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8)
2023(15796)
2022(13255)
2021(12246)
2020(9918)
2019(22611)
2018(22324)
2017(42453)
2016(22685)
2015(25414)
2014(25561)
2013(25415)
2012(24157)
2011(22277)
2010(22480)
2009(21256)
2008(21056)
2007(18828)
2006(17195)
2005(16300)
作者
(67486)
(56601)
(56204)
(53637)
(36364)
(27047)
(25419)
(21858)
(21504)
(20226)
(19818)
(18853)
(18468)
(18450)
(18088)
(17385)
(16698)
(16330)
(16264)
(16064)
(14571)
(13869)
(13544)
(12949)
(12708)
(12691)
(12635)
(12342)
(11497)
(11131)
学科
(114077)
经济(113947)
管理(68285)
(61182)
(48374)
企业(48374)
方法(38562)
中国(33982)
数学(33377)
数学方法(33101)
地方(28020)
(27878)
(25697)
业经(24000)
(23839)
(22400)
(20230)
贸易(20213)
环境(19968)
(19602)
(19221)
银行(19195)
(18982)
金融(18980)
农业(18882)
(18626)
地方经济(16682)
(16662)
(16366)
(15805)
机构
大学(337174)
学院(335750)
(153401)
经济(150501)
研究(128121)
管理(121946)
理学(102816)
理学院(101560)
管理学(100117)
中国(99993)
管理学院(99476)
科学(74367)
(73502)
(72396)
(66096)
研究所(59309)
中心(56229)
财经(55901)
(54845)
(51697)
(50761)
经济学(49187)
北京(47692)
(46017)
业大(44893)
(44554)
师范(44119)
经济学院(43854)
农业(42419)
财经大学(41325)
基金
项目(214361)
科学(169690)
基金(157571)
研究(157303)
(138099)
国家(136990)
科学基金(116128)
社会(104325)
社会科(99139)
社会科学(99115)
基金项目(81637)
(81026)
自然(71718)
教育(70347)
自然科(69924)
自然科学(69904)
自然科学基金(68716)
(68579)
资助(64984)
编号(60675)
(51238)
成果(51014)
重点(49287)
(48904)
国家社会(45012)
(43868)
课题(43580)
(42748)
教育部(42022)
(41512)
期刊
(182765)
经济(182765)
研究(110669)
中国(76869)
(56064)
学报(51889)
(51535)
科学(49316)
管理(48965)
大学(39499)
(37130)
金融(37130)
学学(37112)
农业(34895)
教育(33678)
经济研究(30498)
财经(29606)
技术(27726)
业经(26919)
(25720)
问题(23820)
(20564)
(19112)
世界(19108)
国际(18818)
技术经济(17432)
资源(15991)
统计(15335)
现代(14921)
经济问题(14766)
共检索到540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鲁  
本文旨在评价改革 2 0年来经济增长的整体状况 ,从生产要素、制度变革、结构变动、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高速增长的原因 ,判断这些因素的剩余潜力 ,研究制约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 ,从而对中国在今后 2 0年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作出判断。本文认为 ,资本形成加速对过去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更重要的贡献来自制度变革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增长方式转换的挑战 ,今后 2 0年经济可能保持平均 6 4%的中高速度增长 ,但这取决于若干深层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鹤  易纲  宋国青  郑京平  樊纲  严瑞珍  王小鲁  贺力平  张平  
中国经济已经持续20年高速增长,未来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1996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风波之后,国际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方面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为了深入探讨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问题,北京国民经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中国的快速人口转变形成了"未富先老"特征,因而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面临第一次人口红利过早消失、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发困难和养老资源不足等挑战。本文旨在揭示,中国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人口问题,更是保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问题。只有正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才可能找到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正确途径。本文归纳相关国际经验和教训,提出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通过制度调整提高养老能力和未来储蓄率的可持续性,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婧  邢向阳  郝索  
针对一些学者们研究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TFP增长出现严重下滑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性持怀疑态度,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矛盾,文章延续李宾,曾志雄(2009)的资本存量测算方法,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1978~2007年期间TFP增长进行了再测算及分解。对TFP进行精确测算是研究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从TFP低速增长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怀疑关键在于资本存量和TFP测算方法上的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鲁  樊纲  刘鹏  
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的转换,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率(TFP)呈上升趋势,最近10年约在3.6%左右。TFP的来源在发生变化,外源性效率提高的因素在下降,技术进步和内源性效率改善的因素在上升。在要素投入方面,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质量提高正在替代劳动力数量简单扩张的作用。目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正在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不良影响,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实证分析发现,行政管理成本的膨胀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内在因素。如果能够克服这些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在2008—2020年间仍然可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海霞  
通过构建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研发部门以及能源生产部门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稳态经济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能源增长率的加权和,只要经济发展中有足够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就可以克服能源的短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最优增长。采用我国2004-2011年30个省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估计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研发资本的产出效率低下,应该更加重视研发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强化研发资本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都为正数,且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小于能源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系数。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更多地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新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及其与企业微观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数据基本可靠,Rawski(2001)等人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质疑大部分都是站不住脚的;第二,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背离,所谓“悖论”之说缘于错误地将经济规模指标与盈利指标相比较,错误地将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等同于企业经营绩效,无视资本成本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快速增长、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企业绩效(资本盈利和资本成本之差)提高。我国企业在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还能维持持续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资本成本的下降。最后,中国经济的增长能否继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勇  
本文通过分析人力资本的"资本"内涵,同时针对人力资本核算中基期存量和折旧等几个关键性基础指标进行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重新估算中国人力资本存量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估算并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7年中国纯粹技术进步对增长贡献并不显著,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贡献。人力资本对增长贡献率为10.8%,人力资本进步对增长贡献显著。但是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过低,导致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联合贡献率转低,加起来为12%,说明中国与以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为主的创新型增长模式存在差距,如何保证增长可持续性值得关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汤向俊  任保平  
本文从结构转化视角分析"刘易斯拐点"和人口转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影响。通过对跨国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比率对资本形成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资本的有效结合是人口红利得以发挥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总抚养比提高不利于资本积累,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经验数据分析显示:经济结构转化,劳动力跨部门转移,是中国经济得以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高投资率是该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消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使新增劳动力明显减少;如果继续保持较高的资本形成率,资本进一步深化,将使资本边际报酬率快速递减,现有的高投资增长模式难以维持,中国经济将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丽丽  杨刚强  江洪  
本文在建立干中学理论模型说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制衡关系基础上,通过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和区域金融发展速度进行经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收敛速度远大于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中国经济增长差异每降低1%,其金融发展差异缩小8.79%。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要充分发挥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更要注意过快的金融发展所产生负面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目  赵先信  钟凯峰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效率和可持续性杨目赵先信钟凯峰●中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变。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首次提出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建国以来,盲目追求高速度而导致的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治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文章梳理了"中国奇迹"包含的成就、产生的原因以及可持续性。文章认为,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要加强对"中国奇迹"双面效应的研究,以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视角探析"中国奇迹"产生动因,注重获致"中国奇迹"的世界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桑燕鸿  吴仁海  周文军  陈新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