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0)
- 2023(10422)
- 2022(8624)
- 2021(8103)
- 2020(6659)
- 2019(15357)
- 2018(15100)
- 2017(29019)
- 2016(15080)
- 2015(17292)
- 2014(17106)
- 2013(17129)
- 2012(15795)
- 2011(14675)
- 2010(14815)
- 2009(13874)
- 2008(13245)
- 2007(11476)
- 2006(10403)
- 2005(9651)
- 学科
- 济(93178)
- 经济(93117)
- 管理(38814)
- 方法(36384)
- 业(34404)
- 数学(33538)
- 数学方法(33022)
- 企(25992)
- 企业(25992)
- 中国(22857)
- 地方(21096)
- 农(18107)
- 业经(15401)
- 学(15191)
- 贸(15162)
- 贸易(15152)
- 易(14719)
- 地方经济(14517)
- 财(13325)
- 农业(12477)
- 环境(12211)
- 制(11945)
- 融(11433)
- 金融(11431)
- 银(10704)
- 银行(10696)
- 和(10474)
- 发(10471)
- 行(10387)
- 理论(9988)
- 机构
- 大学(227328)
- 学院(226434)
- 济(112900)
- 经济(111139)
- 管理(85142)
- 研究(84322)
- 理学(73424)
- 理学院(72583)
- 管理学(71264)
- 管理学院(70845)
- 中国(65176)
- 京(48153)
- 科学(47498)
- 财(46485)
- 所(41916)
- 研究所(38110)
- 经济学(37599)
- 财经(37593)
- 中心(36538)
- 经(34383)
- 经济学院(33612)
- 江(31600)
- 农(31185)
- 北京(31135)
- 院(30157)
- 范(28788)
- 师范(28569)
- 业大(28254)
- 财经大学(27958)
- 科学院(25870)
- 基金
- 项目(148927)
- 科学(119485)
- 基金(111898)
- 研究(108568)
- 家(97553)
- 国家(96912)
- 科学基金(83381)
- 社会(73996)
- 社会科(70536)
- 社会科学(70520)
- 基金项目(57238)
- 省(54693)
- 自然(51431)
- 自然科(50312)
- 自然科学(50303)
- 教育(49451)
- 自然科学基金(49402)
- 资助(47356)
- 划(46696)
- 编号(41052)
- 部(34450)
- 重点(34088)
- 发(33850)
- 成果(32934)
- 国家社会(32695)
- 创(30374)
- 中国(30046)
- 教育部(30011)
- 课题(29028)
- 创新(28732)
- 期刊
- 济(125445)
- 经济(125445)
- 研究(72654)
- 中国(43135)
- 财(33662)
- 管理(33499)
- 科学(31301)
- 学报(30370)
- 农(28009)
- 大学(23912)
- 经济研究(22844)
- 学学(22711)
- 技术(21165)
- 融(20325)
- 金融(20325)
- 财经(19827)
- 农业(19609)
- 教育(19494)
- 经(17353)
- 业经(16545)
- 问题(16202)
- 统计(15293)
- 贸(14852)
- 世界(14095)
- 技术经济(13790)
- 国际(13367)
- 策(13340)
- 决策(12155)
- 业(11371)
- 资源(10719)
共检索到344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豪 毛中根 桂河清
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共同方向。文章在改进消费主导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功效系数法测度了2002-2013年中国31个地区需求动力演进过程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第一,总体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在2005年从投资主导型转向内需主导型,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第二,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第三,东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幅度大于中、西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和提高投资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豪 毛中根 桂河清
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共同方向。文章在改进消费主导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功效系数法测度了2002-2013年中国31个地区需求动力演进过程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第一,总体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在2005年从投资主导型转向内需主导型,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第二,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第三,东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幅度大于中、西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和提高投资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黎贵才 卢荻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经济从原来的劳动密集的增长模式转变为资本深化的增长模式。前一种增长模式能够实现产出和就业的双重增长,缺陷在于劳动报酬增长滞后于产出增长;后一种增长模式能够促进产出增长和劳动报酬的提高,缺陷是创造就业的能力表现不足。但从现实性来考虑,后一种模式比前一种模式更具可行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在区域经济增长上表现出严重不平衡。研究认为,制度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中起重要作用。中国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且这一过程的区域进展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减慢,各区域市场化进展的不平衡将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扩大。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制度变量与经济绩效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量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互动的演变路径,而中西部地区各项制度变量值相对偏低。相应的,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具有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区域经济增长 制度 中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查建平 舒皓羽 简思梦
本研究以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作为经济增长模式度量指标,对1995—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现状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区域市场整合的视角检验了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995—2012年经济增长中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比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但要素投入、生态环境破坏型粗放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旋律,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趋势有所交叉与重叠,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整体上呈现收敛态势;区域市场整合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与对外经济开放形成"替代效应",促进各地区经济增长模式趋于收敛。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起到正向影响,而资本强度、能源强度则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查建平 舒皓羽 简思梦
本研究以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作为经济增长模式度量指标,对1995—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现状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区域市场整合的视角检验了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995—2012年经济增长中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比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但要素投入、生态环境破坏型粗放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旋律,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趋势有所交叉与重叠,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整体上呈现收敛态势;区域市场整合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与对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联 朱江丽
文章从供给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解释了中国经济过去取得高速增长和未来面临发展约束的原因。文章的实证检验显示:收入不平等在促进物质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抑制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产生"激励效应"和"抑制效应";收入不平等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入不平等阻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呈倒U形关系,虽然适度的不平等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其进一步恶化则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中国"要素投入"而非"创新驱动"型供给结构的主要成因,并长期以来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中...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茹
本文从两个角度对我国地区增长差异进行了探索性分析:1.地区增长差异的演进是否存在区域性及阶段性?本文发现在样本区间内确实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和区域性,且以1990年前后为结构性拐点,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沿海、内陆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变化。2.地区长期稳态产出水平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本文通过控制投资效率、人力资本、技术效率、政府作用、所有制结构等结构变量,发现地区间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及俱乐部收敛,并估算出各地区的收敛速度。
关键词:
地区差异 绝对收敛 条件收敛 俱乐部收敛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波
新世纪开始的10年,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从2000年的47.0%下降到2010年的35.9%。中国经济需求结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投资主导型经济粗放式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逐渐降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9.8%提升至2015年的50.5%,首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文竹 金涛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尝试解释中国经济的近中期增长模式。在考虑“土地财政”作用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两期世代交叠(OLG)模型说明基本原理,随后将两期模型扩展到多期OLG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模型求解。研究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将通过“土地财政”机制获得的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企业部门资本重新配置、均衡条件重构,推动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对占比的稳定均衡。在这一机制下,GDP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上升但增速逐渐下降;资本的总体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优化速度出现下降,民营企业占比先增后稳。多期模型较好地刻画了我国1998—2017年期间经济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储蓄率、投资率、对外投资与外汇储备等宏观指标。随着“土地财政”作用的进一步弱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深化国企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等是实现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土地财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晓求
2010年吴敬链、周小川、郭树清等以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这次盛会的成果。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随着发展水平提升和内外环境变化,正经历转型考验,传统的“投资出口拉动”增长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甚至难以为继,国民经济向“消费创新驱动”全新增长模式转型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仅要求从体制机制上探索消费创新问题,而且还首次提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净出口 固定资产投资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世锦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的突出表现,国际上对"中国模式"的兴趣日浓。"二战"以后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的历史经验和"挤压式"增长的特点表明,今后几年中国有很大可能性进入增长速度下台阶的"时间窗口"。这不仅是增长速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的转型。应从结构性、体制性和实效性上理解增长模式转型。改革应有更为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参与促进型改革"前景可期。
关键词:
增长模式转型 中国模式 “挤压式”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平 赵志君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逻辑和机理,阐明了从乡镇企业大发展到制造业逐步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技术进步路径转变,指出了政府干预在低成本竞争和外向型扩张中的作用。本文的分析表明,随着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小国”逐步成长为“开放”的大国,出现了大国效应和参与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作者建议政府为保持宏观政策的自主性,主动改变干预模式、参与国际协调,避免外部的“强制调整”,为此,提出了增长路径转变过程中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增长路径 技术进步 大国效应 政府干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