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0)
2023(14700)
2022(12332)
2021(11544)
2020(9556)
2019(22228)
2018(22035)
2017(43005)
2016(22890)
2015(25621)
2014(25565)
2013(25624)
2012(23716)
2011(21573)
2010(21395)
2009(19829)
2008(19014)
2007(16470)
2006(14686)
2005(13269)
作者
(65987)
(54877)
(54420)
(52286)
(35036)
(26172)
(24707)
(21557)
(20798)
(19442)
(18925)
(18564)
(17505)
(17396)
(17013)
(16932)
(16332)
(15694)
(15635)
(15523)
(13738)
(13481)
(13041)
(12450)
(12344)
(12254)
(11976)
(11707)
(10993)
(10680)
学科
(114352)
经济(114250)
管理(63334)
(59996)
(47784)
企业(47784)
方法(45842)
数学(40329)
数学方法(39993)
中国(29374)
(26613)
地方(24475)
(22786)
业经(22739)
(22689)
(19433)
贸易(19422)
(18849)
农业(18415)
(17911)
环境(16005)
(15785)
地方经济(15261)
(14764)
银行(14721)
(14683)
金融(14682)
理论(14444)
(14132)
产业(13758)
机构
大学(334680)
学院(330740)
(148868)
经济(146168)
管理(130407)
研究(119149)
理学(112969)
理学院(111701)
管理学(110033)
管理学院(109433)
中国(88645)
(71688)
科学(70382)
(63895)
(59547)
研究所(54381)
财经(51868)
中心(51413)
(49755)
(47362)
经济学(46881)
业大(46305)
北京(46029)
(45938)
(43091)
(42996)
师范(42629)
经济学院(42048)
农业(38657)
财经大学(38608)
基金
项目(224464)
科学(177613)
基金(165531)
研究(164916)
(144096)
国家(142971)
科学基金(122718)
社会(107149)
社会科(101736)
社会科学(101710)
基金项目(87423)
(83914)
自然(77823)
自然科(76014)
自然科学(75997)
自然科学基金(74684)
教育(74013)
(71169)
资助(68662)
编号(65018)
成果(53055)
(50806)
重点(50121)
(49004)
(45916)
国家社会(45253)
课题(44746)
教育部(43950)
创新(42994)
人文(42574)
期刊
(164818)
经济(164818)
研究(104566)
中国(59649)
学报(50097)
管理(48836)
科学(47978)
(46482)
(45173)
大学(38236)
学学(36073)
农业(31719)
教育(31373)
经济研究(28114)
(27847)
金融(27847)
技术(27824)
财经(26286)
业经(23651)
(22687)
问题(21482)
技术经济(17944)
(17560)
世界(16898)
(16572)
理论(15697)
图书(15619)
国际(15328)
现代(14961)
科技(14847)
共检索到489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贺军  
中国正在从"投资社会"转向"消费社会",这是一个我们此前从未经历过的阶段。在未来的消费社会,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主驱动轴"将发生切换,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主要来自消费,而不是来自于投资。在消费社会,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将会有很大调整。全能型、主导型的政府角色将会有很大变化,"政府说了算"将让位于"市场说了算",政府将从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变成服务提供者和环境维护者。同时,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掌控将会弱化,市场机制对经济资源配置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庞英  王伟  孙巍  
尽管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进入规模的扩大和领域的放宽,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日渐突出,面对开放近30年的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发生显著变化的今天,如何看待FDI对转型期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民族资本还是FDI?本文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在对转型期中国民族资本与FDI企业生产效率测度的基础上,具体研究其生产资源配置效率与技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民族资本的效率优于FDI,可见,民族资本是推动转型期中国未来经济持续高效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就意味着,中国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培育民族资本,使民族资本更好地发挥促进转型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作用;同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坤荣  李子联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显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产业主导、以城市化为空间载体、以市场化为体制基础以及以国际化为战略支撑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资源环境、市场条件、资金资本、人才资本和体制机制五个方面所存在的困境与不足也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突破这些约束,宜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资本市场、实施有效的人才计划以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恬恬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考察了1991~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教育发展质量提升和数量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数量、基础教育的数量都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但基础教育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够显著;在几种教育发展变量中,高等教育发展的数量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最大,达到32%,其次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而基础教育发展的数量规模以及科技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弱,仅为1%左右。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含琳  岳敏  
通过对我国1981—2005年的投资、消费、净出口进行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率高,而投资效率低;消费效率高,而消费率低;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但整体上净出口的拉动效率不大。需要下决心调整投资结构,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提高消费效率,优化出口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梦根   侯园园  
厘清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培育和壮大发展新动能,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基于行业视角的增长核算框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分析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8.99%,三次产业的增长贡献占比分别为4.63%、46.32%和49.05%,其中又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从要素贡献视角看,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占比分别为60.52%、15.17%和24.31%,资本(尤其是传统资本)驱动型增长模式面临资本投入和资本贡献双重下降的挑战,劳动投入质量提升有望提高劳动要素的增长贡献。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和数字化转型的快速推进,资本要素中新型资本规模不断扩大,数字经济与新经济相关行业产出快速增长但TFP增长相对有限。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应进一步挖掘资本与劳动要素的增长潜力,大力提升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巩固深化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持续壮大新经济产业规模。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潘珊  龚六堂  李尚骜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产业三个部门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描述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由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双重"结构转型过程,以及所导致的部门间的非平衡增长。模型内在解释了产生经济"双重"转型的根源:由于部门之间的替代弹性都是大于1的,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导致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转型;要素收入份额的差异导致了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转型。此外,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各部门出现了非平衡增长。最后,本文利用中国1978—2011年的数据,校准了模型主要参数,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本文模型与现实数据的拟合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俞晓晶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沿海较发达地区。因此,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入手,分析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效应,以我国1978-2011年的数据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导致1978-1992年以及1993-2011年两个阶段产业发展的结构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即基于制度创新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比基于渐进改革的产业结构适应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更显著。随着经济系统向更高层次的转变,战略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在逐渐减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本文从4个方面、以19个指标为基础构造了衡量中国经济转型(即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制度变量——市场化相对指数,从该指数的数据特征和图形分析的结果看,新构建的指数较好地描绘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该市场化指数作为制度变量,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建模方法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证实了1978~2003年间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也证实了资本和劳动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市场化改革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虽然将经济制度视为外生因素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丰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体现经济转型对增长的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1.中国经济自1991年底进入新一轮增长波动。自上而下的动员、各地的恢复性调整和过去10多年积蓄的增长潜力加速释放,使经济增长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达到经济体系所能承载的峰值。强劲的增长反弹、存量结构调整与增量扩张速度的不对称、投资扩张的乘数效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高度关联,和中央对种种“过热”信号的积极反应,引起经济学界对此次波动作了多角度的判断。我们的问题是:80年代中期以来始终困扰经济稳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通货膨胀都属于增长型膨胀,是否意味着中国当前的经济运行仍在重复80年代的循环程式?在市场具有充分弹性条件下,最终需求扩张一般不会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或“过热”,而中国的此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凌文昌  邓伟根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转型指标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与产业转型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远东  张卫国  
将寻租活动引入MRW模型,构建了扩展的空间MRW收敛模型,采用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定量研究了中国经济转型中寻租活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空间外溢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寻租活动对经济增长总的直接效应为正,而且寻租活动在省域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性,以及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动态收敛性和时间—空间上的"路径依赖"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长庚  张磊  
经济增长动力分为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两大系统。在需求动力方面,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存在一定的阶段性交替,未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供给动力主要包括要素供给、结构供给和制度供给等推动力。新常态经济增长仍要从需求和供给双侧发力,既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抓住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加速要素升级,推动创新发展,以制度改革增强长期经济增长动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东皇  孟范昆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投资和出口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在持续减弱,作为消费需求主体的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居民总体上并未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实证研究也表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不仅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且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扩内需的背景下,需从相关的制度创新入手构建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长庚  张磊  
经济增长动力分为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两大系统。在需求动力方面,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存在一定的阶段性交替,未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供给动力主要包括要素供给、结构供给和制度供给等推动力。新常态经济增长仍要从需求和供给双侧发力,既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抓住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加速要素升级,推动创新发展,以制度改革增强长期经济增长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