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0)
2023(11144)
2022(9379)
2021(8532)
2020(7326)
2019(17193)
2018(16717)
2017(32578)
2016(17385)
2015(20217)
2014(20187)
2013(20601)
2012(19760)
2011(18116)
2010(18160)
2009(17294)
2008(17020)
2007(15153)
2006(13457)
2005(12426)
作者
(51706)
(43615)
(43372)
(41732)
(28004)
(20906)
(19817)
(16874)
(16475)
(15365)
(15153)
(14455)
(13960)
(13864)
(13818)
(13615)
(12781)
(12720)
(12550)
(12526)
(10932)
(10716)
(10546)
(9994)
(9947)
(9896)
(9495)
(9302)
(8757)
(8596)
学科
(102597)
经济(102515)
管理(47734)
(45669)
方法(43387)
数学(39555)
数学方法(39346)
(34880)
企业(34880)
中国(24937)
(22164)
地方(20966)
(20798)
(18395)
贸易(18387)
(17844)
(17521)
业经(17084)
(15350)
农业(15027)
地方经济(13884)
(13632)
金融(13630)
(13111)
银行(13087)
环境(13038)
(12528)
(12516)
(11984)
财务(11967)
机构
大学(270995)
学院(267201)
(132260)
经济(130080)
管理(100617)
研究(97937)
理学(86437)
理学院(85471)
管理学(84383)
管理学院(83865)
中国(75592)
(57760)
(56564)
科学(54833)
(49685)
财经(46571)
研究所(44875)
经济学(43960)
中心(43624)
(42633)
(42414)
经济学院(39679)
(38633)
北京(36385)
业大(35762)
财经大学(34537)
(34207)
农业(33458)
(33180)
师范(32905)
基金
项目(170414)
科学(135304)
基金(127740)
研究(124387)
(110690)
国家(109867)
科学基金(93737)
社会(83800)
社会科(79712)
社会科学(79692)
基金项目(66438)
(62500)
自然(57575)
教育(56272)
自然科(56270)
自然科学(56251)
自然科学基金(55337)
资助(53782)
(53314)
编号(47600)
(40388)
成果(39368)
重点(38563)
(37967)
国家社会(36549)
教育部(35160)
(34525)
中国(33907)
人文(33496)
课题(33010)
期刊
(146025)
经济(146025)
研究(85315)
中国(48927)
(44561)
学报(39061)
(38040)
科学(36985)
管理(36025)
大学(29729)
学学(28177)
(26648)
金融(26648)
经济研究(25672)
农业(25585)
财经(24933)
技术(21995)
(21564)
教育(19945)
问题(19792)
业经(19627)
(18534)
世界(16258)
国际(16055)
技术经济(15979)
统计(15295)
(14537)
(12995)
经济问题(12363)
商业(12273)
共检索到406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识予  
本文根据笔者提出的内能增长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次第渐进式改革使得由人们经济努力的主观意愿组成的经济内能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然能够维持较高的经济内能水平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关键是要坚持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控制收入增长速度,鼓励人们进行经济努力,并实现社会经济的平等和谐和收入分配公平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沈坤荣  
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考察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并就我国近20年制度变迁的增长效应进行经济计量检验。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文献概览经济增长理论以经济长期增长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增长因素在经济长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荣学  
一、文献综述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1798年马尔萨斯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根据马尔萨斯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茹  
本文从两个角度对我国地区增长差异进行了探索性分析:1.地区增长差异的演进是否存在区域性及阶段性?本文发现在样本区间内确实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和区域性,且以1990年前后为结构性拐点,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沿海、内陆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变化。2.地区长期稳态产出水平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本文通过控制投资效率、人力资本、技术效率、政府作用、所有制结构等结构变量,发现地区间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及俱乐部收敛,并估算出各地区的收敛速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华嘉   黄怡胜  
一、引言 本文把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划分为国家投资、国内贷款投资、外国投资、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来源投资,用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978—1997年固定资产总投资和各种投资的决定因素,并分析了各种投资对经济增长、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影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军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教育发展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回顾37年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教育变量的方法,拓展出体现教育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教育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实证估计了1978—2014年教育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4年期间,中国教育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平均提高约0.2311个百分点。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提高人力资本积累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是今后中国教育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丹鹤  唐诗磊  李杜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57%,并在2000年以后增幅有所回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士春  何正霞  
利用1990~2005年中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污染方程和产出方程的模型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目前还没有越过环境曲线的拐点,中国环境压力很大;经济增长因素中,一方面出口的增长会带来环境质量的恶化,另一方面FDI对环境有改善作用;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来推动,环境污染会抑制经济增长。控制污染不仅有利于中国短期内的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宜采取的对策为:实施环境保护与科技创新的整合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注重引进外资质量。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含琳  岳敏  
通过对我国1981—2005年的投资、消费、净出口进行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率高,而投资效率低;消费效率高,而消费率低;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但整体上净出口的拉动效率不大。需要下决心调整投资结构,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提高消费效率,优化出口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现有对于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入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经济增长的结构趋向于均衡时,经济增长质量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1978-2007年间经济增长结构与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展祥  
现有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私有制市场经济国家,定义良好的市场以及运行稳健的价格机制和供求规律是其共同基础。本文基于Panel-Data的实证分析,发现其研究结论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有效,但差异也是明显的,即普遍存在的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倒"U"型曲线在中国并不成立,这说明中国结构变化滞后于经济增长。经过近30年的"增长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是避免各种形式的结构性失衡,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失衡和调整的滞后,促进增长利益的广泛分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俊杰  
运用卡尔多的需求分析方法,文章论述了对工业部门产品的需求对于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工业部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对于中国大规模劳动力转移和其他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工业制造大国,但不是一个工业创造强国,中国工业化之路远没有完成。在劳动力转移未完成之时,工业(而不是服务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工业部门生产率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军华  
文章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来描述我国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响应作用,一方面经济增长是生态足迹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生态足迹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马正兵  
本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产业增长与信贷结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信贷结构与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典型相关性,信贷的政府配给成功地支持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的产业结构层面的信贷双重配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扭曲。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湧超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和FDI都取得了巨大的增长。对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应用协整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与FDI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但两者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和短期动态关系却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