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9)
2023(7730)
2022(6398)
2021(5948)
2020(4796)
2019(11107)
2018(10782)
2017(20472)
2016(10580)
2015(12066)
2014(11890)
2013(12268)
2012(11817)
2011(11067)
2010(10958)
2009(10426)
2008(9935)
2007(8608)
2006(8092)
2005(7653)
作者
(31211)
(26316)
(26224)
(25207)
(16883)
(12548)
(11761)
(10273)
(10018)
(9544)
(9217)
(8650)
(8545)
(8490)
(8472)
(8175)
(7731)
(7537)
(7409)
(6908)
(6706)
(6308)
(6307)
(6076)
(6027)
(5962)
(5584)
(5304)
(5304)
(5157)
学科
(76144)
经济(76094)
管理(25920)
方法(25793)
数学(23751)
(23750)
数学方法(23655)
中国(19121)
地方(19103)
(16059)
企业(16059)
(14898)
地方经济(13558)
(12702)
贸易(12694)
(12321)
(11958)
业经(11936)
(10869)
农业(10655)
环境(10021)
(9614)
(9543)
金融(9542)
(8867)
(8518)
银行(8509)
(8326)
关系(8218)
经济学(7860)
机构
大学(167762)
学院(165039)
(92765)
经济(91580)
研究(68089)
管理(59136)
中国(52556)
理学(50575)
理学院(49948)
管理学(49404)
管理学院(49089)
(37894)
科学(36304)
(35677)
(34239)
经济学(32379)
研究所(31054)
财经(30605)
经济学院(29043)
中心(28667)
(28044)
(23971)
(23850)
北京(23392)
财经大学(22775)
(22366)
科学院(21787)
(20719)
师范(20577)
业大(19616)
基金
项目(106512)
科学(85544)
基金(82258)
研究(77632)
(72210)
国家(71751)
科学基金(60674)
社会(55815)
社会科(53204)
社会科学(53195)
基金项目(42329)
(36146)
自然(35636)
自然科(34818)
自然科学(34810)
资助(34354)
自然科学基金(34225)
教育(33626)
(31489)
编号(27341)
(25975)
国家社会(25887)
(25274)
中国(24763)
重点(24427)
教育部(22752)
成果(22446)
发展(21483)
人文(21449)
(21205)
期刊
(105318)
经济(105318)
研究(58561)
中国(30976)
(27287)
科学(23592)
管理(23382)
学报(22800)
(22175)
经济研究(19468)
大学(17877)
学学(17117)
财经(16960)
(16595)
金融(16595)
农业(15367)
(14965)
问题(14292)
(13677)
世界(13062)
技术(12657)
国际(12523)
业经(12402)
技术经济(10403)
统计(9767)
教育(9169)
(8944)
经济问题(8861)
(8103)
资源(7905)
共检索到260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茹  
本文从两个角度对我国地区增长差异进行了探索性分析:1.地区增长差异的演进是否存在区域性及阶段性?本文发现在样本区间内确实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和区域性,且以1990年前后为结构性拐点,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沿海、内陆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变化。2.地区长期稳态产出水平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本文通过控制投资效率、人力资本、技术效率、政府作用、所有制结构等结构变量,发现地区间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及俱乐部收敛,并估算出各地区的收敛速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修松  赵曙东  
本文引入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及其分解要素的收敛性。研究表明:物质资本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在考虑空间依赖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全域性收敛。在经济增长的源泉中,由于物质资本积累与效率改善控制经济增长收敛方向的差异,使得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人力资本存量与技术进步使得经济增长趋异。要保持中国未来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必须将资本投入型增长转变为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增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识予  
本文根据笔者提出的内能增长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次第渐进式改革使得由人们经济努力的主观意愿组成的经济内能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然能够维持较高的经济内能水平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关键是要坚持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控制收入增长速度,鼓励人们进行经济努力,并实现社会经济的平等和谐和收入分配公平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豪  毛中根  桂河清  
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共同方向。文章在改进消费主导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功效系数法测度了2002-2013年中国31个地区需求动力演进过程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第一,总体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在2005年从投资主导型转向内需主导型,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第二,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第三,东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幅度大于中、西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和提高投资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豪  毛中根  桂河清  
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共同方向。文章在改进消费主导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功效系数法测度了2002-2013年中国31个地区需求动力演进过程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第一,总体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在2005年从投资主导型转向内需主导型,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第二,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第三,东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幅度大于中、西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和提高投资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荣学  
一、文献综述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1798年马尔萨斯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根据马尔萨斯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成岐  张建华  安辉  
本文运用计量模型考察了影响中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 (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关系的诸种因素。我们发现 ,无论在全国还是各省区分组的层次上 ,东道主的经济技术水平和政策因素均强烈地影响 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达地区 ,FDI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强烈 ;企业间的竞争最为激烈时 ,FDI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分析结果还显示 ,地方政府应该且有能力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发挥 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市场化改革作为一种“一般性”的政策优化了经济增长的环境 ;FDI作为这种政策的一种体现 ,在发达地区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帅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揭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地区差异和收敛机制。研究方法:运用DEA方法从效率视角测算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随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地区差异,并分析了差异来源。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变异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整体上不高,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差异的来源主要是地区间的不平衡造成的,其次是地区内部的不平衡。研究创新:在测算分析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地区差异和收敛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价值:客观全面认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现状,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经济增长质量状态的量化是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具有明确外延的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出发构建出由28个基础指标构成的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基础指标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来避免使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关系数矩阵所造成的对不同指标相对离散程度的低估或夸大。对中国及各地区1978—2007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结果表明,经济转型30年以来我国总体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却存在很大差异。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洁  张天顶  
为了探求中国的开放政策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以及开放政策对不同区域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大陆地区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海南、重庆、西藏除外)1984-200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PanelData模型对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论认为开放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且通过研究发现这一促进作用存在着地区差异,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舸  刘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现象较为明显。地区人均GDP增长不仅持续上升,而且水平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存在条件收敛现象,并且东部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显著。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增长收敛趋势愈发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也未影响增长收敛的发展态势。未来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补上各地制度和要素的短板,积极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地区人均GDP增长收敛现象产生的一系列基础性因素,以实现区域更加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丹鹤  唐诗磊  李杜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57%,并在2000年以后增幅有所回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姚一旻  
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本投入。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需要完成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型。在2000年以后突出表现出来的出口导向增长模式很可能在未来难以为继。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应该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增长所需要依赖的主要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冉光和  潘辉  吴利  
文章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呈现出长期的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越大;若以1992年为界将改革开放分为两个阶段,则两个阶段里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后一阶段大幅拉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名望  贾晓佳  仇焕广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区市1978—2015年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增长核算法,测算了市场潜能、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78—2015年间,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34.86%),市场潜能次之(34.55%),再次是TFP(22.03%),最低是劳动力(8.56%)。根据"克鲁格曼质疑"的界定,对中国"增长奇迹"贡献率最大的是"灵感"因素,贡献率为61.93%,"汗水"因素的贡献率为38.07%。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1989年,中国经济增长确实主要依赖于"汗水",其贡献率达62.03%。但"汗水"的贡献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下降,1990—2000年为52.41%,2001—2015年快速下降到21.93%,而"灵感"的贡献率开始占主导地位,达78.07%。就区域差异看,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灵感",欠发达地区更依赖于"汗水"。本文的核心结论是:1978年以来中国创造"增长奇迹"是高投入增长和高效率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依赖于"汗水"与"灵感"的双轮驱动,且越来越依赖于"灵感"。该结论并不支持"克鲁格曼质疑",且认为由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和商品在区域间的优化配置等"灵感"因素的增强,中国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