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4)
2023(15235)
2022(12698)
2021(11760)
2020(9706)
2019(22151)
2018(21456)
2017(41626)
2016(21342)
2015(24135)
2014(23724)
2013(23522)
2012(21706)
2011(19491)
2010(19207)
2009(17785)
2008(16769)
2007(14479)
2006(12764)
2005(11388)
作者
(58212)
(48650)
(48572)
(46354)
(30971)
(23024)
(22126)
(19015)
(18638)
(17049)
(16769)
(16092)
(15360)
(15232)
(15139)
(14945)
(14551)
(13968)
(13905)
(13554)
(12150)
(11680)
(11536)
(11222)
(11073)
(10991)
(10492)
(10018)
(9575)
(9410)
学科
(115996)
经济(115899)
管理(62047)
(60355)
(48310)
企业(48310)
方法(45997)
数学(40976)
数学方法(40566)
中国(29094)
(27318)
地方(24784)
业经(23385)
(22218)
(19965)
贸易(19952)
(19396)
农业(18626)
(17449)
(17330)
地方经济(16119)
产业(15168)
环境(15072)
(14658)
银行(14648)
(14538)
(14531)
金融(14530)
(14136)
技术(13970)
机构
学院(310780)
大学(309905)
(151063)
经济(148729)
管理(124873)
理学(108463)
理学院(107422)
研究(106711)
管理学(105966)
管理学院(105364)
中国(81721)
(64076)
(62909)
科学(57475)
财经(52254)
(50215)
经济学(48426)
中心(48177)
(47710)
研究所(45510)
经济学院(43438)
(42855)
(40980)
北京(39427)
财经大学(38960)
业大(38736)
(38464)
(38438)
师范(38140)
商学(34613)
基金
项目(209218)
科学(169142)
基金(157388)
研究(156565)
(135114)
国家(134045)
科学基金(117537)
社会(106684)
社会科(101522)
社会科学(101503)
基金项目(81959)
(77823)
自然(72234)
教育(71022)
自然科(70630)
自然科学(70615)
自然科学基金(69396)
(65537)
资助(63907)
编号(61065)
(48493)
成果(48031)
(46932)
重点(46736)
国家社会(46181)
(44062)
教育部(43027)
人文(42052)
课题(41249)
创新(41228)
期刊
(166368)
经济(166368)
研究(95987)
中国(53778)
管理(48714)
(47965)
科学(40465)
学报(37799)
(36991)
大学(31017)
学学(29484)
经济研究(29368)
技术(28367)
(27845)
金融(27845)
财经(26793)
业经(25492)
农业(25393)
教育(24880)
(23352)
问题(21611)
(18812)
技术经济(17594)
世界(17154)
统计(16768)
国际(16375)
商业(15583)
(14997)
现代(14072)
(13804)
共检索到458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宪  
从长期消费需求的视角来看,居民消费需求的释放遵循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吃穿住行"到较高层级的精神文化产品,是逐级释放的,这要求产业的生产活动也遵循同样的次序。中国40多年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在于产业的生产活动始终回应了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主要解决居民的温饱问题,以农业、日用化工及轻纺工业等产业为主导;2000年之后,主要解决居民的住行问题,以房地产、汽车、高速公路、高铁等产业为主导。从这一产业逻辑来看,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吃穿住行"等基本消费需求满足之后,居民的消费层级上升,产业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型升级,但更高一级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特点,导致产业生产活动无法有效跟进的结果。当前,我国居民更高一级的消费需求开始出现,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存在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因此,在产业战略上要关注更高一级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要积极寻找外部需求,且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治理结构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祁京梅  
1979~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外需的高增长动力被弱化,同时经济依赖廉价丰富生产要素的高增长时代趋于结束,经济运行进入了一个拐点转折期。经过最近几年的调整转型,可以确认,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过去的高增长步入中速增长时期。未来一个时期将会维持6%~8%的中速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曾繁华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战略转变的阶段划分与目标定位曾繁华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历经上百时间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普遍规律。在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上,选择那种类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由许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连城  
一、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经济增长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经济增长速度又是与一国的经济规模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设想一个坐标,坐标的纵轴表示经济增长速度,横轴表示一国的经济规模,坐标中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荆林波  张俊伟  
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状况,国内学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刘迎秋研究员主笔《次高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一书,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国民经济超高增长过程已终结,次高增长阶段将来临。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未来3~5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最终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成勋  
我国经济经过近20年的超高增长过程之后,在近期内将进入一个怎样的阶段,是一个低增长阶段呢,还是进入一个较高增长阶段?这个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特别是关系到在21世纪头20年,即到建党100周年时,我们能否建成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因而这是大家不能不关心的一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久前出版了《次高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这个问题。这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科研项目的集体成果,由刘迎秋研究员主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锡军  
中国在20世纪70、80年代进行的农村经济改革和城市工业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总体看来,这两轮改革有一个共性,就是进行供给方面的改革,改变以往的农产品和消费品的生产供应方式,形成更加灵活的市场化的供应方式,从而使得生产供应迅速扩张,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国际市场。笔者认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公共服务领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振全  于震  
2002下半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不断上升,2003年上半年虽然经历了"非典"这样突发性事件的冲击,但经济发展依然保持良好势头,2003年全年GDP增长9.1%,进入了一个基于住宅消费需求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发展阶段。由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可知,国民经济的增长可以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来决定。国内需求(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出口和投资受世界政治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所以只有国内需求增长才是促使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和持续发展的可依靠的支撑力量。尤其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经济良性循环的保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郭以馨  
著名的奥肯定律研究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在经济理论界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奥肯定律研究的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而中国则是处于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国家,不仅经济体制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产业结构(包括增加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也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在不断的演进和升级。因此,充分就业的概念和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发达市场国家有所不同,除了要通过稳健的经济增长保持低失业率之外,还需要解决不断由农业领域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本文通过计算就业弹性和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增加值及GDP所带来的就业(尤其是非农就业)这两种方法,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旭华  
本文分别从要素投入和产出结构两个角度考察改革开放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若干特征,并结合经济运行实际情形进行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明远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资源环境约束、企业成本上升、需求结构不合理、国际经济环境压力、产业安全冲突以及社会发展问题等诸多矛盾;未来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既能够得到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增加、以及人力资本提升和劳动力在部门间转移的支撑,又面临着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等的制约;中国经济的走向取决于对经济发展中矛盾的化解、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建勋  
基于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角度,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三大产业构成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虽然三大产业的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它们对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影响却不相同。具体而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率并没有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费增长率的上升。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六大产业部门构成之间关系的分析显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增长是推动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上升的主要力量。对上述实证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本文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各产业产出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给予了解释。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瑾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出现减速现象,逐步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甚至低速增长转变。如何避免因经济增速减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抑或说如何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以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仍有许多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方式选择及减速下限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为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在中等收入阶段GDP年均增长率不能低于3.8%-4%。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许宪春  蔡志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9.36%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了25年的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在这一基础上,2002年,中国又提出了在20年里使GDP再翻两番的新的长期经济增长目标。本文从中国经济与东亚经济比较、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对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能、趋势、增长速度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保平  李梦欣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的历史起点,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我国面临重塑经济增长动力的艰巨任务,亟需构建起质量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创造前提,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新阶段质量型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容包括: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从经济结构多元化转向经济结构高级化;从制度构建转向制度创新;从需求刺激转向供给结构改革。质量型经济新阶段动力转换的难点在于:经济增长效率低下,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增长的有效供给不足,经济增长中创新能力欠缺。新阶段质量型增长动力重塑的思路及对策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聚经济发展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有效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