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3)
- 2023(7797)
- 2022(5989)
- 2021(5422)
- 2020(4367)
- 2019(10072)
- 2018(9715)
- 2017(18605)
- 2016(9560)
- 2015(11028)
- 2014(10764)
- 2013(11016)
- 2012(10646)
- 2011(9955)
- 2010(9743)
- 2009(9343)
- 2008(8821)
- 2007(7663)
- 2006(7206)
- 2005(6806)
- 学科
- 济(70980)
- 经济(70937)
- 管理(24198)
- 方法(22868)
- 数学(21106)
- 数学方法(21049)
- 业(20984)
- 中国(18078)
- 地方(16392)
- 企(14775)
- 企业(14775)
- 地方经济(12445)
- 农(12396)
- 贸(12116)
- 贸易(12108)
- 易(11804)
- 业经(11756)
- 学(10450)
- 财(9967)
- 环境(9231)
- 制(9206)
- 融(8736)
- 金融(8736)
- 农业(8640)
- 银(8410)
- 银行(8398)
- 行(8208)
- 发(8205)
- 产业(8059)
- 关系(7818)
- 机构
- 大学(150480)
- 学院(148232)
- 济(85595)
- 经济(84535)
- 研究(61784)
- 管理(52610)
- 中国(48408)
- 理学(44612)
- 理学院(44093)
- 管理学(43700)
- 管理学院(43405)
- 财(35233)
- 京(31782)
- 科学(31718)
- 所(30741)
- 经济学(30111)
- 财经(28244)
- 研究所(27779)
- 经济学院(26960)
- 经(25952)
- 中心(25730)
- 院(21663)
- 财经大学(21014)
- 北京(20995)
- 农(20553)
- 江(20194)
- 科学院(19568)
- 社会(17961)
- 范(17953)
- 师范(17848)
- 基金
- 项目(92955)
- 科学(74849)
- 基金(71771)
- 研究(68747)
- 家(62616)
- 国家(62215)
- 科学基金(52798)
- 社会(49933)
- 社会科(47664)
- 社会科学(47655)
- 基金项目(36238)
- 省(31535)
- 自然(30104)
- 资助(30003)
- 教育(29588)
- 自然科(29432)
- 自然科学(29424)
- 自然科学基金(28963)
- 划(27244)
- 编号(23932)
- 国家社会(23318)
- 部(22756)
- 中国(22527)
- 发(22302)
- 重点(21320)
- 教育部(20045)
- 成果(19828)
- 济(19814)
- 经济(19656)
- 发展(19174)
共检索到238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1.中国经济自1991年底进入新一轮增长波动。自上而下的动员、各地的恢复性调整和过去10多年积蓄的增长潜力加速释放,使经济增长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达到经济体系所能承载的峰值。强劲的增长反弹、存量结构调整与增量扩张速度的不对称、投资扩张的乘数效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高度关联,和中央对种种“过热”信号的积极反应,引起经济学界对此次波动作了多角度的判断。我们的问题是:80年代中期以来始终困扰经济稳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通货膨胀都属于增长型膨胀,是否意味着中国当前的经济运行仍在重复80年代的循环程式?在市场具有充分弹性条件下,最终需求扩张一般不会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或“过热”,而中国的此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坤荣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沈坤荣经济增长因素的计量分析表明,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要素投入的大量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虽然这种增长格局已有很大改观,但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摆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俞晓晶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沿海较发达地区。因此,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入手,分析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效应,以我国1978-2011年的数据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导致1978-1992年以及1993-2011年两个阶段产业发展的结构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即基于制度创新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比基于渐进改革的产业结构适应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更显著。随着经济系统向更高层次的转变,战略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在逐渐减弱。
关键词:
转型期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惠康
本文从有效需求角度入手,探究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中国1978-2005年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劳动力、投资、教育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和有效需求交互影响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有效需求机制阻碍了经济增长,且在短期内效果也非常显著。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不平等 有效需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计志英
以财政收支活动为具体体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是在特定财政体制框架内,对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筹集和分配,其实质是对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产权边界重新划分、界定而使其达到均衡。笔者从包含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出了反映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Laffer曲线;并利用转型期分省宏观经济数据对Laffer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出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银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涂舒 周宇
现代理论研究与经验事实表明,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的转变都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我国长期依赖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与制度红利影响逐渐减弱,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型时刻,探寻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源泉及其作用机制就变成一个重要而充满挑战的课题。该文从新型人口红利的视角探寻其作为经济增长新源泉的内涵、动力与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冀福俊 焦斌龙
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都被认为对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所发挥的结构效应非常明显,制度的合理配置和变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起了很大作用。但究竟是结构效应还是制度效应还是二者的合力作用带动经济的增长,不能简单割裂或简单结合。文章通过对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制度分析有机结合,阐述了从改革开放以来各阶段经济增长结构效应发挥所需要的制度基础,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结构效应进行分析,认为结构效应的发挥是与之紧密联系、相互牵制的制度变迁的结果,同时结构变化又会促进制度变迁,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一种互为机理的反馈系统。
关键词:
产业结构效应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庞英 王伟 孙巍
尽管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进入规模的扩大和领域的放宽,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日渐突出,面对开放近30年的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发生显著变化的今天,如何看待FDI对转型期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民族资本还是FDI?本文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在对转型期中国民族资本与FDI企业生产效率测度的基础上,具体研究其生产资源配置效率与技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民族资本的效率优于FDI,可见,民族资本是推动转型期中国未来经济持续高效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就意味着,中国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培育民族资本,使民族资本更好地发挥促进转型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作用;同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靳涛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is inner from system transition.In China from 1978 to 2004,the growth mode is capital pulling growth by local government's investing to basic facility.The particular growth mode result in directly the rate of capital-output rising and the decreasing of TEP after 1994 in China.
关键词:
资本倚重 投资竞争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靳涛 踪家峰
从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转型的模式来考察和揭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有效的研究视角和线索。中国已完成从政府命令型经济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直接导致了粗放式经济增长问题的产生和锁定。中国只有完成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才算是真正完成经济转型,当然也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完成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到集约式增长的转型。
关键词:
转型期 粗放式增长 价格扭曲 锁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盛来运 付凌晖
本文从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农业与非农产业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化趋势,并着重于分析经济转型期二者关系的新特点。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期,从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来看,农业仍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源;从结构特点看,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上升,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超过农业增长的影响;从产业间关系看,农业与非农产业的经济技术联系更加紧密,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增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建辉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行为主体,其采取了许多措施扩大本地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在"GDP竞赛"目标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不断地加大直接投资,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势必会使得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同时,这种增长是以减少整个社会的福利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为代价的。应该不断规范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首先要进一步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其次应当加强硬预算约束;最后应当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关键词:
转型期 地方政府投资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本文从4个方面、以19个指标为基础构造了衡量中国经济转型(即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制度变量——市场化相对指数,从该指数的数据特征和图形分析的结果看,新构建的指数较好地描绘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该市场化指数作为制度变量,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建模方法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证实了1978~2003年间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也证实了资本和劳动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市场化改革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虽然将经济制度视为外生因素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丰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体现经济转型对增长的影...
关键词:
市场化指数 经济转型 经济增长 动态建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