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1)
- 2023(6878)
- 2022(5602)
- 2021(5135)
- 2020(4136)
- 2019(9559)
- 2018(9216)
- 2017(17629)
- 2016(8939)
- 2015(10322)
- 2014(10142)
- 2013(10522)
- 2012(10242)
- 2011(9609)
- 2010(9518)
- 2009(9031)
- 2008(8561)
- 2007(7461)
- 2006(7005)
- 2005(6651)
- 学科
- 济(68700)
- 经济(68656)
- 方法(22246)
- 管理(22142)
- 数学(20565)
- 数学方法(20475)
- 业(19039)
- 中国(17387)
- 地方(15967)
- 企(12865)
- 企业(12865)
- 地方经济(12259)
- 农(12054)
- 贸(11700)
- 贸易(11691)
- 易(11385)
- 学(10468)
- 业经(10448)
- 财(9203)
- 环境(8851)
- 制(8645)
- 农业(8446)
- 融(8355)
- 金融(8355)
- 发(8049)
- 关系(7813)
- 银(7799)
- 银行(7794)
- 行(7638)
- 经济学(7417)
- 机构
- 大学(144535)
- 学院(141595)
- 济(83140)
- 经济(82134)
- 研究(59725)
- 管理(50219)
- 中国(46780)
- 理学(42581)
- 理学院(42070)
- 管理学(41658)
- 管理学院(41377)
- 财(34032)
- 京(30790)
- 科学(30523)
- 所(29792)
- 经济学(29241)
- 财经(27310)
- 研究所(26913)
- 经济学院(26148)
- 经(25114)
- 中心(24679)
- 院(20861)
- 北京(20499)
- 财经大学(20321)
- 江(19100)
- 农(19050)
- 科学院(18966)
- 社会(17459)
- 范(17292)
- 师范(17183)
- 基金
- 项目(88088)
- 科学(71021)
- 基金(68430)
- 研究(65215)
- 家(59609)
- 国家(59234)
- 科学基金(50183)
- 社会(47522)
- 社会科(45369)
- 社会科学(45362)
- 基金项目(34468)
- 省(29201)
- 资助(28973)
- 自然(28614)
- 教育(28071)
- 自然科(27972)
- 自然科学(27964)
- 自然科学基金(27514)
- 划(25418)
- 编号(22601)
- 国家社会(22207)
- 中国(21966)
- 部(21891)
- 发(21052)
- 重点(20238)
- 教育部(19345)
- 济(19188)
- 经济(19036)
- 成果(18740)
- 人文(18185)
共检索到229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义
基于中美日等经济体1950—201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研究其经济增长之源,进而识别中国经济的追赶动力,并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区间。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要素积累、劳动质量提升以及潜在增长空间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 1980—2014年间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物质资本和TFP的贡献,贡献率分别为43. 5%和41%;人均收入水平、生产率、要素价格等与美国相距较远,但未来的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基于增长外推法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在2018—2023年和2023—2028年的GDP增长率将分别落在6%~7%、5%~6%之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增禄 房汉廷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13年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和国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仅1980年到1990年10年时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就增长了136%,实现了年均GNP递增8.9%的高速增长。这一增长速度基本上相当于被誉为经济发展最快的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水平。在某些局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国民生活质量提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薇 楠玉
当一个国家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如果不能实现经济的加速增长,将无法实现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其结果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本文通过构建用于计算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和增长加速的时间点约束条件,通过对中国1960—2012年数据进行筛选,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长减缓点和增长加速点,并且借助于Probit模型,从结构性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官员腐败因素三个方面实证考察阻碍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之源。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旭
去年11月去瑞士巴塞尔参加BIS主办的央行研究工作会。会上,一位研究主管问我:你说中国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久?我说,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二十多年,还有巨大的潜力增长下去。中国的人均GDP才1200美元左右,比起发达国家的至少1万美元的人均GDP,还差得很远。即使在经济普查后,人均GDP也只是增至1500美元左右,差距还很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连城
一、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经济增长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经济增长速度又是与一国的经济规模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设想一个坐标,坐标的纵轴表示经济增长速度,横轴表示一国的经济规模,坐标中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翁媛媛 高汝熹
过去30年的工业化,我国主要依靠"两高一资"(高增长、高能耗、高投资)行业的过度扩张支撑。然而,下一个30年中国是否还能维系这样的高速增长?本文针对不同阶段历史进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生产函数模型进行计量回归,解决了中国经济增长事实与增长理论模型的相洽性问题,从而找出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结构调整、人力资本和科技资本投资、城市化发展等方面考察了未来经济增长的三大可能性空间,设计了一个依靠效率提高、制度改进的可持续增长模型,认为依照效率改进后的发展路径,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合意的增长率约为6%—7%。
关键词:
增长源泉 增长空间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熀松
本文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1979年到2011年人口数量的演变情况并预测未来20年的人口数量变动趋势;第二部分分析1979年到2011年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情况并预测未来20年的年龄结构变动趋势,其中包括劳动力数量的分析预测;第三部分分析1979-2011年就业数量及其结构的演变情况并预测未来20年的趋势;第四部分分析1979-2011年人口城乡结构的演变情况并预测未来20年的趋势;第五部分分析1979-2011年人口质量的演变情况并预测未来20年的趋势;第六部分分析人口因素中其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如劳动力的有效劳动时间、人口性别比,等等;第七部分进行综合分析;第八部分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
关键词:
人口因素 经济增长 潜在经济增长速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刘云中 何建武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前景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悦 储巍
本文采用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的经济影响因素,确定经济指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从中选取与通货膨胀关系较大的4个指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门限模型基本原理,使用回归模型,对1992年至2010年间这4个经济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最优门限值水平进行估计,得到通胀率的最优目标区间。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率在最优区间内,将对中国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超出该范围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通货膨胀率的最优门限区间为(-0.3%~4.96%)。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最优门限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庆军 邢伟
国民经济要实现健康发展,就应该在健康区间运行。然而中国经济健康运行区间的具体数值在理论上没有定论,在实践上更是关注较少。文章剔除不健康增长年份的数据,运用区间估计和随机变参数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首次测算了在避免恶性膨胀和通货紧缩、满足就业需求、可持续性和环境约束的条件下,2020年前中国经济健康的最理想增长率为8.91%,经济健康增长率区间为[7.83%,9.99%]。科学测算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区间,对我国实现和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袁富华 陈昌兵 陆明涛
本文研究中国将要经历的增长阶段转换问题,主要结论是:(1)高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阶段Ⅰ,已逐步失去经由干预提升效率的动力,以结构调整促进效率提高的增长阶段行将结束,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将开启经济稳速增长阶段Ⅱ,效率提高促进结构优化是本阶段的主要特征;(2)促使增长阶段Ⅰ向增长阶段Ⅱ转型的三大主导因素是: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拐点的出现,长期增长函数要素弹性参数逆转以及经济结构服务化趋势的逐步形成;(3)东部发达省市如北京、上海等已经进入经济减速通道,2016年后,随着全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结构服务化加快、人口红利的下降,如果劳动生产率不能持续提高,中国经济减速势成必然。
关键词:
潜在增长 效率 平稳减速 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徐徕
基于设区市层面数据,第一,本文证实了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适用于中国,且最优金融结构是通过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来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第二,该文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发现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拉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可见我国实际金融结构偏于最优金融结构,发展资本市场十分必要。本研究也为衡量金融结构缺口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第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省际层面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两个层面数据都表现出一致的结论,提高了本文结论可信度。
关键词:
最优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潜力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世锦 蔡颖 王子豪
集聚效应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创新与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通过对我国300余个城市近20年人口集聚水平的变迁分析发现,伴随着人口流动与人口集聚水平提升,整体上城市间的人均GDP差距收窄,分布更为均衡;对人口集聚水平与产出效率间的规律探索显示,人口密度、就业密度与产出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为了更全面地衡量我国城市化水平,将“人口稠密率”指标作为对城镇化率评价的重要补充,进而将“人口稠密率”纳入经济增长预测模型,对2022—2030年不变价GDP增速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2—2030年我国GDP年均复合增速约在5.03%左右。从空间分布深度挖掘人口集聚红利,协同驱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因此,要逐步打破市场分割,提升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协调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发展,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处理好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
关键词:
集聚效应 人口密度 产出效率 人口稠密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兴芬 张荣
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属于斯密式增长,未来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会逐渐被熊彼特式或奥尔森式替代。中国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2013年间呈现的周期性规律,本轮经济低迷期会持续到2019年左右。本文利用CD函数和LuCas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实证分析出1978~2013年固定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8和0.32,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年扣除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存量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合发达国家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预测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5.48%~9.12%之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