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47)
2023(20754)
2022(17758)
2021(16423)
2020(13986)
2019(32248)
2018(31797)
2017(61088)
2016(33067)
2015(37622)
2014(37497)
2013(37276)
2012(34600)
2011(31361)
2010(31324)
2009(29185)
2008(28727)
2007(25474)
2006(22471)
2005(20180)
作者
(97744)
(81812)
(81279)
(77767)
(52048)
(39270)
(37125)
(31904)
(30952)
(29215)
(27811)
(27527)
(25998)
(25909)
(25357)
(25317)
(24377)
(24251)
(23519)
(23417)
(20315)
(20273)
(19861)
(18560)
(18414)
(18289)
(18067)
(17866)
(16642)
(16164)
学科
(150829)
经济(150673)
管理(95893)
(92442)
(75073)
企业(75073)
方法(65512)
数学(57172)
数学方法(56493)
(38842)
中国(38165)
(36275)
业经(31737)
(31593)
地方(30016)
(26494)
贸易(26483)
农业(26376)
(25673)
(25270)
(23125)
财务(23039)
财务管理(22988)
理论(22481)
企业财务(21822)
(21809)
环境(21053)
(20911)
金融(20906)
技术(20890)
机构
大学(486935)
学院(483958)
(204922)
经济(200813)
管理(188271)
研究(166847)
理学(162585)
理学院(160750)
管理学(157937)
管理学院(157054)
中国(124754)
(103684)
科学(102436)
(91666)
(84884)
(80923)
研究所(77345)
中心(75168)
财经(74084)
业大(72489)
(70372)
(67324)
北京(65699)
农业(63608)
经济学(63250)
(62443)
师范(61821)
(59859)
经济学院(56911)
(56561)
基金
项目(325432)
科学(255710)
基金(237518)
研究(234457)
(207981)
国家(206328)
科学基金(176688)
社会(149189)
社会科(141498)
社会科学(141461)
(125289)
基金项目(124755)
自然(115100)
自然科(112450)
自然科学(112417)
自然科学基金(110467)
教育(107329)
(105694)
资助(99324)
编号(94384)
成果(76723)
重点(72805)
(72094)
(69503)
(66584)
课题(64724)
科研(62299)
创新(62280)
国家社会(62192)
教育部(61742)
期刊
(223558)
经济(223558)
研究(142143)
中国(90536)
学报(78844)
(72984)
科学(71257)
(70860)
管理(68407)
大学(59169)
学学(55740)
农业(50254)
教育(47176)
技术(42403)
(40735)
金融(40735)
经济研究(37033)
财经(37006)
业经(34308)
(31872)
问题(29007)
(26721)
图书(25515)
技术经济(25268)
统计(24583)
(23719)
理论(22653)
(22562)
世界(21818)
科技(21803)
共检索到713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志强  康春鹏  
运用多投入多产出模型,从产出、投入两个角度测算分析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等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产出视角的分析表明:相比非信息产业以及信息应用产业,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低,且存在"硬"强"软"弱的结构问题。基于投入视角的分析表明:资本投入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TFP),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低。从动态演变来看,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剧烈波动都发生在经济危机后,而且往往伴随着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反向剧烈波动,表明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投资的过度增长往往伴随着低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崇  吴言林  
关于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内涵界定和计算,一般将其与技术进步等同起来,并采取"索洛余值"的方法进行计算。文章将以江苏省1990年~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在次区间内的TFP和K、L、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计量的结果表明,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较低,并在某些年份呈负值。通过分析,原因是由于TFP与K、L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TFP的计量数值应低于实际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在TFP的计算中应该考虑K和L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磊  刘朝明  胡敏杰  
能源既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需要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投入之间的关联关系。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引入了能源要素对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拓展,通过统计实证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能源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揭示这些比例关系,对我们认识经济增长的规律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海波  葛小南  
测算了包含环境要素的Malmquist-Luenberger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以其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代理指标。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R&D投入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98~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R&D投入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但R&D投入结构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异质性影响。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更为深远,试验发展影响更为直接有效,应用研究影响最小。R&D投入与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也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应用研究的空间溢出增长效应最大,基础研究次之,试验发展最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陈娟  
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状态空间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情况进行研究,并且比较分析了资本、劳动的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此外,还分别对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变化进行了分阶段比较研究.作者发现,资本投入的增长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投入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稳定,但水平相对较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变化明显;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不同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石风光  李宗植  
本文利用变异系数测度了1985~2007年中国28个省区的劳均GDP差距、要素投入差距及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这与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的变动趋势非常接近。为了进一步明确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长短期关系,本文利用协整技术检验了三个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又在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是造成中国省际经济差距更为主要的原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超  杨素芳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测算国民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分配的最优方法,很多学者估计了中国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但实践表明是不正确的,当前中国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劳动者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其报酬仅占国民收入的48%。因此,应发挥政府在提高劳动者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逐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变目前劳动力价格低的局面,让民众分享到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振锴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上海市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通过运用C-D函数法、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和C E S生产函数法这三种方法对上海市1978-2010年这31年期间的要素投入特征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比较分析认为C-D函数法更有效。同时基于C-D函数估计结果,对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分解和不同阶段的比较。文章进一步结合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因素进行分解,运用改进的GLS估计发现:人力资本和R&D活动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制度变迁因素作用不显著,上海的经济增长已经趋向于"稳态增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从静态和动态分析均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仅次于第二产业,而且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政策导向应以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兵  乔晶  
本文运用LA-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在4变量系统内考察了中国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在1978—2003年的样本期间内,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G ranger因果关系,但是进出口之间、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借助这三个正反馈过程的传递,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本文认为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对外贸易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方位影响和冲击,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敏杰  李钢  梁泳梅  
本文将基于松弛的效率损失测度法与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相结合,通过将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按照投入要素与产出进行分解,测算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结果发现,2001~2007年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下降;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表明,加强污染治理可以有效提升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投入生产率的来源表明,劳动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污染治理生产率的来源表明,优先加强COD治理能更有效提升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文  李大胜  
本文基于1985~2005年中国34个工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运用三投入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测算工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显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先慢后快,然后停滞再缓慢回升的态势,主要受产出弹性相对较大的就业人数变化,引起资源配置效率的剧烈波动所致;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低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采掘业,主要原因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产出弹性相对较低的中间投入和资本增长较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军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1978~2008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并按时间趋势和区域分析了其变动情况。分析表明,江苏省整体上虽然技术效率没有改善,但是1978~2000年在技术进步带动下,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正增长态势,2001~2008年由于技术进步率出现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也出现了负值;从区域层次上看,苏南、苏中、苏北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2%、1.2%、-0.04,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呈现明显的差异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湖  
劳动投入、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制度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源泉,本文主要针对这几个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谷成  
文章在考虑人力资本要素和技术非效率的前提下,使用非参数的DEA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88-2006年中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估计和测算,通过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来寻找农业TFP增长的源泉。实证表明,1988-2006年中国农业TFP增长较为显著,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基本上是顺周期的,各个省区的TFP增长差异性则较为明显。从其内部构成来看,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改善的作用则很有限。另外,是否考虑人力资本要素对农业增长的作用,会对TFP的估计产生较大影响。文章最终认为,应努力通过制度创新来消除农业技术扩散的各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