否平衡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基建在中国经济中承担了非常纠结的角色;从地方政府债务来看,基建已经导致过度举债需要收敛;从投资效率来看,基建的投资回报率并不乐观,继续扩张的空间值得担忧;但从对冲中国经济下滑风险、熨平经济波动的角度来看,基建发挥着至关重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桑百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