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7)
2023(10012)
2022(8286)
2021(7720)
2020(6345)
2019(14564)
2018(14166)
2017(27508)
2016(14518)
2015(16243)
2014(16228)
2013(16558)
2012(15991)
2011(14660)
2010(14783)
2009(13821)
2008(13478)
2007(11735)
2006(10673)
2005(10140)
作者
(43309)
(36235)
(36010)
(34791)
(23487)
(17490)
(16452)
(13981)
(13720)
(12899)
(12796)
(12016)
(11922)
(11913)
(11692)
(11261)
(10710)
(10507)
(10316)
(9991)
(9469)
(8799)
(8728)
(8400)
(8204)
(8152)
(8065)
(7482)
(7414)
(7187)
学科
(87887)
经济(87817)
管理(36990)
(35459)
方法(32430)
数学(28928)
数学方法(28747)
(27124)
企业(27124)
中国(22210)
地方(19111)
(16876)
(16706)
(16691)
贸易(16683)
(16443)
(16279)
业经(14685)
(14135)
金融(14135)
(13919)
地方经济(13522)
(12520)
银行(12500)
(12128)
农业(11273)
环境(10966)
(10845)
产业(10135)
(10089)
机构
大学(226180)
学院(221324)
(114520)
经济(112832)
研究(88580)
管理(78896)
中国(68050)
理学(67439)
理学院(66584)
管理学(65718)
管理学院(65269)
(50091)
科学(48915)
(48027)
(45325)
研究所(41162)
财经(40234)
经济学(39275)
中心(37313)
(36869)
经济学院(35255)
(34501)
(31282)
北京(31259)
(30897)
财经大学(30183)
业大(28333)
(27672)
师范(27376)
农业(26983)
基金
项目(141749)
科学(112980)
基金(107841)
研究(101707)
(95259)
国家(94613)
科学基金(79745)
社会(70341)
社会科(67110)
社会科学(67096)
基金项目(55197)
(49676)
自然(48745)
自然科(47683)
自然科学(47670)
自然科学基金(46925)
资助(45742)
教育(45151)
(43499)
编号(36092)
(33995)
重点(32654)
(32176)
国家社会(31780)
成果(30542)
中国(30109)
教育部(29480)
(28543)
(28012)
人文(27701)
期刊
(127571)
经济(127571)
研究(76081)
中国(41558)
(37271)
学报(34490)
科学(32597)
管理(30808)
(30686)
大学(26397)
学学(25189)
(24074)
金融(24074)
经济研究(23588)
财经(21935)
农业(21048)
(19198)
(18049)
国际(17659)
问题(17498)
技术(16483)
教育(15822)
世界(15729)
业经(15325)
技术经济(12629)
(12250)
统计(12184)
(10320)
经济问题(10309)
经济管理(9381)
共检索到346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靳涛  陶新宇  
中国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很多学者都提到了中国"结构性减速"问题。那么,中国的结构性问题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呢?是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结构性减速"这一门槛呢?本文借助国际比较,尝试从结构视角对中国经济减速的背后逻辑进行探讨。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投资消费结构、外贸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结构都存在僵化和失衡等问题,而原来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这必定造成增长率下降问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结构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应从世界经济增长的共性中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个性,并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摆脱结构性羁绊,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性增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淑芝  贾正锐  曹立克  
本文通过对中国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态势和经济波动程度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分析 ,说明了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相对增长实绩和中国经济增长在国际上的相对稳定程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坤荣  滕永乐  
本文通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尺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尺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面对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减速风险,中国经济亟需重构增长的动力机制。应形成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以要素效率提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路径,以体制改革为保障的新增长动力机制。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进程,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国经济发展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舒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时期。40多年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经济增长的实绩究竟如何?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为多大?经济发展水平为多高?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总结我国经济增长的历程,学习、贯彻和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进一步明确赶超的目标、树立信心、奋发努力、不失时机地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有关我国经济增长的大量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并对上述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和说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兵  魏玮  
文章旨在基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界定、构建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来深入探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演进并进行国际比较,通过经济增长"质量距离指数"反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世界经济中所处"位置",从而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新常态"下的提升策略和路径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明涛  袁富华  张平  
本文基于多国历史统计数据,在增长核算框架下,对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经济追赶国家向发达经济增长阶段演变过程中,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资本产出比和消费率变化引发的资本增长率下降和资本产出弹性下降,共同决定了结构性减速的必然趋势。(2)投资增长下降、人口结构转型和要素弹性逆转,对中国构成三重结构性冲击,导致未来增长减速。如果全要素生产率不能得到切实提高,中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前景堪忧。(3)中国工业化时期的高速增长是由投资、劳动力等要素规模扩张维持的,经济投入产出效率低下,效率问题是未来增长模式转型的重中之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芳  朱雅玲  
2015年中国GDP增速降至6.9%的25年新低,消费贡献率则创下66.4%的15年新高;一方面经济产能过剩、增长动力和支撑力不足;另一方面1.2亿人次的境外旅游和1.5万亿元的消费外流,两方面综合作用折射出有效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需错配是中国经济减速下行的重要根源。所以,强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挖掘需求侧蕴藏的消费潜力,双管齐下、不可偏倚地推进供需双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内外形势、政策初衷、内在动力、实施契机的内在逻辑,也是新常态下实现中高速增长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安邦   冯华  
以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11—2019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GMM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结构性因素,以及数字经济对此的缓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服务化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减速”观点成立;数字经济总体上能够缓解“结构性减速”,一方面数字经济具有提振经济增速的效率效应,另一方面具有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进而降低增速的结构效应,但结构效应不足以抵消效率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元媛  沈坤荣  
在全球经济面临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持续减速的中长周期。经济减速虽有周期性因素,但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结构问题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从供给视角看,原先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必然是创新;从需求角度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日渐疲软,亟待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中国经济粗放的增长方式,才能使经济得以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进  
随着近几年我国统计反映的经济增长率与人们实际感觉之间的差异 ,国内外有不少人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认为我国的统计方法高估了实际增长率。这种怀疑 ,无论从统计技术还是从一些指标间的关系看 ,都是有一定根据的。但笔者认为 ,我国实际的经济增长率 ,不仅不是如人们认为的那样被高估 ,而是被严重低估了。近些年经济增长率与实际感觉之间的不一致 ,则是经济结构与分配结构变动造成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晏玲菊  
无论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工业增长率等指标都能反映技术进步因素对该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然而很少从一国出口结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试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出口产品中,高科技产品所占的份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研究反映在出口结构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家章  
在2012年第六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国内外经济学家围绕"稳定宏观经济,推进结构性改革暨第二届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发布"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学者们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回调进行深入解读,认为这既有国际因素的影响,也有国内因素的影响,但回调并不能改变中国经济的中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要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迎接长期挑战。本次论坛还公布了2012中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该调查认为高生活成本拖累城市生活质量满意度的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郎丽华  周明生  
2012年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增长出现回落,下行压力增加,结构性矛盾突出,宏观调控难度加大;世界经济尽管保持复苏态势,但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依然突出,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积聚。面对这样的情况有很多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学术界进行探讨。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研究》杂志社、《经济学动态》杂志社、香港经济导报社、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国际高峰论坛于2012年6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200多位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40多家媒体参加了本届论坛。大会发言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晓河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趋势放缓,这是短期变量和长期结构性因素叠加的结果。短期变量主要是受新冠疫情、俄乌战争、中美贸易摩擦等引起的供需冲击,以及各级政府在同一时段相继出台一些规定形成了“合成谬误”,对经济运行形成了紧缩效应,在短期因素影响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失效或被减弱的风险。长期看,我国经济增长出现的趋势性下降是由结构转换迟缓引起的,带有机制性下降的特点。由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转向消费引领的转型不及时,由中低端制造转向高端制造的进程滞后,由原始自主创新替代大规模复制创新过程受阻,加之人口结构过早过快出现老龄化及外部环境突变等,都是影响我国经济长期走向的重要因素。当前宏观政策目标短期是防止经济过快过大下滑,长期是防止经济增长提前过早出现趋势性下降。为此,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消费引领、制造业高端化为导向,重新塑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志  程承坪  封立涛  
本文基于鲍莫尔成本病理论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结构性因素,并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特点,分析了人工智能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问题的机理:一是人工智能可以作为"特殊劳动力",直接替代劳动者从事服务业工作,显著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二是通过"人机融合"促进劳动效率提高;三是通过平台效应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业市场效率。综合上述三种方式,人工智能有助于缩小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采用2010-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GMM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性服务占比升高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占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由显著为负转为显著为正。为了推动人工智能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问题,促进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