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63)
2023(14590)
2022(12484)
2021(11555)
2020(9412)
2019(21845)
2018(21648)
2017(41860)
2016(22289)
2015(25132)
2014(25023)
2013(25161)
2012(23309)
2011(21295)
2010(21007)
2009(19282)
2008(18411)
2007(15855)
2006(14113)
2005(12634)
作者
(64710)
(53959)
(53430)
(51101)
(34388)
(25677)
(24146)
(21208)
(20443)
(19045)
(18535)
(18138)
(17138)
(16979)
(16630)
(16577)
(16008)
(15435)
(15412)
(15206)
(13408)
(13257)
(12740)
(12235)
(12136)
(11982)
(11733)
(11464)
(10805)
(10486)
学科
(112521)
经济(112418)
管理(63785)
(57554)
(46225)
企业(46225)
方法(45739)
数学(40416)
数学方法(40064)
中国(28023)
(24888)
地方(23545)
(22797)
(22072)
业经(21440)
(19266)
贸易(19255)
环境(18948)
(18689)
农业(17055)
(16534)
(15908)
地方经济(14766)
(14423)
金融(14422)
(14249)
银行(14209)
(14023)
理论(13959)
(13662)
机构
大学(328768)
学院(324583)
(146721)
经济(144079)
管理(128860)
研究(115983)
理学(111998)
理学院(110766)
管理学(109066)
管理学院(108485)
中国(86228)
(69861)
科学(68672)
(62751)
(57725)
研究所(52807)
财经(51185)
中心(50374)
(48661)
(46775)
经济学(46313)
业大(45863)
北京(44735)
(44463)
(41874)
经济学院(41616)
(41466)
师范(41137)
财经大学(38191)
农业(37872)
基金
项目(222465)
科学(176167)
基金(164872)
研究(162747)
(143627)
国家(142542)
科学基金(122485)
社会(106086)
社会科(100779)
社会科学(100754)
基金项目(87125)
(83109)
自然(78158)
自然科(76332)
自然科学(76318)
自然科学基金(74966)
教育(72784)
(70433)
资助(68236)
编号(63784)
成果(51321)
(50402)
重点(49533)
(48244)
(45620)
国家社会(44941)
教育部(43637)
课题(43590)
创新(42734)
人文(42298)
期刊
(160305)
经济(160305)
研究(101814)
中国(57287)
学报(49239)
管理(47793)
科学(47118)
(45309)
(43884)
大学(37533)
学学(35483)
农业(31050)
教育(29384)
经济研究(27460)
技术(26990)
(26726)
金融(26726)
财经(25703)
业经(22844)
(22147)
问题(20801)
技术经济(17605)
(17417)
世界(16542)
(16369)
理论(15466)
国际(15202)
图书(15181)
科技(14815)
统计(14529)
共检索到477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侯燕  
文章使用非线性STR模型,分析2000-2015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及结果。研究表明: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人均GDP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动存在单向影响关系;碳排放具有极强的惯性和累积性,上一期碳排放量和上一期经济增长对当期碳排放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碳排放量增长具有典型的非线性效应,并出现了阶段性特征。其中,2000-2003年为线性特征,2004-2012年存在非线性效应,2013-2015年存在线性特征。这种线性与非线性之间的转换关系基本反映了中国近十五年来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侯燕  
文章使用非线性STR模型,分析2000-2015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及结果。研究表明: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人均GDP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动存在单向影响关系;碳排放具有极强的惯性和累积性,上一期碳排放量和上一期经济增长对当期碳排放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碳排放量增长具有典型的非线性效应,并出现了阶段性特征。其中,2000-2003年为线性特征,2004-2012年存在非线性效应,2013-2015年存在线性特征。这种线性与非线性之间的转换关系基本反映了中国近十五年来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态势。现阶段需从能源供给结构、生产端和消费端进行综合能源结构的调整,通过构建各地区合理的碳排放约束性目标,实现碳排放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综合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正宏  卓翔之  庄道元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方法,以安徽省碳排放量为因变量,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自变量,设定安徽省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费结构、人口数量和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为控制变量,结果发现:第一,经济增长(GDP)是影响安徽碳排放最重要的因素,LNPGDP的影响系数为0.47;第二,影响安徽省碳排放量的次要因素为LNPSTRU和LNPEO。第三,人均收入和研发投入也会影响安徽省碳排放量大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刘欣  
了解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环保投资呈现的波动特征,对实现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构建分阶段阈值协整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环保投资的差异性影响。同时,分析了环保投资与COD排放量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二者之间呈现的关联性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环保投资随着经济周期的不同出现非线性波动;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发生在人均GDP增长率为9.01%处;我国产业结构对环保投资呈现负相关且正在转型与升级;总的来看,环保投资对COD呈现出反常的正相关性,即目前环保投资对COD减排并未实质性地推动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荣海  
文章研究了1980~2008年美国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政策效应。文章首先指出美国的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存在稳定的数量关系。接下来,在简单回顾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运用邹至庄检验的方法,以1989年为结构断点,结合从里根政府和奥巴马任职初期所采取的不同政策,综合分析了美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最后,得到了分析的结果,文章认为,美国政府对美国碳排放量减少的政策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而逐步推进的,中国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应当推出适应本国经济增长的减排技术,吸取美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降低政策共同推进的经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铁军  笪源洁  
以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收入不平等、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均存在自身加强机制,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加强机制逐渐减弱;收入不平等对碳排放量有抑制效应;经济增长对于收入不平等具有促进效应;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此外,城镇化是碳排放量增加与经济增长的诱因之一,而国内技术进步有助于实现改善收入不平等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尚文英  
笔者计算了1978年~2009年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研究发现,1978年以来,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数量一直在增加。碳排放强度虽然逐渐下降,但人均碳足迹却不断上升,其中,煤炭消耗的碳排放量是总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人均碳足迹与人均GDP的关系并不符合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而是呈现出三次曲线关系,而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呈则现出反比曲线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炎涛  
运用Hansen和Seo的两区制阈值协整理论,研究了1953—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及其关系的短期非线性调整。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当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出现短期偏离时,在正常区制中,主要依靠碳排放的调整使两者间关系恢复到长期均衡状态,在极端区制中,碳排放和经济增长都会向均衡状态做出调整,且碳排放的调整速度更快。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承龙  张智光  
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本质之一就是污染物排放减量化直至去污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生。选择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烟尘作为污染物指标,GDP、工业增加值和消费支出作为经济指标,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0年,污染物排放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总体上处于增长弱脱钩和强正脱钩,但是部分污染物排放量脱钩状态出现短暂的恶化情形。结构性分析发现:生活领域的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对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体脱钩影响显著;工业SO2排放直接决定着SO2总量脱钩状态;生活烟尘对烟尘脱钩状态产生扰动性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强  魏巍  
本文构建包括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等5个二级指标和23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本文探讨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基于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非线性效应,发现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有关。具体而言,对于中等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呈负相关,制度变迁并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志勇  刘颖  
利用协整分析和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我国碳排放的动态弹性,选取东北部、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横向区域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以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导致碳排放弹性系数的增加,相反,每单位的经济增长所引起的碳排放量的增量是下降的,但2003年以后碳排放弹性系数开始持续上升;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导致各省区碳排放弹性系数呈现出区域性差异的特点,西部地区的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的幅度最大,中部地区其次,东北地区居中,东部地区最低。据此,政府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应加快技术转型,大力发展低碳型产业;公民应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全民参与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天若  宋思瑜  
基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本文选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包括污染方程与产出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组,对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人均GDP与人均SO_2排放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此外,本文提出了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子晖  
本文首次采用新发展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Tn非参检验方法,对中国、印度等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印度等多个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由"二氧化碳排放"到"经济增长"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与此同时,动态分析表明随着中、印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对能源的刚性需求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从而使得由"经济增长"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因果关系日益凸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