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4)
- 2023(13733)
- 2022(11402)
- 2021(10449)
- 2020(8425)
- 2019(19091)
- 2018(18687)
- 2017(34852)
- 2016(18528)
- 2015(20876)
- 2014(20330)
- 2013(20454)
- 2012(19880)
- 2011(18502)
- 2010(18863)
- 2009(17487)
- 2008(17348)
- 2007(15610)
- 2006(14301)
- 2005(13430)
- 学科
- 济(101520)
- 经济(101432)
- 管理(49574)
- 业(48710)
- 企(37051)
- 企业(37051)
- 方法(32093)
- 中国(31060)
- 数学(27685)
- 数学方法(27464)
- 地方(26950)
- 农(24650)
- 业经(20948)
- 学(20351)
- 贸(18609)
- 贸易(18593)
- 易(17970)
- 技术(17260)
- 财(17180)
- 农业(16986)
- 制(16930)
- 银(16558)
- 银行(16525)
- 融(16487)
- 金融(16486)
- 地方经济(16484)
- 行(16191)
- 环境(14693)
- 发(14672)
- 和(12979)
- 机构
- 大学(278194)
- 学院(276903)
- 济(131429)
- 经济(129170)
- 研究(112128)
- 管理(98106)
- 中国(86736)
- 理学(82311)
- 理学院(81211)
- 管理学(79983)
- 管理学院(79444)
- 科学(64999)
- 京(61205)
- 所(58175)
- 财(58030)
- 研究所(52558)
- 中心(48258)
- 农(46198)
- 财经(45010)
- 江(43062)
- 经济学(42660)
- 经(40959)
- 院(40133)
- 北京(40085)
- 范(38741)
- 师范(38393)
- 经济学院(38129)
- 业大(36472)
- 农业(35694)
- 科学院(34401)
- 基金
- 项目(175663)
- 科学(139748)
- 研究(129337)
- 基金(128916)
- 家(113688)
- 国家(112803)
- 科学基金(94961)
- 社会(86226)
- 社会科(81905)
- 社会科学(81888)
- 基金项目(66745)
- 省(66292)
- 自然(57661)
- 教育(57225)
- 划(56606)
- 自然科(56337)
- 自然科学(56320)
- 自然科学基金(55351)
- 资助(52199)
- 编号(48876)
- 发(44829)
- 成果(41214)
- 重点(41168)
- 部(39727)
- 创(38304)
- 国家社会(37476)
- 发展(36568)
- 创新(36317)
- 课题(36063)
- 展(35996)
- 期刊
- 济(157830)
- 经济(157830)
- 研究(95967)
- 中国(63415)
- 农(43683)
- 学报(42001)
- 科学(41946)
- 财(41899)
- 管理(40807)
- 大学(31989)
- 融(31029)
- 金融(31029)
- 学学(30037)
- 农业(29920)
- 教育(29443)
- 经济研究(27183)
- 技术(23628)
- 财经(23612)
- 业经(23069)
- 经(20703)
- 问题(20513)
- 贸(18576)
- 世界(17775)
- 国际(17603)
- 业(17101)
- 技术经济(15955)
- 科技(13178)
- 统计(13153)
- 资源(13010)
- 经济问题(12702)
共检索到452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立群
进入 2 0 0 1年以后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 2 0 0 0年的增长态势。但增长的基础仍然还不稳固 ,调控的空间还很狭小。要充分注意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特点 ,高度重视世界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努力使经济增长率稳定在 7%以上。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 ,从根本上改善经济增长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形势 经济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洪华喜 崔焕金
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趋同假说为基础,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进行经验分析认为: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趋同非线性、区域性、南北二元分异的特征;人力资本、经济结构变动、市场化水平等对增长趋同存在显著影响;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为欠发达地区创造形成趋同的条件。
关键词:
地区增长 趋同 趋同条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淑芝 贾正锐 曹立克
本文通过对中国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态势和经济波动程度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分析 ,说明了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相对增长实绩和中国经济增长在国际上的相对稳定程度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波动程度 国际比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志凌
怎样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怎样判断当前经济阶段,国内外的认识分歧很大。既有持续震荡下行说,也有正在筑底即将反弹说。但是,如果我们对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增长轨迹进行冷静分析,就会发现经济增长似乎已经步入新的轨道。2002~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上升通道,时间长达27个季度。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环境剧烈变动,GDP增长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泳泽 杨晓章 张少辉
研究目标: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转换特征,可以从区域维度深刻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研究方法: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3~2016年230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呈波动趋势,技术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技术进步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2003~2007年,大部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视不足。在经济调整时期的2008~2011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稳增长的代价是损失了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入2012~2016年的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大部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但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研究创新:将包含环境因素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代理指标,深入分析中国高质量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价值:可以从城市维度为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提供事实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樊杰
本文对1991年~1996年间,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分析。重点是:揭示国家宏观发展政策对省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作用效果,总结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及对国家经济总量增长贡献程度分异的规律,以及划分省域经济增长类型、并探讨主要类型形成的内在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古箴
1998年9月2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和大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京联合举办了“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理论研讨会”,50余名专家学者及新闻界人士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由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卓元主持。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副局长刘迎秋博士首先发言。他先向大家介绍了由他和王建等人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应对次贷危机,中国应在把握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济运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和健康发展。一、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中国GDP增长率已进入周期性回调阶段,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新 李亚
征收碳税已成为众多国家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采用1999~2008年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部分行业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对征收碳税与经济增长和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在较低强度的碳税政策下,碳税对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阻碍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长;征收碳税对我国大多数行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不利于少数高能耗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
碳税 经济增长 行业发展 低碳经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仵志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而我国农村市场又是国内市场中最有发展前景的部分,是国内最大的市场。但我国农村市场一直处于低级形态,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闫里鹏 牟俊霖 王阳
协调好区域内城市间的产业发展关系,是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动态随机核分布方法测算中国14个主要城市群内部189个城市的产业比较优势,研究发现:产业比较优势上升是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增长提升的重要原因,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其作用路径依靠增加城市和城市群投资予以实现。基于此,每个城市都应立足于所在城市群发展实际和自身的独特资源禀赋,审慎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实现城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本城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与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马俊
本文以经济增长文献中有关收敛性理论为基础 ,对中国自建国以来 ,特别是 1 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省际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 ,不仅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收敛”(clubconvergence)特征 ,即按东中西划分的区域内部人均产出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而且存在着条件收敛 (conditionalconvergence)的特征 ,即在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市场开放度等结构特征的经济地区间存在着一定的增长收敛趋势。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还显示 ,各地区间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增长收敛性构成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β-收敛 σ-收敛 条件收敛 俱乐部收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多贵 周志田 陈劭锋 王海燕
2003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9.1%,GDP总量达到11.67万亿元,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将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和关键的战略起飞期。文章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呈现出五大显著特征,并且已进入新一轮的经济长波上升阶段;评述了国内外若干著名研究机构和学者关于中国未来10-20年经济增长态势的分析和预测;提出促进中国未来经济协调、快速、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四大基本战略,即“东西互动、协调增长”战略、“四极共轭、非均衡增长”战略、“内需拉动、稳定增长”战略和“统筹发展、持...
关键词:
经济 增长 特征 预测 战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娟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传统制造业逐渐向外围区域扩散的过程中,上海如何寻找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探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途径,不仅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城市辐射能级形成的必然途径。本研究在对上海服务业发展水平及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分析模型,实证检验不同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以及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工业发展间的相关关系,指出未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选择在长三角区域内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结构特征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追求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目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争取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求得速度递增的经济增长。然而事实上,速度递增难以实现。因为首先从逻辑上讲,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越来越高,由于资源与资金的制约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必有一个上限。综观世界各国,至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