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35)
2023(15736)
2022(13127)
2021(12185)
2020(10142)
2019(23616)
2018(23084)
2017(43925)
2016(23188)
2015(26208)
2014(25846)
2013(25490)
2012(23236)
2011(20955)
2010(20731)
2009(19248)
2008(18262)
2007(15550)
2006(13760)
2005(12373)
作者
(65343)
(54973)
(54459)
(52014)
(34803)
(26035)
(24726)
(21414)
(20858)
(19254)
(18859)
(18165)
(17365)
(17326)
(17107)
(16948)
(16240)
(15857)
(15649)
(15343)
(13709)
(13259)
(13150)
(12567)
(12390)
(12377)
(11864)
(11438)
(11023)
(10610)
学科
(118166)
经济(118076)
管理(66669)
(62662)
方法(50934)
(50775)
企业(50775)
数学(45995)
数学方法(45324)
中国(29425)
(26282)
(24317)
地方(23560)
业经(22525)
(20500)
(20226)
贸易(20212)
(19700)
农业(17810)
(17670)
环境(15579)
理论(15551)
(15023)
(14989)
财务(14923)
财务管理(14892)
(14849)
金融(14847)
地方经济(14829)
(14388)
机构
大学(334048)
学院(332985)
(153316)
经济(150746)
管理(131156)
研究(115189)
理学(114122)
理学院(112930)
管理学(110797)
管理学院(110183)
中国(87734)
(69554)
科学(66719)
(65496)
(56228)
财经(53366)
中心(52039)
研究所(51280)
(50126)
经济学(49143)
(48856)
(46671)
业大(46456)
经济学院(44146)
北京(43874)
(41945)
(41215)
师范(40794)
财经大学(39954)
农业(39089)
基金
项目(228020)
科学(182645)
基金(170573)
研究(164608)
(149486)
国家(148410)
科学基金(128770)
社会(109051)
社会科(103744)
社会科学(103721)
基金项目(88601)
(86024)
自然(82953)
自然科(81179)
自然科学(81164)
自然科学基金(79740)
教育(76460)
(72953)
资助(71459)
编号(63702)
(51869)
重点(51676)
成果(49915)
(49473)
(47455)
国家社会(47197)
教育部(45198)
创新(44558)
课题(43825)
科研(43801)
期刊
(162283)
经济(162283)
研究(99053)
中国(62010)
管理(50353)
(50158)
学报(48008)
科学(47033)
(43964)
大学(37776)
学学(35745)
技术(32325)
教育(31247)
农业(30582)
经济研究(28834)
(27465)
金融(27465)
财经(27104)
(23514)
业经(23380)
问题(20926)
统计(20350)
技术经济(19020)
(17979)
(17876)
(17876)
世界(17225)
决策(16262)
国际(15646)
商业(14474)
共检索到488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逸凡   周上尧   金骋路  
本文首先构建包含家庭异质性、环境与扭曲因素的生产网络模型,导出影响与决定经济增长质量的四个主要渠道,即经济增长效率、居民消费水平、社会不平等程度和环境外部性。接着将静态生产网络模型拓展至动态情形,首次运用卡尔曼平滑方法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路径进行结构估计,刻画出2000—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周期,并分解四渠道在其周期性波动过程中的贡献程度。观测区间内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周期平均长度为3年,具有上升阶段持续时间长、下降阶段延续时间短等特点。随后与同期经济周期对比发现,经济增长质量(尤其是经济增长效率)与宏观经济产出间具有强关联性,在特定冲击下其(特别是环境外部性和社会不平等程度)与宏观经济产出间呈现逆向波动,并引致经济增长质量周期与经济周期间一定程度的“谷峰交错”即偏离“量质兼取”目标的情形。因而必须妥善应对外生冲击挑战,强化目标导向,重视增长与质量政策的协调性,发挥技术创新、结构改革与生态建设等政策的协同效应,促进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晓文  
双向纯增量模型———以新的理论估计中国经济增长田晓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国立发展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高速经济增长,其增速超出了包括四小龙在内的所有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地区)。这与以前形成鲜明对照,当时中国在增长速度上被...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阳  牟俊霖  
本文运用符号限制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结论如下:一是两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就业效应与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有关,在经济衰退期,两者的就业效应最强,在经济平稳期次之,在经济繁荣期最弱。二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单独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比单独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就业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单独采取增加货币供给MO以及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比单独采取增加货币供给M2以及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对就业有更强的促进作用。三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增加货币供给MO以及降低利率的政策搭配使用,两者对就业的共同促进作用最强,但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增加货币供给M2以及降低利率的政策搭配使用,则会抑制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对就业的共同促进作用有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新铭  
中国经济保持30年快速增长的原因一般被归结为改革、开放的推动。然而,实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单向传导的系统,改革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开放尤其是FDI则是经济增长引致的结果,而不是动因。开放的作用在于为深化改革带来外部压力,迫使改革进一步深化,间接地为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因此,继续深化改革,尤其是打破城乡壁垒,构建城乡统一、高效的要素市场,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开放应作为选择性政策,视改革进程的难易,相机抉择开放力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尧成  李想  
本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2005-2017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金融周期所处阶段的变化,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非对称性双重门槛效应,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平稳期和萧条期时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向影响,但从影响系数值的大小来看,处于膨胀期时最大,是后两者的2倍之多,处于平稳期时最小且并不显著;其次,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表明,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双重门槛值出现得早,且两个门槛值间的区间要比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宽28%。这些结论说明,经济增长对于金融波动的容忍弹性会随着金融周期所处的阶段而变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放大经济增长对金融波动的容忍区间,但也会加速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时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这使得当前我国存在着进一步发展金融水平和严控金融风险的矛盾,对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益明  赵永亮  
文章提出了对中国资本存量进行非线性估计的方法。结果显示,对增长模型一阶差分后再进行泰勒展开,得到的高斯牛顿法估计值与现有文献估计值较为吻合,而直接搜索得到的估计值高于现有文献估计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青  罗志红  吴武兰  
利用中国28个省市区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变系数面板模型以验证中国各省市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省市区持续拉大的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初始较快的人均GDP、人力资本存量、对外贸易显著正向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无序增长的物质资本、非最优规模的政府支出阻碍了各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效率和人力资本水平,充分发挥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合理控制政府规模,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青  罗志红  吴武兰  
利用中国28个省市区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变系数面板模型以验证中国各省市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省市区持续拉大的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初始较快的人均GDP、人力资本存量、对外贸易显著正向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无序增长的物质资本、非最优规模的政府支出阻碍了各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效率和人力资本水平,充分发挥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合理控制政府规模,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江  张成思  
本文在强制性技术变迁假说下,针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特有的变迁机制,构建了一个包含经济过剩和结构失衡特征的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框架。文章以此框架为基础,从理论上解释了中国经济波动、不平衡增长、潮涌现象、价格分化等现象的交互过程,并以1978年至2007年的数据对设立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经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国家控制力和技术引进对我国的投资、价格、收入差距以及经济结构都具有显著影响,而收入差距扩大是抑制社会有效需求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应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特征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生  靳光华  
本文从中国农村经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反映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其序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嘉  刘鹏  
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关数据的协整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是诱致的能源需求型经济。为了进一步考察中国能源利用效率问题,采用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对能源消费弹性进行了估计,表明了我国能源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L.R.Klein  S.Ozmucur  李朝霞  
对一国GDP及其增长率的估计常常存在不确定性。这主要缘于对某些概念理解上的偏差、数据的缺失、基层报告的不准确、抽样误差、“镜”统计的非一致性以及其他若干不可避免的因素。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对中国GDP年增长率进行估计,并就近来对中国统计数据提出质疑和批评的种种意见做出回应。首先考虑统计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晓静  周亚军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利用包含企业家精神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将私营部门雇佣比率和自我雇佣比率分别作为企业家精神的度量指标,使用199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变量和制度变量后,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政府应为个人和企业的创业及其竞争提供更好的软硬环境,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殷保达  
文章基于1978~2011年包括能源在内的投入产出数据和岭回归方法,利用分三次产业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潜在增长率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能源因素对我国潜在产出及其增长率的估计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且这种影响近年来逐步增强,将能源因素考虑进来估计潜在增长率更为合理。在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依赖性逐渐增加的背景下,能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越来越强,使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变得尤为迫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弥  
本文通过对自1978年至今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分析,发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上行滑向下行以及从下行再翻转为上行,都有一些规律性的衰退原因和发力经验,这些经验和规律表明,只有大力度和突破性的改革,才能使资金、劳动力、技术和经营管理等要素向各经济领域大规模涌入,形成投资需求和新的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实现收入支配的需求与扩大供给的财富相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