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2)
- 2023(14079)
- 2022(12095)
- 2021(11306)
- 2020(9304)
- 2019(21614)
- 2018(21358)
- 2017(41322)
- 2016(21907)
- 2015(24788)
- 2014(24612)
- 2013(24751)
- 2012(22871)
- 2011(20921)
- 2010(20675)
- 2009(19150)
- 2008(18326)
- 2007(15810)
- 2006(14041)
- 2005(12599)
- 学科
- 济(111146)
- 经济(111043)
- 管理(61818)
- 业(57122)
- 企(45913)
- 企业(45913)
- 方法(45408)
- 数学(40084)
- 数学方法(39760)
- 中国(27747)
- 农(24636)
- 地方(23351)
- 财(21856)
- 学(21488)
- 业经(21300)
- 贸(19167)
- 贸易(19156)
- 易(18591)
- 农业(16899)
- 制(16498)
- 环境(16004)
- 和(15291)
- 地方经济(14695)
- 融(14227)
- 金融(14226)
- 银(14072)
- 银行(14035)
- 理论(13890)
- 行(13489)
- 技术(13383)
- 机构
- 大学(324126)
- 学院(319809)
- 济(145044)
- 经济(142428)
- 管理(127233)
- 研究(114037)
- 理学(110548)
- 理学院(109333)
- 管理学(107747)
- 管理学院(107172)
- 中国(84860)
- 京(68864)
- 科学(67103)
- 财(62200)
- 所(56691)
- 研究所(51819)
- 财经(50719)
- 中心(49494)
- 农(47276)
- 经(46373)
- 经济学(45840)
- 业大(44550)
- 北京(44139)
- 江(43769)
- 经济学院(41206)
- 院(41073)
- 范(41021)
- 师范(40705)
- 财经大学(37870)
- 农业(36805)
- 基金
- 项目(218356)
- 科学(172927)
- 基金(161736)
- 研究(160312)
- 家(140660)
- 国家(139582)
- 科学基金(119993)
- 社会(104681)
- 社会科(99436)
- 社会科学(99411)
- 基金项目(85492)
- 省(81292)
- 自然(76190)
- 自然科(74426)
- 自然科学(74412)
- 自然科学基金(73106)
- 教育(71876)
- 划(68849)
- 资助(66951)
- 编号(63066)
- 成果(50994)
- 部(49695)
- 重点(48441)
- 发(47189)
- 创(44807)
- 国家社会(44383)
- 教育部(43121)
- 课题(43018)
- 创新(41933)
- 人文(41783)
- 期刊
- 济(158904)
- 经济(158904)
- 研究(101028)
- 中国(56506)
- 学报(47916)
- 管理(47223)
- 科学(45907)
- 财(45007)
- 农(42802)
- 大学(36569)
- 学学(34514)
- 农业(30301)
- 教育(29374)
- 经济研究(27282)
- 技术(26612)
- 融(26515)
- 金融(26515)
- 财经(25629)
- 业经(22565)
- 经(22074)
- 问题(20680)
- 技术经济(17384)
- 贸(17343)
- 世界(16522)
- 业(15884)
- 理论(15416)
- 图书(15178)
- 国际(15144)
- 科技(14453)
- 现代(14371)
共检索到470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潇潇 陈淑梅
文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全球经济增长网络视角探究了中国经济增长外溢效应的存在性,并在投入产出法的基础上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经济增长外溢效应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国家之一,且凭借第二产业的领头作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溢效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不过第三产业的外溢效应仍然有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汤序红
一、引言本文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政府消费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外在影响。人们通常认为,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具有正的外溢效应。因为政府能够提供类似于国防、社会保障和社会凝聚力这样的纯公共物品和服务,这些公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蒋仁爱 蔡虹 李璐 张帆
国际性技术外溢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技术知识来源,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基于系统仿真的政策研究。基于国际性技术外溢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产出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双路径传导作用机理,本文构建了相应的政策系统仿真模型,动态模拟了R&D强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强度等政策变量对经济产出及其增长率的影响。政策模拟结果显示:(1)R&D强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强度显著促进了GDP及其增长,且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现象;(2)较之教育经费投入强度,经济产出及其增长对R&D强度的变动更为敏感;(3)提高中国对国外外溢的技术知识的吸收能力,能够明显地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本研究结论对中国有效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国际性技术外溢 经济增长 政策仿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赖明勇 周杨
本文从在当今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角度出发,以中国各省市的数据为基础。将Feder模型拓展为四部门,即非出口部门、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工业制成品中非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部门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部门,并且通过东部与中西部比较来考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和技术外溢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东部经济拉动效应已经很显著而对中西部则不明显,从外溢角度来看,其对东部非出口部门外溢效应很微弱,仅仅为0.07。而对中西部则基本上还没有外溢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渠慎宁
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已被视为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的支柱性产业,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深化效应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本文将系统构建涉及信息通信技术资本的经济增长相关核算数据,同时,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并将其扩展为合乎中国国情的分析框架,以此测算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信息通信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7—2010年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投入对中国经
关键词:
ICT 经济增长 资本深化 技术外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渠慎宁
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已被视为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的支柱性产业,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深化效应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本文将系统构建涉及信息通信技术资本的经济增长相关核算数据,同时,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并将其扩展为合乎中国国情的分析框架,以此测算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信息通信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7—2010年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大,而信息通信技术的技术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极大。可见,对中国这样技术后发的国家而言,"推广信息通信技术"比"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本身"更有效。
关键词:
ICT 经济增长 资本深化 技术外溢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远东 宫梦瑶
关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既有研究均未得出一致结论,至于出口贸易作用于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区域特征则更未有研究。为此,文章以Feder (1982)的两部门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出口内生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出口贸易对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表明:(1)出口对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而不是自身的相对要素生产率;(2)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具有显著的动态性和区域性,在转型初期,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显著; 1992年进入转型加速期后,中国沿海和内陆区域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均显著发挥,其中,沿海地区的技术外溢效应更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文龙 王莉 李梦凡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FDI外溢效应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2000—2012年期间,东部地区受来自于FDI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在总体上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不过东部地区从FDI上获得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慢慢衰减;中部地区而言,FDI外溢效应虽然在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面功不可没,但是对中部各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西部地区由于区位劣势、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FDI外溢效应的发挥程度相对较低。
关键词:
FDI外溢效应 经济增长 省域差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佘雪锋
文章从行业、城市和因果关系三个层面出发,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浙江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最后得出FDI(外商直接投资)能通过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而促进浙江经济增长的结论。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外资政策时不应该只一味强调引入外资的数量,而必须从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诸种因素出发,充分发挥外资对当地内资企业的辐射作用,以促进浙江经济长期增长。
关键词:
技术外溢效应 机制 FDI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志鹏 李子奈
本文构建了考虑外商直接投资 (FDI)外溢效应的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结果表明东道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FDI与国内资本的比例 ;而且我国 1982 - 2 0 0 1年2 9个省份的经验数据很好地支持了这一论断。同时本文经验研究发现 ,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鲜明的人力资本特征 ,各地区必须跨越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才能从FDI中获益 ;另外 ,我国各地区增长实践呈现条件收敛态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强 卢荻
本文在微观基础上分析了带有技术外溢的垂直型经济增长模型,模型得到的结论是最优的稳态经济增长率仅仅和技术进步率相关,独立于长期人口增长率,而技术进步率分别受到创新的研发努力弹性、折现因子、创新大小、技术外溢、沉没成本参数以及替代弹性的影响。本文认为技术的扩散是由"知识网"上的先进技术向其它技术"低洼"地区扩散,技术扩散的程度与受传播方的初始技术水平以及其吸收知识的能力有关,若其技术太过底下,还可能造成"反创造性毁灭"。另外,我们均衡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没有规模效应出于两个原因。其一,进入者进入造成的可能引起沉没成本(反创造性破坏);其二,维持和改进原有以及新生产的产品质量而耗费掉大量R&D资源。
关键词:
技术外溢 规模效应 内生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蔡虹 蒋仁爱 孙顺成
本文根据R&D投资经济效果的计量模型,对中国基于国际贸易和国家间直接(无形)外溢技术知识的存量进行了测算,并据此对中国技术知识总量的产出弹性系数和边际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R&D投资 技术外溢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方文全 张勋
通过估算中国1952~2010年水利基础设施的物质资本存量,基于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内生增长框架估计水利资本的产出效率,证实公共资本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在此基础上,着重揭示基于历史数据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水利等基础设施公共资本存量存在明显的测量误差,而且资本总存量、劳动投入等生产要素的基础数据,也存在严重的准确性问题,从而影响了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准确判断。
关键词:
公共资本 水利基础设施 外溢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秋芳 杨敏 马颖
文章在借助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发展动态效应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将经济系统划分为非出口部门、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部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部门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部门这四个部门,构建这四部门的出口动态效应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表明,中国出口贸易的动态效应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部门,它主要是通过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效应和外溢效应这两条渠道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关键词:
要素重置 技术外溢 出口贸易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英 郑良海 陈希敏
基于引入外资溢出效应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中,重点考察金融市场水平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并不是所有的外资都对经济增长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从不同的外资中获得更多的收益,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外资对经济增长的正溢出效应要求金融市场发展满足特定的门槛水平。
关键词:
外资流入 股票市场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