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42)
- 2023(15655)
- 2022(13466)
- 2021(12573)
- 2020(10439)
- 2019(24187)
- 2018(23726)
- 2017(46106)
- 2016(24631)
- 2015(27499)
- 2014(27433)
- 2013(27571)
- 2012(25566)
- 2011(23278)
- 2010(23099)
- 2009(21406)
- 2008(20642)
- 2007(17891)
- 2006(15751)
- 2005(14189)
- 学科
- 济(120405)
- 经济(120284)
- 管理(69245)
- 业(65183)
- 企(52483)
- 企业(52483)
- 方法(51388)
- 数学(45511)
- 数学方法(45128)
- 中国(29909)
- 农(27232)
- 财(25755)
- 地方(24555)
- 学(24260)
- 业经(22982)
- 贸(20933)
- 贸易(20922)
- 易(20289)
- 制(18864)
- 农业(18651)
- 环境(16761)
- 融(16604)
- 金融(16603)
- 和(16438)
- 银(16209)
- 银行(16167)
- 理论(15578)
- 务(15553)
- 财务(15490)
- 行(15467)
- 机构
- 大学(362004)
- 学院(357196)
- 济(159068)
- 经济(156150)
- 管理(140153)
- 研究(127023)
- 理学(121745)
- 理学院(120389)
- 管理学(118545)
- 管理学院(117894)
- 中国(94707)
- 京(76819)
- 科学(75493)
- 财(70186)
- 所(63660)
- 研究所(58129)
- 财经(57125)
- 农(55743)
- 中心(55496)
- 经(52228)
- 业大(51206)
- 经济学(50451)
- 江(49675)
- 北京(48963)
- 院(45759)
- 范(45668)
- 经济学院(45392)
- 师范(45263)
- 农业(43646)
- 财经大学(42750)
- 基金
- 项目(243337)
- 科学(192441)
- 基金(180325)
- 研究(176709)
- 家(157468)
- 国家(156265)
- 科学基金(134025)
- 社会(115149)
- 社会科(109387)
- 社会科学(109360)
- 基金项目(94895)
- 省(91006)
- 自然(85954)
- 自然科(83968)
- 自然科学(83949)
- 自然科学基金(82512)
- 教育(79689)
- 划(77383)
- 资助(75152)
- 编号(69100)
- 成果(56296)
- 部(55253)
- 重点(54192)
- 发(52138)
- 创(49868)
- 国家社会(48845)
- 教育部(47792)
- 课题(47454)
- 创新(46682)
- 科研(46528)
- 期刊
- 济(172196)
- 经济(172196)
- 研究(111007)
- 中国(63905)
- 学报(56177)
- 科学(52451)
- 财(51680)
- 管理(51632)
- 农(50048)
- 大学(42678)
- 学学(40406)
- 农业(34919)
- 教育(33106)
- 融(31550)
- 金融(31550)
- 经济研究(29593)
- 技术(29183)
- 财经(29140)
- 经(25052)
- 业经(24436)
- 问题(22457)
- 贸(19100)
- 技术经济(18894)
- 业(18439)
- 世界(17698)
- 理论(16900)
- 统计(16545)
- 国际(16453)
- 图书(16176)
- 科技(15957)
共检索到525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建清 孙元元
本文运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法,将中国省域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物质资本积累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四者的贡献,利用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分析各个增长源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作用以及空间溢出对其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空间溢出性时,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由物质资本积累所导致的国内经济增长的收敛,决定了国内经济增长趋于收敛而非趋于发散;技术效率改善、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会使经济增长趋于收敛,而技术进步使经济增长趋于发散。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孙玉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而存在条件收敛。实施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强
本文认为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 ,并且不同地区间的产出差距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状态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另一个重要结论是新古典的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在中国并没有起作用 ,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使资本劳动比率并没有出现应有的变化趋势 ,而且本文认为近年来形成的大规模劳动力的区际迁移 ,既是中国阶段性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的重要诱发因素 ,事实上也是对区域差距扩大的一种解决办法
关键词:
收敛性 地区差异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志刚
本文目的在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检验 ,包括绝对收敛、条件收敛 ,还有收敛俱乐部 (convergenceclub) ,尤其是最后一种假设的检验。通过对这一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的验证 ,来给人们提供中国的一个实际现象。文章采用中国分省的改革开放以后的数据 ,进行横截面和面板数据的分析 ,并强调了面板数据分析的可信度 ,进行了各种检验 ,结果发现中国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收敛现象 ,而且这一结论和实际的经济现象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3个地区收敛速度的差异 ,无论用不同的模型得到的结果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这与传统的结论相反 ,并讨论了部分的原因
关键词:
收敛俱乐部 面板数据 条件收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小朋
近年来 ,学术界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日益升温 ,普遍认为中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在上世纪 80年代收敛 ,90年代后呈现发散趋势。但改革开放后整体上是收敛还是发散争议颇大 ;并且针对 90年代后出现的发散趋势 ,认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收敛性分析已经不适用于中国经济现状 ;缺乏对收敛性分析的实质动因的实证探讨。本文希望通过“复古”将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索洛模型再次运用到中国经济现状 ,对其收敛性动因资本劳动比率进行实证分析 ,探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来的整体收敛性情况 ,为我国各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和判断
关键词:
索洛模型 资本劳动比率 资本劳动替代指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张瑞 谭志雄
能源效率是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能源消费的关键政策参数,研究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关系,对于揭示能源效率在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指导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运用DEA方法测算全要素能源效率,发现全国以及区域能源效率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中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显著,但总体上各省份之间的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将能源效率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运用IV、DIFF-GMM和SYS-GMM方法证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存在,能源效率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能源效率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收敛;运用纠偏LSDV估计方法分区域开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少甫 陈哲
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Barro和Sala-i-Martin建立的人口迁移模型为基础,分析中国及其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省际间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显示:2004-2015年全国和三大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收敛的,全国和中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慢,东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快;人口流动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呈现负效应;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但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结构以及技术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东部地区开始出现劳动力过剩和技术溢出趋于饱和的现象;而中西部地区又因人才严重流失导致经济增长受到阻碍。因此,需制定相关的发展政策,有利于人口流动合理科学的进行,使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俊富 陈金伟 苗建军
收敛性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经济增长存在收敛性是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论断之一。对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统计检验一般采用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来验证,但是收敛性计量模型检验存在以过于简单的模型模拟复杂经济运行,研究假定不符合实际等固有缺陷,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收敛性的全部内涵,而且计量模型容易受到异常值的影响。文章从收敛性的基本概念出发,利用数据分布思想进行经济增长收敛性判断,可以非常全面地反映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有效避免了研究假定的各种缺陷,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性 数据分布 集中趋势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郑长德 曹梓燨
一个地区资本形成量的多少是关系到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关键性因素。中国省际间资本流动情况呈现出东部地区为资本净流入地区,资本的流入带来了更高的资本存量,加快了区域内部的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是资本净流出地区,资本的流出降低了这两个区域的资本存量;资本流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资本流动 经济增长 收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伟 马瑞永
本文探讨了经济增长收敛的微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三个微观机制,分别为资本收敛机制、技术收敛机制以及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978~2002年间,唯有技术收敛机制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表现出了显著的收敛性;劳动生产率机制与资本收敛机制只在1978~1989年间发挥了收敛作用,而在1989~2002年间起了发散的作用,但资本收敛机制统计检验上不太显著。同时,资本收敛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均表现出了“俱乐部收敛”特征。尽管中国经济局部阶段出现了发散性,但总体仍表现出了一定的收敛性,收敛的主要原因是区际间的贸易和投资以及技术交流促使技术收敛机制充分发挥了作用。由于微观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子惠 古丽娜尔·玉素甫
选取2010—2020年RCEP成员国面板数据,借鉴经典的Markandya研究方法,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的收敛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差异逐渐收敛;中国与RCEP发达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差异逐渐收敛,而发展中成员国与中国的能源强度差距逐渐扩大。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提高市场化程度有利于中国和发展中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外商直接投资还未达到门槛值时,外商直接投资的提升会促使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当超过门槛值后能源强度差异将逐渐扩大。为此,中国要利用好RCEP合作平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合作,以命运共同体定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关键词:
能源强度 市场化程度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晓慧
本文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中国各地区流通经济的增长是否具有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流通经济具有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从影响因素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促进中国流通经济趋同的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对中国流通经济收敛影响效应尚未显现。
关键词:
流通经济 空间计量 β收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晓慧
本文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中国各地区流通经济的增长是否具有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流通经济具有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从影响因素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促进中国流通经济趋同的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对中国流通经济收敛影响效应尚未显现。
关键词:
流通经济 空间计量 β收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子惠 古丽娜尔·玉素甫
选取2010—2020年RCEP成员国面板数据,借鉴经典的Markandya研究方法,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的收敛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差异逐渐收敛;中国与RCEP发达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差异逐渐收敛,而发展中成员国与中国的能源强度差距逐渐扩大。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提高市场化程度有利于中国和发展中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外商直接投资还未达到门槛值时,外商直接投资的提升会促使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当超过门槛值后能源强度差异将逐渐扩大。为此,中国要利用好RCEP合作平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合作,以命运共同体定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关键词:
能源强度 市场化程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云波 李锴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之间人均GDP差异的收敛性及其能源消费强度随人均GDP变化的收敛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第一,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之间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并且收敛速度快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能源消费强度随产业结构的改善、能源价格的提高、技术进步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而降低,随FDI的增加而略有提高。第三,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随中国与八国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能源价格差异、技术进步差异的缩小而缩小,但随FDI差异的缩小而有微小的增加,与产业结构差异的相关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第四,中国与八国人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强度 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