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17)
2023(15458)
2022(13040)
2021(12203)
2020(10458)
2019(24444)
2018(23946)
2017(45145)
2016(24108)
2015(27710)
2014(27484)
2013(27472)
2012(25649)
2011(23245)
2010(23125)
2009(21627)
2008(21156)
2007(18391)
2006(16077)
2005(14656)
作者
(69279)
(58244)
(57988)
(55517)
(37042)
(27891)
(26537)
(22681)
(22154)
(20567)
(19941)
(19561)
(18415)
(18408)
(18177)
(18109)
(17112)
(17053)
(16763)
(16717)
(14483)
(14217)
(14023)
(13432)
(13232)
(13201)
(12780)
(12412)
(11758)
(11408)
学科
(122137)
经济(122031)
管理(68239)
(64411)
方法(53671)
(51637)
企业(51637)
数学(48205)
数学方法(47711)
中国(30777)
(27935)
(27744)
地方(24006)
业经(22767)
(22049)
(21948)
贸易(21936)
(21313)
(19503)
农业(18786)
(16801)
财务(16757)
(16751)
金融(16748)
财务管理(16714)
(16375)
银行(16342)
(16229)
环境(15919)
企业财务(15857)
机构
大学(354256)
学院(350204)
(160997)
经济(158148)
管理(136440)
研究(123433)
理学(117494)
理学院(116214)
管理学(114374)
管理学院(113703)
中国(95500)
(74552)
(71857)
科学(71292)
(61414)
财经(57385)
中心(56985)
研究所(55550)
(54934)
(52282)
经济学(51244)
(50873)
业大(48880)
北京(47349)
经济学院(46056)
(43908)
(43866)
师范(43509)
农业(42873)
财经大学(42632)
基金
项目(231855)
科学(184146)
基金(172684)
研究(167798)
(150431)
国家(149283)
科学基金(128577)
社会(110283)
社会科(104817)
社会科学(104792)
基金项目(90201)
(86786)
自然(82042)
自然科(80209)
自然科学(80185)
自然科学基金(78808)
教育(76737)
(74163)
资助(71988)
编号(65878)
成果(53628)
(53015)
重点(52349)
(49975)
(47615)
国家社会(47453)
教育部(46027)
科研(44932)
课题(44773)
创新(44710)
期刊
(174146)
经济(174146)
研究(106274)
中国(66672)
(56879)
学报(52440)
管理(50279)
科学(49510)
(48515)
大学(40335)
学学(37831)
(33123)
金融(33123)
农业(32839)
技术(31335)
教育(30238)
经济研究(29739)
财经(29460)
(25421)
业经(24793)
问题(22997)
(21223)
统计(20462)
技术经济(19313)
(18725)
世界(18684)
国际(18620)
(17690)
理论(16627)
图书(16590)
共检索到530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杜传忠  曹艳乔  
本文利用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具体考察了1990-2007年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主要依赖于投资的拉动和工业化的带动,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尚不明显;技术对经济增长虽具有正向作用,但科技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相对物质资本和劳动还很小。外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受出口拉动的特征最为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资企业出口的削弱。过大的政府规模不利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成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庆梅  
本文阐述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运用面板数据中单因子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各省的经济增长与工业粉尘污染之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作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观察期间,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工业粉尘排放之间的关系并不呈标准的EKC形式,工业粉尘的排放随着经济增长呈波动性地增加。最后对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作了展望,并针对环境污染提出了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士春  何正霞  
利用1990~2005年中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污染方程和产出方程的模型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目前还没有越过环境曲线的拐点,中国环境压力很大;经济增长因素中,一方面出口的增长会带来环境质量的恶化,另一方面FDI对环境有改善作用;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来推动,环境污染会抑制经济增长。控制污染不仅有利于中国短期内的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宜采取的对策为:实施环境保护与科技创新的整合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注重引进外资质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龙飞  
文章对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与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样本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定量研究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研究发现信息化已经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来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其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随信息化水平提升而不断增强,并且是经济体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的重要途径,这对我国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毛中根  洪涛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1985-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政府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年末在岗职工人数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变截据和变系数相关模型对政府消费的增长效应进行计量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政府消费的系数为4.656;在省(市、区)层面上,各地方政府消费的系数均大于零,但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财政支出方式应逐步实现从政府投资向政府消费转变,并调整政府消费的内部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子千  韩元军  
通过对2005—2009年22个旅游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考察了在旅游业面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背景下旅游业的增长方式。研究发现,资本、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等要素对我国旅游业增长有显著影响,而劳动力、制度创新、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等要素对我国旅游业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我国旅游业面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但在市场化改革、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毛盛勇  刘一颖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于1999-2007年分地区高等教育劳动力的面板数据,计算分析了高等教育劳动力(接受过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的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递增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贡献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的逐步显现,高等教育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将会越来越大,高等教育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潘国臣  张媛媛  王冰冰  
基于Solow模型,采用2001年~2010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寿险业和财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采用的"保险基准深度比"指标减轻了以往计量模型中普遍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得出了寿险业和财险业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结论。进一步地,计量结果显示,寿险和财险基准深度比每产生一个标准差的增长,将分别促进人均GDP增长率提高0.64个百分点和0.68个百分点。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快财产险和寿险的发展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聂正彦  李帅  
基于1998-2013年中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物流业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物流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对西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此外,不论是全国还是分地区样本均表明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加。研究结论对于各地在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引领新常态以及"一路一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火根  沈利生  
通过将能源引入生产函数建立三要素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最新发展的面板单位根,面板因果检验和面板协整方法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重新进行了经验检验,面板单位根检验表明能源、GDP等都为一阶差分平稳变量;Granger面板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因,而经济增长并不是能源消费的因,如果能源供应减少1%,经济增长将下降0.498%。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钰  张连城  
对1995—2012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与能源消费量、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反N型",现在已经度过第一个拐点,正在接近第二个拐点。由二氧化碳排放的产出弹性大于1,可以判断制造业仍处于"高碳型"增长阶段。但是随着能源消费边际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费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制造业已经接近向低碳增长方式转变的临界点,这表明现有路径是有效的。为进一步明确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STIRPAT模型对制造业28个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增加正相关的因素有能源消费强度、外商投资和时间趋势项,负相关的因素有人均增...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玮娜  张耀辉  
本文根据2003~2011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创业高度活跃、一般活跃及不活跃三个区域内不同创业类型和知识溢出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绩效,为解释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提供了新视角,并为不同区域制定和实施创业及研发等公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全国来看,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个体户式的生存型创业影响显著为负,研发支出和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增加对经济有积极作用。在创业高度活跃的区域,私营企业创业与经济发展显著正相关,这与该区域较高水平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溢出效应及机会型创业的高比重密切相关。创业一般活跃区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及在位大企业内的研发活动,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元军  
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促进就业增长,政府的就业促进功能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物质资本对就业增长的促进效率还需提高。显著影响中国就业增长的因素有出口比率、投资比率、人力资本、城镇化、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技术进步,这些因素对就业增长有不同的影响机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需要结合就业影响因素采取以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就业增长的新思路,通过全方位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最终达到就业和经济的协调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年康  汪云桥  陈逢文  
笔者基于1993年~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研究凸显以1999年为断点的阶段性差异。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FDI流入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以1997年为断点的分时期回归结果显示在1999年后对外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效果在削弱,而FDI的影响效果较为稳定;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中部地区FDI和对外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霞  胥敬华  曾铖  郭兵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各中心城市都将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该文运用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17个中心城市2000~201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松弛变量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城际差异。研究发现: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在13年间提升了2.3%,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中西部中心城市仅依靠城市固定投资不能实现GDP产出最优,同时对投资松弛变量的测算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投资已不能促进上海等东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