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9)
- 2023(10231)
- 2022(8500)
- 2021(7982)
- 2020(6350)
- 2019(14707)
- 2018(14343)
- 2017(27583)
- 2016(14712)
- 2015(16620)
- 2014(16494)
- 2013(16514)
- 2012(16034)
- 2011(14932)
- 2010(15228)
- 2009(14347)
- 2008(14108)
- 2007(12573)
- 2006(11691)
- 2005(10949)
- 学科
- 济(85885)
- 经济(85813)
- 管理(39288)
- 业(35839)
- 方法(28810)
- 企(26279)
- 企业(26279)
- 数学(26040)
- 数学方法(25793)
- 中国(23213)
- 农(19871)
- 地方(19864)
- 贸(16086)
- 贸易(16077)
- 学(15888)
- 财(15711)
- 易(15650)
- 业经(14931)
- 制(13643)
- 地方经济(13532)
- 农业(13284)
- 银(12019)
- 融(12018)
- 金融(12017)
- 银行(12001)
- 环境(11957)
- 策(11817)
- 行(11700)
- 发(10404)
- 及其(10001)
- 机构
- 大学(226017)
- 学院(224135)
- 济(113854)
- 经济(112013)
- 研究(89350)
- 管理(81042)
- 中国(69202)
- 理学(68586)
- 理学院(67728)
- 管理学(66763)
- 管理学院(66332)
- 财(50659)
- 科学(49309)
- 京(48251)
- 所(45390)
- 研究所(40972)
- 财经(39585)
- 中心(38115)
- 经济学(37879)
- 经(36160)
- 农(34306)
- 经济学院(33857)
- 江(33684)
- 院(31606)
- 北京(31489)
- 范(30096)
- 师范(29893)
- 财经大学(29225)
- 业大(27424)
- 科学院(27244)
- 基金
- 项目(139633)
- 科学(111959)
- 基金(105216)
- 研究(103834)
- 家(91574)
- 国家(90903)
- 科学基金(77043)
- 社会(70610)
- 社会科(67149)
- 社会科学(67133)
- 基金项目(53271)
- 省(49836)
- 自然(46526)
- 教育(46406)
- 自然科(45459)
- 自然科学(45443)
- 自然科学基金(44687)
- 资助(44430)
- 划(43288)
- 编号(39177)
- 成果(33681)
- 部(33194)
- 发(32399)
- 重点(32121)
- 国家社会(30971)
- 中国(29714)
- 教育部(28814)
- 课题(28443)
- 创(27891)
- 人文(27338)
- 期刊
- 济(134123)
- 经济(134123)
- 研究(78783)
- 中国(44611)
- 财(36516)
- 管理(32175)
- 农(31965)
- 科学(31539)
- 学报(30699)
- 融(25246)
- 金融(25246)
- 大学(23933)
- 经济研究(23530)
- 学学(22621)
- 农业(21892)
- 财经(21190)
- 教育(19761)
- 经(18523)
- 技术(18067)
- 业经(17621)
- 问题(17617)
- 贸(17106)
- 国际(15858)
- 世界(15603)
- 技术经济(12986)
- 统计(12023)
- 业(11763)
- 经济问题(10831)
- 现代(10199)
- 策(10119)
共检索到359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沈坤荣
中国经济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转型与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并存。1978—1997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9.8%,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1997年下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软着陆成功之后,随着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坤荣
This Paper is an emprical analysis of the trend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China'a growth of aggreggate output after the reform of 1978. On one hand, the institutional irmovation by the reform and opennning policy strengthened the supply cwility.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incomplete institutiond tr...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一、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位置:一个新的景气上升期的开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首先,我们对我国这一轮8年的经济增长率波动(1991—1998年)和未来中短期内(比如说8年左右)经济的总体速度格局作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都阳
文章使用中国分省资料,对人口因素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其他跨国的经验研究类似,文章对中国分省资料的实证分析表明,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动态的。出生率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小;新增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则越发明显。从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源泉的角度出发,使人口政策实现动态调整已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关键词:
人口转变 经济增长 生育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侯俊军 岳有福 叶家柏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经济循环”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一个理解双循环的分析框架,从企业间中间产品供给循环和对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循环视角测度了我国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循环,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方法探究了双循环视角下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显著特征,国内循环占比超过74%。供给端双循环中,内资企业间循环和内外资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上升,而国内外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下降,但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需求端双循环中,国外对国外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仅次于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SDA结果表明,国内循环发挥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国内循环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始终保持在76%以上,尤其是需求端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和供给端内资企业间循环的贡献度表现突出。和内资企业一样,外资企业也在促进内外经济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为内外资企业间循环不仅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认识,也为解释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光
中国经济适度快速稳定增长的理论与对策刘国光(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78年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18个春秋。在这18年里,中国经济平均保持了近10%的增长率,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两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归结为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桑百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白永秀 吴航
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在经济成长期,经济总体呈现出超高速或相对高速增长的特点;在经济成熟期,经济总体呈现出正常增长或低速增长的特点。在人类经济从成长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是个客观的演化规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结合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可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概括为四种类型:一是超高速增长(9%及以上的增长率);二是相对高速增长(6%~9%之间的增长率);三是正常增长(3%~6%之间的增长率);四是低速增长(1%~3%之间的增长)。中国当前已进入相对高速增长时期。中国经济能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类型 演化规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伟光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GDP的高增长率可能并不代表中国经济的高效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考虑,全要素生产率相当程度上表现为结构调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贡献,知识进展表现并不显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资源配置效率的能量释放后,投资推动更加明显地表现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从长期均衡的动态角度考虑,由于资本的迅速积累导致了中国经济处于动态无效区域。改进的政策是:切实提高我国的知识进展速度;降低储蓄率;扩大非农就业、推进城市化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璇 宋经纬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赖于市场机制的利益杠杆、调节机能及与此相关的各种保护经济主体合法权利的制度安排。而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关键在于创新,即要通过制度体系的协调、制度内容的调整、制度的改革,以新的高效率的制度代替旧的低效率的制度,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指出制度障碍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症结所在,并据以提出以制度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制度障碍 制度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巍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的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以此指导中国社会经济技术实践,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科学模型 方式转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平 赵志君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逻辑和机理,阐明了从乡镇企业大发展到制造业逐步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技术进步路径转变,指出了政府干预在低成本竞争和外向型扩张中的作用。本文的分析表明,随着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小国”逐步成长为“开放”的大国,出现了大国效应和参与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作者建议政府为保持宏观政策的自主性,主动改变干预模式、参与国际协调,避免外部的“强制调整”,为此,提出了增长路径转变过程中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增长路径 技术进步 大国效应 政府干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万青
在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的情况下,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低成本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但是,由于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会逐步削弱,这种传统的增长模式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转变,转为更多依赖于中国自身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以及附加值的提高。
关键词:
经济增长模式 要素价格 技术进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芳 朱雅玲
2015年中国GDP增速降至6.9%的25年新低,消费贡献率则创下66.4%的15年新高;一方面经济产能过剩、增长动力和支撑力不足;另一方面1.2亿人次的境外旅游和1.5万亿元的消费外流,两方面综合作用折射出有效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需错配是中国经济减速下行的重要根源。所以,强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挖掘需求侧蕴藏的消费潜力,双管齐下、不可偏倚地推进供需双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内外形势、政策初衷、内在动力、实施契机的内在逻辑,也是新常态下实现中高速增长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京同 汪震
在中国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有效投资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可实现供给和需求的进一步匹配,进而克服中国现阶段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本文以不同产业资本效率为权重构建了中国有效资本存量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之上估算了中国19个大类产业2003-2020年的资本存量以及赋权加总后的有效资本存量指标数据。基于有效资本存量的视角从产业层面对中国投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结合不同产业的投资效率以及资本占比得出中国投资结构面临的问题,即低投资效率的产业获得高份额的投资以及高投资效率的产业没有获得足够的投资份额,进而导致中国有效供给不足和内循环不通畅。因此,需要通过增加有效投资来盘活存量资本和优化供给结构,确保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