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6)
- 2023(11581)
- 2022(9409)
- 2021(8788)
- 2020(6959)
- 2019(16131)
- 2018(15772)
- 2017(30210)
- 2016(15594)
- 2015(17794)
- 2014(17495)
- 2013(17361)
- 2012(15879)
- 2011(14712)
- 2010(14777)
- 2009(13878)
- 2008(13139)
- 2007(11458)
- 2006(10384)
- 2005(9574)
- 学科
- 济(94194)
- 经济(94130)
- 管理(41586)
- 业(37612)
- 方法(36990)
- 数学(34059)
- 数学方法(33534)
- 企(28705)
- 企业(28705)
- 中国(23682)
- 农(19671)
- 地方(19616)
- 业经(16703)
- 贸(16059)
- 贸易(16049)
- 易(15624)
- 财(14657)
- 学(14360)
- 地方经济(13487)
- 农业(13449)
- 制(12872)
- 环境(12399)
- 融(11820)
- 金融(11818)
- 银(11418)
- 银行(11411)
- 行(11061)
- 发(10877)
- 理论(10381)
- 和(10110)
- 机构
- 学院(233213)
- 大学(232496)
- 济(116477)
- 经济(114693)
- 管理(87772)
- 研究(84137)
- 理学(75866)
- 理学院(75073)
- 管理学(73751)
- 管理学院(73328)
- 中国(65233)
- 财(49134)
- 京(48287)
- 科学(46081)
- 所(41102)
- 财经(39709)
- 经济学(39017)
- 研究所(37267)
- 中心(36596)
- 经(36382)
- 经济学院(35023)
- 江(32248)
- 农(31383)
- 北京(31169)
- 院(30065)
- 财经大学(29590)
- 范(28754)
- 业大(28737)
- 师范(28536)
- 科学院(25378)
- 基金
- 项目(152888)
- 科学(122685)
- 基金(114512)
- 研究(113087)
- 家(99367)
- 国家(98668)
- 科学基金(85233)
- 社会(77205)
- 社会科(73596)
- 社会科学(73579)
- 基金项目(58461)
- 省(56523)
- 教育(51871)
- 自然(51825)
- 自然科(50750)
- 自然科学(50741)
- 自然科学基金(49859)
- 资助(48183)
- 划(47766)
- 编号(43141)
- 部(35342)
- 重点(34716)
- 发(34522)
- 成果(34411)
- 国家社会(34010)
- 创(31703)
- 教育部(31172)
- 中国(30727)
- 课题(30542)
- 人文(29873)
- 期刊
- 济(129528)
- 经济(129528)
- 研究(75332)
- 中国(44175)
- 财(35840)
- 管理(34788)
- 科学(31178)
- 学报(30486)
- 农(29224)
- 大学(24526)
- 经济研究(23949)
- 学学(23365)
- 技术(21938)
- 融(21722)
- 金融(21722)
- 教育(21034)
- 财经(20946)
- 农业(20330)
- 经(18327)
- 业经(18071)
- 问题(16694)
- 贸(15612)
- 统计(15270)
- 世界(14384)
- 技术经济(14024)
- 国际(13789)
- 策(13401)
- 决策(12075)
- 业(11384)
- 商业(10653)
共检索到353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平 赵志君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逻辑和机理,阐明了从乡镇企业大发展到制造业逐步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技术进步路径转变,指出了政府干预在低成本竞争和外向型扩张中的作用。本文的分析表明,随着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小国”逐步成长为“开放”的大国,出现了大国效应和参与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作者建议政府为保持宏观政策的自主性,主动改变干预模式、参与国际协调,避免外部的“强制调整”,为此,提出了增长路径转变过程中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增长路径 技术进步 大国效应 政府干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万青
在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的情况下,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低成本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但是,由于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会逐步削弱,这种传统的增长模式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转变,转为更多依赖于中国自身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以及附加值的提高。
关键词:
经济增长模式 要素价格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张晓晶 袁富华 汪红驹
本文通过一个附加人口增长和人力资本投资约束的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供给效应转换。结合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部分经验事实,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供给的"水平效应"递减、"垂直效应"显现。本文基本结论是,因为劳动力供给中"水平效应"的收益递减特性,中国的发展不可能长期依赖"人口红利",必须转到以知识、技能等人力素质提高推动经济内生增长的道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君美
当前我国规模化生产制造主导的经济发展日益受到多因素制约,经济发展向创新技术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型成为当前迫切任务。本文探讨引导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创新驱动,从市场视角研究创新驱动引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路径,提出加大高新技术股票融资力度、鼓励横向兼并推动创新技术应用、发展创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以及推广产业化多层次教育等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小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年均9.7%的高速度持续增长了30年,经济体制和开放程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保持了社会总体稳定,这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是一个罕见的成功案例①。本文从总需求的角度,提出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并从大国优势、开放优势、发展阶段优势和体制优势4个方面,分析这种模式的特点和可持续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波
新世纪开始的10年,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从2000年的47.0%下降到2010年的35.9%。中国经济需求结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投资主导型经济粗放式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逐渐降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9.8%提升至2015年的50.5%,首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黎贵才 卢荻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经济从原来的劳动密集的增长模式转变为资本深化的增长模式。前一种增长模式能够实现产出和就业的双重增长,缺陷在于劳动报酬增长滞后于产出增长;后一种增长模式能够促进产出增长和劳动报酬的提高,缺陷是创造就业的能力表现不足。但从现实性来考虑,后一种模式比前一种模式更具可行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学林
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增长中存在大国效应。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其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大国效应包括经济高速非均衡增长、经济结构快速演进、大规模国际收支顺差和高对外贸易依存度、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等等。大国效应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阶段性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口规模 大国效应 新常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子林
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拉动,形成了一个投资拉动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浪费来维持,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持续性低。在世界经济陷入严重低迷,增长十分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为维持可持续中高速增长,必须加速实现向消费拉动模式转换。要充分认识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目的与归宿,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具有的强大刺激和拉动作用。消费拉动型增长模式,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为此,文中提出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设计科学的消费政策、提高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消费拉动 发展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雯青
贸易顺差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常态,它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持久性的贸易顺差却说明一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很大问题。本文从贸易顺差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现状以及原因,然后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探讨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的途径。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是内外平衡,既要重视外需市场也要重视内需市场,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政府要增强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和研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实现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质量、培养消费者的偏好、拉动国内需求层次的提升,才能最终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关键词:
贸易顺差 内外平衡 新经济增长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子林
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拉动,形成了一个投资拉动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浪费来维持,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持续性低。在世界经济陷入严重低迷,增长十分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为维持可持续中高速增长,必须加速实现向消费拉动模式转换。要充分认识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目的与归宿,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具有的强大刺激和拉动作用。消费拉动型增长模式,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为此,文中提出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设计科学的消费政策、提高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强信贷环境建设六项对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消费拉动 发展模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靖学青
内需为主、外需为辅是世界大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改革开放20年来,虽然中国外贸出口规模已相当可观,但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仍然是国内市场需求;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特征,决定了中国具有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市场,它完全可以成为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支撑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斯莉·穆尔雅妮·英德拉瓦蒂
从"十一五"规划编制之时开始,中国政府就已经意识到,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尽管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平衡问题当前,中国需要在出口导向型增长与国内需求拉动增长之间寻找新的平衡;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应当从投资转向消费,从企业转向家庭;中国需要应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战明华 许月丽 宋洋
本文针对于转轨时期中国经济一直呈现高投资、低消费但却相对平稳增长这一有悖于标准理论的事实,在对 Ramsey-cass-Koopmans 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这一现象给出了一个解释框架。结论是,资本边际产出的非递减特征与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保证中国高投资、低消费条件下仍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增长的两个必要条件,而更新改造投资、非国有与集体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以及政府的非消费性支出都是导致资本边际产出非递减的因素。因此,从政策实践的角度来说,对于长期的经济增长,如何对资本边际产出与利率变化进行政策协调以及根据资本边际产出背后的控制因素变化适时地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变得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
投资 消费 资本边际产出 利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