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2)
- 2023(14568)
- 2022(12510)
- 2021(11780)
- 2020(9659)
- 2019(22511)
- 2018(22170)
- 2017(42616)
- 2016(23055)
- 2015(26129)
- 2014(26141)
- 2013(26191)
- 2012(24356)
- 2011(22102)
- 2010(22101)
- 2009(20492)
- 2008(19854)
- 2007(17349)
- 2006(15616)
- 2005(14260)
- 学科
- 济(112760)
- 经济(112646)
- 管理(66099)
- 业(60528)
- 企(48792)
- 企业(48792)
- 方法(44914)
- 数学(39315)
- 数学方法(38907)
- 中国(29739)
- 农(26406)
- 地方(24259)
- 财(24005)
- 学(22228)
- 业经(22163)
- 贸(19917)
- 贸易(19904)
- 易(19324)
- 制(18445)
- 农业(17928)
- 环境(16056)
- 和(15842)
- 银(15370)
- 银行(15330)
- 地方经济(14947)
- 理论(14915)
- 融(14884)
- 金融(14883)
- 行(14674)
- 务(14311)
- 机构
- 大学(338506)
- 学院(334519)
- 济(148300)
- 经济(145409)
- 管理(131378)
- 研究(120114)
- 理学(112844)
- 理学院(111591)
- 管理学(109898)
- 管理学院(109299)
- 中国(91161)
- 京(73088)
- 科学(70840)
- 财(65827)
- 所(60633)
- 研究所(54839)
- 中心(52779)
- 财经(52580)
- 农(50222)
- 江(47943)
- 经(47873)
- 北京(47388)
- 业大(46183)
- 经济学(45957)
- 范(44062)
- 师范(43741)
- 院(43245)
- 经济学院(41141)
- 财经大学(38969)
- 农业(38889)
- 基金
- 项目(222039)
- 科学(175043)
- 研究(164455)
- 基金(162611)
- 家(141209)
- 国家(140093)
- 科学基金(119898)
- 社会(105730)
- 社会科(100298)
- 社会科学(100272)
- 基金项目(85559)
- 省(83192)
- 自然(75933)
- 教育(74314)
- 自然科(74134)
- 自然科学(74120)
- 自然科学基金(72803)
- 划(70495)
- 资助(67868)
- 编号(65794)
- 成果(54421)
- 部(50251)
- 重点(49485)
- 发(48193)
- 课题(45399)
- 创(45074)
- 国家社会(44245)
- 教育部(43464)
- 创新(42171)
- 人文(42060)
- 期刊
- 济(168186)
- 经济(168186)
- 研究(108225)
- 中国(63433)
- 管理(49691)
- 学报(49647)
- 财(49026)
- 科学(47149)
- 农(46061)
- 大学(37831)
- 学学(35402)
- 教育(35138)
- 农业(32150)
- 融(30042)
- 金融(30042)
- 技术(28510)
- 经济研究(27745)
- 财经(26633)
- 业经(24174)
- 经(22930)
- 问题(22048)
- 贸(18472)
- 技术经济(17964)
- 世界(17090)
- 图书(16959)
- 业(16649)
- 理论(16510)
- 国际(16187)
- 现代(14985)
- 统计(14705)
共检索到508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建新 申世军
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个方面。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数量增长的快慢,而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99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与数量扩张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步现象。最后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做出了初步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因子分析 不同步系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河北省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我国成功实现“软着陆”以后,经济步入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健康发展轨道。如何提高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继续保持这一良好态势,是关系到河北省跨世纪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兵 魏玮
文章旨在基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界定、构建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来深入探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演进并进行国际比较,通过经济增长"质量距离指数"反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世界经济中所处"位置",从而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新常态"下的提升策略和路径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钞小静 惠康
本文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入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延与内涵进行清晰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基础指标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以避免使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关系数矩阵所造成的对不同指标相对离散程度的低估或夸大。对中国1978~2007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结果表明,经济转型30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数量迅速扩张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刚翠翠 任保平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高速增长,风险问题已经渐渐崭露头角成为经济长足高效增长的障碍。本文通过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中关于经济风险的问题予以研究,并利用熵值分析法计算自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经济风险。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经济风险更多的表现为市场风险,因此应该在高效经济增长的同时,切实有效地规避和降低市场风险,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关键词:
经济风险 经济增长质量 熵值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K·J·阿罗 张延群
我不是一位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对中国经济未来几年及长期发展的前景我提出一些不十分确定的看法,这些看法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提出的,一个理论学家可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用来解释经济现象或者用来探讨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变花
20世纪 8 0年代 ,以罗默和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 ,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 ,得出一种共同的基本结论 ,即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一方面 ,内生的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 ,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决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正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现实状况 ,保证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地增长 ,最主要是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 ,借鉴西方的新增长理论 ,加强政府在推进技术进步、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筠 赵真真
要保持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文章解析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2年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不平衡十分明显,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这种不平衡三十年来一直没有改变,且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也存在两极分化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海英 赵英才 张纯洪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高质量经济增长循环的基点。人力资本由知识、技能的累积构成,拥有知识、技能也就拥有了资本。知识、技能在经济系统内的分配状态体现了人力资本的“均化”水平。本文借鉴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差距的经典理论,量化了人力资本“均化”指标,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了人力资本“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结合中国人力资本现状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分析,对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教育政策有所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茜
文章将Commoner污染方程进一步拓展,通过建立效应分解方程,基于LMDI分解分析方法,创新地引入生活污染排放指标,深入分析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五大效应,得出人口、技术、能源、结构等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文月 任保平
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良性互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建立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良性互动机制。本文首先基于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典型经济体的技术水平和制度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分析了以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协同演进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质量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机制。采用SYS-GMM估计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并以人均GDP为门限变量,分析了技术进步、制度变迁及其交互项对经济增速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原有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不仅降低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因技术与制度协同反馈机制的弱化,对经济增长造成双重制约。因此,应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注重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进一步优化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协同互促机制,以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互动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现有对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入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代价逐渐降低时,经济增长质量都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源环境代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经济转型期资源环境代价与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常进雄
由于就业弹性的下降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未能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文章从要素供给、经济体制变革及经济增长等方面详细考察它们对就业弹性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在就业弹性下降过程中所体现的一些积极的就业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要素禀赋因素并不是影响就业弹性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收入、经济增长导致的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才是影响就业弹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所以,过分强调节约资本资源、发挥廉价劳动力优势并不能提高就业弹性,进一步扩大经济主体产权的多元化和设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才是提高就业弹性和促进就业的关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弹性 影响因素 就业评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早 屈文波
以"结构性"减速为背景,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阶段,但中国式新常态并不是西方媒体所界定的"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悲观过程,而是一种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结构由失衡转向优化、增长方式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科技创新的作用日趋增强,经济结构再平衡的趋势日趋明显;分配结构失衡的局面逐步扭转,共享经济福祉的包容性增长正在形成。发展新常态经济,应以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为保障,以自主创新为重点,以结构转型升级为支撑,以提升要素效率为载体,以开展多边贸易合作为契机,努力发展新常态经济。
关键词:
新常态经济 增长特征 增长压力 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解三明
一、经济周期理论及国外 经济波动研究 (一)关于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经济周期系指国民经济活动周而复始地变化,包括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通常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当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下降而向后反弹,就是所谓的古典型周期。即:一个周期包括同时发生在许多经济活动中的扩张,接下来是同样一般性的衰退、紧缩和复苏,复苏又融入下一周期的扩张之中;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周期性的,但并不是定期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