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2)
- 2023(11035)
- 2022(9284)
- 2021(8451)
- 2020(7276)
- 2019(16945)
- 2018(16525)
- 2017(31660)
- 2016(17062)
- 2015(19729)
- 2014(19760)
- 2013(20037)
- 2012(19156)
- 2011(17635)
- 2010(17718)
- 2009(16785)
- 2008(16566)
- 2007(14740)
- 2006(13111)
- 2005(12041)
- 学科
- 济(97265)
- 经济(97195)
- 管理(43818)
- 业(41635)
- 方法(38602)
- 数学(34965)
- 数学方法(34744)
- 企(30942)
- 企业(30942)
- 中国(24330)
- 农(21975)
- 地方(20703)
- 财(18205)
- 学(18099)
- 贸(17505)
- 贸易(17497)
- 易(16986)
- 业经(16744)
- 农业(14879)
- 制(14496)
- 地方经济(13812)
- 环境(12973)
- 融(12541)
- 金融(12539)
- 银(12450)
- 银行(12410)
- 和(12110)
- 行(11959)
- 发(10867)
- 体(10702)
- 机构
- 大学(264462)
- 学院(261231)
- 济(126464)
- 经济(124318)
- 研究(98696)
- 管理(95511)
- 理学(81798)
- 理学院(80795)
- 管理学(79614)
- 管理学院(79109)
- 中国(74831)
- 科学(57648)
- 京(56070)
- 财(53890)
- 所(51038)
- 研究所(46426)
- 农(46262)
- 中心(43395)
- 财经(43291)
- 经济学(41682)
- 经(39366)
- 江(38370)
- 业大(37914)
- 经济学院(37537)
- 农业(36510)
- 北京(35953)
- 院(34314)
- 范(33451)
- 师范(33148)
- 财经大学(31938)
- 基金
- 项目(167907)
- 科学(132116)
- 基金(124311)
- 研究(121018)
- 家(109016)
- 国家(108198)
- 科学基金(91156)
- 社会(80329)
- 社会科(76308)
- 社会科学(76284)
- 基金项目(64977)
- 省(62513)
- 自然(56511)
- 自然科(55206)
- 自然科学(55186)
- 教育(54595)
- 自然科学基金(54285)
- 划(53390)
- 资助(51674)
- 编号(46554)
- 部(38926)
- 成果(38628)
- 重点(38386)
- 发(37933)
- 国家社会(34941)
- 创(34100)
- 教育部(33362)
- 中国(33020)
- 课题(32500)
- 科研(32191)
- 期刊
- 济(141548)
- 经济(141548)
- 研究(82705)
- 中国(49979)
- 学报(41940)
- 农(41766)
- 财(41281)
- 科学(38505)
- 管理(34075)
- 大学(31332)
- 学学(29695)
- 农业(28290)
- 经济研究(24742)
- 融(23995)
- 金融(23995)
- 财经(22901)
- 技术(21504)
- 教育(21318)
- 经(19962)
- 业经(19223)
- 问题(19176)
- 贸(17520)
- 业(15955)
- 世界(15773)
- 国际(15441)
- 技术经济(15339)
- 统计(14280)
- 策(12120)
- 经济问题(12022)
- 版(11813)
共检索到398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飞虎
根据索洛余值法及C-D生产函数原理,细致地估算了1952-2008年间中国总量生产函数及经济增长中各因素贡献。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为投资驱动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必须提高人力资本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促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红义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各不相同。国内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有不断降低的趋势。投资和出口则相互交替,单独或共同主导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文章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尤其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后三十年,包括刚刚经历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几个典型时期的经济增长动力因素——投资、消费、出口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而为优化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提供分析依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动力结构 消费拉动 结构调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丛日玉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是社会各界都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系统论出发,主要从投入结构、总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成本结构等多个不同角度,定性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同时结合1980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和外需对经济增长影响非常小,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不相上下,总体上投资略高于消费,初次分配不太公平,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等。最后,针对分析简单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玉华 罗斌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全要素贡献率达到了年均57.58%。对全要素分解显示:基础设施改善、工业化、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主要因素,教育、对外开放和科技投入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但贡献度不高,说明转型的基础仍不牢固。为此,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经济转型的持续动力,巩固经济转型成果,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转型 动力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宏炜
文章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在1987~2005年期间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与制度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此期间,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劳动力因素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从而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渡阶段,从而为有关方面关于政策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姚矿 姚传柱 杨善林
文章以1978~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统计资料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国家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建议和措施,相信对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计量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琳
笔者运用标准的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特征事实,测算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贡献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要素投入和包括人力资本、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等全要素生产率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贡献。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完全是投入驱动型的,而是真实可靠的增长。
关键词:
因素贡献 经济增长 协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顺魁
要素投入和要素升级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而相应的变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AK类型增长理论和R&D类型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各不相同。文章通过分析要素投入、要素升级和制度等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要素投入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其重要性在不断减弱,要素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拉动经济增长,要顺应经济发展阶段,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依靠要素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对要素投入的依赖。
关键词:
要素投入 要素升级 制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顺魁
要素投入和要素升级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而相应的变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AK类型增长理论和R&D类型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各不相同。文章通过分析要素投入、要素升级和制度等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要素投入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其重要性在不断减弱,要素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拉动经济增长,要顺应经济发展阶段,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依靠要素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对要素投入的依赖。
关键词:
要素投入 要素升级 制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顺魁
要素投入和要素升级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而相应的变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AK类型增长理论和R&D类型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各不相同。文章通过分析要素投入、要素升级和制度等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要素投入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其重要性在不断减弱,要素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拉动经济增长,要顺应经济发展阶段,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依靠要素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对要素投入的依赖。
关键词:
要素投入 要素升级 制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利福 韦倩 魏建
在构建金融自由化指数和Lerner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利用PSTR模型,探讨银行业集中与竞争的关系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业开放程度是影响两者关系的关键因素。当金融业开放程度较低时,银业行集中度的降低可以促进竞争;当金融自由化水平超过临界值时,通过降低银行业集中度来促进竞争这一渠道基本不存在或者已经很弱。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相对集中的银行业产业组织体系将更有利于促进竞争,不应盲目新建过多中小银行,重点在于将现有中小银行做大做强。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银行业竞争 金融自由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文革 高伟 张苏
本文旨在测算1952—2006年制度变迁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在长期中,加入制度变迁时间趋势因素的C-D函数表明,资本、劳动、制度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制度对于产出有高度显著的正向作用,引入教育变量后,资本、劳动、教育、制度与产出之间也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情况下,制度因素每增长1个百分点,产出增长0.15个百分点(Prob.=0.0262)。若以改革为界分两阶段进行分析,1952—1978年,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作用有限,而1978—2006年,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增长核算 总量生产函数 市场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静 楠玉 江永红
本文通过借助艾肯格林设定经济增长减缓和加速需要满足的条件,考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增长趋势性特征。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第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经过阶段性加速增长之后,加速过程在2003年开始向中西部区域转移,并且发达和沿海省区的增长趋于稳态;第二,中西部省区继续表现出持续的加速过程,中西部的增长潜力将是引致整体经济稳定增长的引擎;第三,基于国际增长经验和当前中国增长态势判断来看,中国成功跨入高收入阶段需要在跨越临界点前至少10年保持相对稳定增长。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加速 经济减缓 增长质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东皇 孟范昆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投资和出口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在持续减弱,作为消费需求主体的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居民总体上并未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实证研究也表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不仅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且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扩内需的背景下,需从相关的制度创新入手构建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消费 居民消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舒元 徐现祥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能够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吗 ?如果能 ,那么哪类经济增长理论能比较好地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呢 ?围绕这些问题 ,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实证上 ,本文采用Jones( 1 995)实证检验新增长理论的方法 ,针对各类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特征 ,实证分析了 1 952— 1 998年间我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 ,结果发现这些典型事实明显地拒绝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和R&D类型增长理论 ,相对而言 ,比较支持AK类型增长理论。另外 ,我们还发现以综合要素生产率测量的技术进步 ,不是我国1 952—1 998年间经济增长的引擎。在理论上 ,本文从“边干边学”的角度 ,把“探索适合我国国...
关键词:
经济增长 AK类型增长模型 边干边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