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7)
- 2023(9368)
- 2022(7385)
- 2021(6655)
- 2020(5413)
- 2019(12523)
- 2018(12052)
- 2017(23144)
- 2016(12029)
- 2015(13852)
- 2014(13433)
- 2013(13753)
- 2012(13400)
- 2011(12516)
- 2010(12354)
- 2009(11730)
- 2008(11274)
- 2007(10033)
- 2006(9368)
- 2005(8823)
- 学科
- 济(78520)
- 经济(78459)
- 管理(29962)
- 业(26694)
- 方法(26036)
- 数学(23416)
- 数学方法(23298)
- 中国(20809)
- 企(19456)
- 企业(19456)
- 地方(17984)
- 农(15084)
- 学(14353)
- 贸(14101)
- 贸易(14091)
- 业经(13948)
- 易(13720)
- 地方经济(13107)
- 财(12003)
- 制(11526)
- 融(10446)
- 金融(10446)
- 农业(10421)
- 环境(10339)
- 银(10128)
- 银行(10100)
- 行(9852)
- 发(9321)
- 产业(8980)
- 和(8928)
- 机构
- 大学(189038)
- 学院(185340)
- 济(98249)
- 经济(96823)
- 研究(79623)
- 管理(64003)
- 中国(61247)
- 理学(53953)
- 理学院(53273)
- 管理学(52570)
- 管理学院(52227)
- 科学(44462)
- 京(41564)
- 所(41417)
- 财(41222)
- 研究所(37521)
- 经济学(33587)
- 中心(33317)
- 财经(32606)
- 农(32233)
- 经济学院(29999)
- 经(29879)
- 院(28349)
- 北京(27367)
- 江(27075)
- 农业(25355)
- 科学院(25088)
- 业大(24766)
- 财经大学(24264)
- 范(23059)
- 基金
- 项目(117990)
- 科学(93514)
- 基金(89372)
- 研究(83891)
- 家(80018)
- 国家(79477)
- 科学基金(66151)
- 社会(58218)
- 社会科(55409)
- 社会科学(55395)
- 基金项目(45215)
- 省(41412)
- 自然(40353)
- 自然科(39414)
- 自然科学(39398)
- 自然科学基金(38766)
- 资助(37805)
- 教育(36476)
- 划(36426)
- 编号(29392)
- 发(27984)
- 部(27961)
- 重点(27668)
- 国家社会(26601)
- 中国(26250)
- 成果(24825)
- 教育部(23941)
- 创(23735)
- 发展(23103)
- 展(22786)
- 期刊
- 济(114151)
- 经济(114151)
- 研究(65807)
- 中国(39450)
- 学报(30501)
- 财(29937)
- 农(29423)
- 科学(28895)
- 管理(27090)
- 大学(23138)
- 学学(21987)
- 经济研究(21192)
- 农业(20264)
- 融(19681)
- 金融(19681)
- 财经(18185)
- 经(16048)
- 问题(15107)
- 贸(15050)
- 技术(14464)
- 世界(14443)
- 国际(14232)
- 业经(13654)
- 教育(13602)
- 业(11959)
- 技术经济(11127)
- 统计(9971)
- 经济问题(9201)
- 经济管理(8602)
- 策(8139)
共检索到302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受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期经济增长将回稳到7%—8%的区间。与此同时,国际市场扩张放慢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对中期稳增长也将提出诸多新的挑战。因此,中国迫切需要推动经济转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关键词:
中期趋势 阶段性变化 经济转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钟
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中期经济发展受阶段性变革影响,迫切需要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以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财政金融风险增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生产要素成本增加,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对我国中期经济增长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本文提出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并存,以促进我国中期经济发展,完成"十二五"发展的整体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冉光和 潘辉 吴利
文章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呈现出长期的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越大;若以1992年为界将改革开放分为两个阶段,则两个阶段里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后一阶段大幅拉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志钢 刘霞辉
本文通过将1985—2030年的时间跨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运用基于人口、就业因素的恒等式分解法与标准生产函数分解法,分析了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两者都表明人口结构转型是近来及未来几年增长减速的主要因素。由于资本因素仍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如果未来过度依赖投资,低效的资本投入将会伴随人口"负利",把经济拖入过快的减速通道,而扭转这一切的枢纽则在于提升资本效率。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丁爽
考虑到2022年财政与信贷脉冲略偏向积极提振效应,笔者预测2022年GDP增长或达5.3%。楼市信贷环境或将见底回暖,但房地产投资放缓仍是经济增长拖累因素;政府注重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目标,货币及财政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降低;汽车芯片供应改善会带来上行风险,而楼市需求疲软会构成下行风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白永秀 吴航
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在经济成长期,经济总体呈现出超高速或相对高速增长的特点;在经济成熟期,经济总体呈现出正常增长或低速增长的特点。在人类经济从成长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是个客观的演化规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结合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可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概括为四种类型:一是超高速增长(9%及以上的增长率);二是相对高速增长(6%~9%之间的增长率);三是正常增长(3%~6%之间的增长率);四是低速增长(1%~3%之间的增长)。中国当前已进入相对高速增长时期。中国经济能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类型 演化规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子云
研究目标:揭示经济增长质量内涵,探究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动趋势与提升动能的路径。研究方法:基于中国2000~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均方差赋权法与专家咨询法组合赋权,并与达优指数法相结合构造综合指数算法模型;采用结构分析法构造经济增长质量变动的因素贡献分解模型。研究发现: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比2000年提升了23.2%,但比2010年有所下滑,比2012年明显下降;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结构呈现内在结构构造的强缺口性、质量因子优化的非齐次性和内在结构运行的不平稳性等三大特征。驱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第一因素是经济性质量,第二是负面性质量,第三是协调性质量,第四是创新性质量,第五是有效性质量。然而,在"十二五"规划时期,经济性质量却变成了抑制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首要因素,有效性质量的下滑也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微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创新性质量、协调性质量、负面性质量则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增长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有望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更好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研究创新:在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界定中引入了本源性质量;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包括经济增长的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协调性和负面性;采用均方差赋权法与专家咨询法组合赋权,并与达优指数法相结合构造综合指数算法模型,采用结构分析法构造经济增长质量变动的因素贡献分解模型。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变迁的动能结构以及最新转换趋势,为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更有效提升的政策设计提供了新的科学决策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炳
研究经济增长趋势和经济波动对于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BeveridgeNelsoN方法,将我国1992-2015年季度gdP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解为确定性趋势、随机趋势和周期成分,分析我国经济所受的真实冲击和名义冲击的产业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总体发展趋势符合库兹涅茨定律。2011年第3季度以来,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超过第二产业并呈加速发展态势;各产业部门的互动名义冲击和整体名义冲击是造成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而在部门特有名义冲击中,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三次产业特有真实冲击是我国经济波动中随机性趋势的主要来源,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特有真实冲击产生负向影响,第二产业的真实冲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杨洋
本文根据研究目的而构建GDP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协整系统,将简约的协整VECM模型转换为结构VECM,继而转换成包含有协整信息的VMA,通过VMA识别长期和短期冲击并分解长期趋势。根据长期趋势的演变和GDP的分布而推断经济新常态的数量特征。由此产生的主要结论为:GDP长期趋势呈现出结构性下移,其平均增幅从2001—2009年的9.88%,下降到2010—2014年的7.85%。这一结果揭示了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的源头,其隐含的意义之一是宏观经济形成了部分弱供给特征。基于长期趋势的结构性下移,本文推断
关键词:
长期趋势 减速换挡 协整 新常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范瑶
文章在开放经济RBC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随机增长趋势的RBC模型。同时,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校正并且对中国经济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带有随机增长趋势的RBC模型能够对中国的经济情况进行适当的模拟。特别是,模型能够解释经济变量波动呈现的产出<消费<投资的现象,同时模型也能够对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刻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杨洋
本文根据研究目的而构建GDP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协整系统,将简约的协整VECM模型转换为结构VECM,继而转换成包含有协整信息的VMA,通过VMA识别长期和短期冲击并分解长期趋势。根据长期趋势的演变和GDP的分布而推断经济新常态的数量特征。由此产生的主要结论为:GDP长期趋势呈现出结构性下移,其平均增幅从2001—2009年的9.88%,下降到2010—2014年的7.85%。这一结果揭示了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的源头,其隐含的意义之一是宏观经济形成了部分弱供给特征。基于长期趋势的结构性下移,本文推断长期趋势和GDP增速的取值范围,据此检验GDP增速服从截尾正态分布,由此计算GDP的长期趋势分布于5.5%—7.5%之间,GDP增速具有91.5%的概率稳定在6%—7.5%的区间。这一结论意味着,我国GDP增速的持续下滑将止于6%以上;GDP增长速度正在从10%左右减速至6%—7.5%之间,这是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长期趋势 减速换挡 协整 新常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源
我国经济增长正处于周期性下行阶段,工业经济增长放缓逐步由短期向中期演变,工业经济继续在高增长基础上解决结构失衡和资源环境等约束问题已变得越来越困难。政策取向既要应对2012年的经济增长放缓,更要着眼于未来5年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大局。力争在主动可控的经济减速期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增长放缓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先明 秦开强
本文通过σ收敛方法和β收敛方法考察8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1980—2011年间的技术和收入收敛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30多年来技术收敛对收入收敛的决定作用越来越显著,技术收敛对低收入国家收入提高的约束比高收入国家要小。长期来看,技术收敛对收入收敛的作用明确且积极,并且后期的技术进步努力更为重要。在这一期间中国与前沿国家的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但技术差距依然很大,并且表现出总体缩小但不稳定的趋势。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收入收敛 σ收敛 β收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湛柏明
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以一国为研究对象,考察该国经济增长对其贸易模式的决定作用,进而把经济增长区分为顺贸易型、逆贸易型、中性贸易型三种基本方式。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本国的经济增长决定与之对应的对外贸易模式,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会对本国的经济增长贸易模式产生深刻影响。从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即大大地强化了美国经济增长的顺贸易模式。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美国 顺贸易模式 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