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2)
- 2023(14341)
- 2022(11584)
- 2021(10641)
- 2020(8693)
- 2019(19968)
- 2018(19104)
- 2017(36497)
- 2016(18845)
- 2015(21178)
- 2014(20711)
- 2013(20287)
- 2012(18552)
- 2011(16455)
- 2010(15888)
- 2009(14641)
- 2008(13530)
- 2007(11188)
- 2006(9714)
- 2005(8572)
- 学科
- 济(101972)
- 经济(101891)
- 管理(53885)
- 业(49117)
- 方法(41071)
- 企(38792)
- 企业(38792)
- 数学(37337)
- 数学方法(36980)
- 中国(25919)
- 农(21952)
- 地方(21325)
- 财(20280)
- 业经(19331)
- 贸(17577)
- 贸易(17565)
- 易(17121)
- 学(15282)
- 农业(15193)
- 制(14121)
- 地方经济(14067)
- 环境(13992)
- 融(12584)
- 金融(12583)
- 银(12336)
- 银行(12327)
- 和(12280)
- 务(12062)
- 财务(12024)
- 产业(12021)
- 机构
- 大学(266250)
- 学院(265259)
- 济(131050)
- 经济(129162)
- 管理(106100)
- 理学(92629)
- 理学院(91734)
- 研究(91544)
- 管理学(90489)
- 管理学院(89975)
- 中国(70315)
- 财(55492)
- 京(53801)
- 科学(49011)
- 财经(45504)
- 经济学(43162)
- 所(42318)
- 经(41818)
- 中心(41769)
- 经济学院(38827)
- 研究所(38475)
- 江(35584)
- 农(34598)
- 财经大学(34133)
- 北京(33548)
- 业大(33510)
- 院(33398)
- 范(32605)
- 师范(32355)
- 经济管理(29536)
- 基金
- 项目(183848)
- 科学(148996)
- 基金(139482)
- 研究(137039)
- 家(120161)
- 国家(119276)
- 科学基金(104882)
- 社会(94464)
- 社会科(89986)
- 社会科学(89970)
- 基金项目(73010)
- 省(67678)
- 自然(64310)
- 自然科(62915)
- 自然科学(62902)
- 教育(62202)
- 自然科学基金(61817)
- 划(57214)
- 资助(56114)
- 编号(52360)
- 部(42908)
- 国家社会(41756)
- 重点(41241)
- 发(40907)
- 成果(40827)
- 创(38622)
- 教育部(38177)
- 人文(37093)
- 创新(36286)
- 中国(35318)
- 期刊
- 济(138331)
- 经济(138331)
- 研究(81963)
- 中国(46280)
- 财(42168)
- 管理(39983)
- 科学(34190)
- 学报(33020)
- 农(30470)
- 大学(27151)
- 学学(25825)
- 经济研究(25193)
- 技术(24235)
- 财经(23246)
- 融(22795)
- 金融(22795)
- 教育(21412)
- 农业(21374)
- 经(20237)
- 业经(19886)
- 问题(18062)
- 贸(16160)
- 世界(15193)
- 技术经济(14922)
- 统计(14761)
- 国际(14113)
- 策(13114)
- 业(12106)
- 商业(11807)
- 决策(11683)
共检索到386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曹麦
本文依据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基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视角,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并采用2014年全国各省份的相关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赋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测度中国各省经济增长质量。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最高。其中,北京在经济稳定和创新驱动方面表现最佳,上海在结构优化和收入分配方面表现最佳,浙江在资源环境方面表现最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曹麦
本文依据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基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视角,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并采用2014年全国各省份的相关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赋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测度中国各省经济增长质量。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最高。其中,北京在经济稳定和创新驱动方面表现最佳,上海在结构优化和收入分配方面表现最佳,浙江在资源环境方面表现最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钞小静 惠康
本文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入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延与内涵进行清晰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基础指标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以避免使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关系数矩阵所造成的对不同指标相对离散程度的低估或夸大。对中国1978~2007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结果表明,经济转型30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数量迅速扩张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慧
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走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但经济走势依然平缓。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本文以新增长理论为依据,从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在"新常态"阶段,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首先,通过阅读文献、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现状;其次,联系现实状况深入分析了这两方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新增长理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向书坚 郑瑞坤
中国经济如何实现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化是一个充满了探索性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理论视角给予了广泛关注。而如何设计一个指数从定量角度测评速度向质量转化进程,以便直观地反映经济增长转型的度是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借鉴市场化指数的经济原理与设计思路,设计了质量指数作为测量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定量指标,定量测算了由"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跨越的实现程度。实证测评结果显示:"深圳速度"已经开始向"深圳质量"转化,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与深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落差。以此为契机,为定量测度我国经济增长转型提供一个分析思路。
关键词:
经济增长转型 质量指数 定量测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刚翠翠 任保平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高速增长,风险问题已经渐渐崭露头角成为经济长足高效增长的障碍。本文通过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中关于经济风险的问题予以研究,并利用熵值分析法计算自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经济风险。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经济风险更多的表现为市场风险,因此应该在高效经济增长的同时,切实有效地规避和降低市场风险,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关键词:
经济风险 经济增长质量 熵值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本文从4个方面、以19个指标为基础构造了衡量中国经济转型(即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制度变量——市场化相对指数,从该指数的数据特征和图形分析的结果看,新构建的指数较好地描绘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该市场化指数作为制度变量,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建模方法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证实了1978~2003年间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也证实了资本和劳动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市场化改革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虽然将经济制度视为外生因素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丰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体现经济转型对增长的影...
关键词:
市场化指数 经济转型 经济增长 动态建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1.中国经济自1991年底进入新一轮增长波动。自上而下的动员、各地的恢复性调整和过去10多年积蓄的增长潜力加速释放,使经济增长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达到经济体系所能承载的峰值。强劲的增长反弹、存量结构调整与增量扩张速度的不对称、投资扩张的乘数效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高度关联,和中央对种种“过热”信号的积极反应,引起经济学界对此次波动作了多角度的判断。我们的问题是:80年代中期以来始终困扰经济稳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通货膨胀都属于增长型膨胀,是否意味着中国当前的经济运行仍在重复80年代的循环程式?在市场具有充分弹性条件下,最终需求扩张一般不会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或“过热”,而中国的此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凌文昌 邓伟根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转型指标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与产业转型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产业转型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凯 刘力臻
对新中国60年经济增长质量的定量分析,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一次重要突破。文章在透析"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基础上,从数量、效益、稳定性和民生福利等方面构建了四维三层综合评价体系,使用"逐层"纵向拉开档次法,从动态时序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依次呈现波动平稳、波动上升和稳步提升三种状态,相继出现四次较大波动。如何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逐层”拉开档次 综合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兵 魏玮
文章旨在基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界定、构建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来深入探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演进并进行国际比较,通过经济增长"质量距离指数"反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世界经济中所处"位置",从而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新常态"下的提升策略和路径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雨森 路正南
文章基于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算,最后通过广义矩估计的方法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视角下双向FDI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整体水平较低,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差异分布特征。(2)双向FDI的提升会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3)环境规制与双向FDI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4)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环境规制分组的经济增长质量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低环境规制组中,加强环境规制会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因此,中国要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力度,发挥双向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斐 任保平
通过对碳排放因素的分解,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以及经济发展因素测度1978~2008年的各个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和贡献率;通过EKC模型拟合经济增长质量与碳排放的关系,选取综合性的测度数据作为经济增长质量的代理变量,更为全面综合地反映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型"的曲线特征,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和碳排放尚处于非平衡、难协同的发展阶段,属于波动较大的过渡期。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碳排放 分析评价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汪海
当代世界的创新增长极,是以硅谷为代表的产学研紧密融合、协同创新的科学园区。新加坡等东亚新兴经济体的经验表明,创建科学园区,打造创新增长极,能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在打造升级版的创新增长极。我国现有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新区虽已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分属商务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分管产、学、研的不同部门,条块分割严重阻碍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可选取若干科技中心城市为试点,把产学研各自为政的各类开发区整合成一体化的国际科学园区,打造升级版的创新增长极,能有力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词:
沿海 创新增长极 科学园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程莉 滕祥河
本文在研究人口城镇化质量、消费扩大升级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1978-2014年相关数据,对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效应及消费需求传导下人口城镇化质量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城镇化质量对消费需求扩大具有正向影响,但受制于消费环境等因素,这一作用效应并非完全显著;人口城镇化质量具备提升消费结构的基础,关键在于释放前期累积的负面效应;人口城镇化质量与经济增长基本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存在通过消费传导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但受制于过去粗放外延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这种正向传导机制发生扭曲,正向促进作用逐渐被负面影响替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