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2)
- 2023(12523)
- 2022(10384)
- 2021(9580)
- 2020(7864)
- 2019(17689)
- 2018(17278)
- 2017(32225)
- 2016(16694)
- 2015(18792)
- 2014(18133)
- 2013(17969)
- 2012(17395)
- 2011(15858)
- 2010(15876)
- 2009(15095)
- 2008(14805)
- 2007(13488)
- 2006(12152)
- 2005(11254)
- 学科
- 济(93153)
- 经济(93080)
- 管理(52010)
- 业(50295)
- 企(41187)
- 企业(41187)
- 方法(33239)
- 数学(29092)
- 数学方法(28787)
- 中国(25980)
- 地方(20143)
- 农(19619)
- 技术(18992)
- 业经(17834)
- 财(17484)
- 学(17146)
- 贸(16210)
- 贸易(16195)
- 易(15775)
- 制(15013)
- 融(13864)
- 金融(13864)
- 地方经济(13823)
- 银(13814)
- 银行(13794)
- 农业(13719)
- 行(13392)
- 技术管理(12904)
- 环境(12482)
- 体(11422)
- 机构
- 大学(252141)
- 学院(249529)
- 济(122439)
- 经济(120466)
- 管理(93737)
- 研究(92677)
- 理学(80275)
- 理学院(79405)
- 管理学(78209)
- 管理学院(77746)
- 中国(72476)
- 财(53430)
- 京(53107)
- 科学(52199)
- 所(46001)
- 财经(42461)
- 研究所(41461)
- 中心(40920)
- 经济学(40614)
- 经(38816)
- 江(36784)
- 经济学院(36401)
- 农(36036)
- 北京(34264)
- 院(33062)
- 业大(31635)
- 财经大学(31526)
- 范(31121)
- 师范(30817)
- 州(28763)
- 基金
- 项目(161397)
- 科学(130198)
- 基金(121032)
- 研究(119010)
- 家(105557)
- 国家(104765)
- 科学基金(90457)
- 社会(81786)
- 社会科(77804)
- 社会科学(77788)
- 基金项目(62578)
- 省(60213)
- 自然(54908)
- 自然科(53817)
- 自然科学(53799)
- 教育(52990)
- 自然科学基金(52931)
- 划(50584)
- 资助(49152)
- 编号(43734)
- 创(38988)
- 部(37079)
- 重点(36417)
- 发(36216)
- 国家社会(36149)
- 成果(35834)
- 创新(35657)
- 教育部(32493)
- 中国(31883)
- 课题(31250)
共检索到394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纪玉山 吴勇民 白英姿
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乘数效应,在此逻辑下,利用1990—2005年的数据建立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协整方程,估算了科技创新乘数。结论表明,科技创新乘数效应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作用非常之小。正是由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难以发挥,从而在宏观上表现出较小的科技创新乘数。因此,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扶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协同优势、创造各种条件促使科技创新在全社会的扩散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便成了必然的政策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勇
区域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对这一问题内在机理的解释目前学术界做得尚不够。文章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提出区域技术创新在微观层面通过成本效应、品质效应创造经济增长,在宏观层面通过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机制、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机制来推动经济增长,并合理解释了微观层面上的成本效应、品质效应与宏观层面上的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机制的逻辑关系,由此构建了解释区域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内在机理的从微观到宏观的理论整体。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内在机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纪玉山 吴勇民
科技创新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进而对日本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阶段的科技创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表明,科技创新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注入了持续的动力,而我国则由于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难以发挥,从而在宏观上表现出科技创新乘数极低。因此,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扶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协同优势、创造各种条件促使科技创新在全社会的扩散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便成了必然的政策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先平 向古月 皮永娟
欧美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但中国承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本文利用KOF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全球化指数,以及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检验了逆全球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逆全球化冲击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投资率和知识产出水平。在短期,导致经济下行;在长期,抑制经济增长。其短期影响渠道为国际贸易渠道和融资约束渠道,长期影响渠道为创新抑制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价值链升级,可以缓解外部逆全球化冲击对企业投资及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利用GMM方法弱化了内生性之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政策启示认为,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突破,进一步扩大开放。面对外部逆全球化的持续冲击,中国需要备足政策工具箱。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杜江 陈韵
本文利用贸易乘数的基本原理,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真实资本和相对价格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验教训,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贸易乘数 经济增长 真实资本 贸易条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拴友
由一个简单的IS -LM模型可以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公式。对于我国的IS -LM曲线的估计 ,发现它们有正常的斜率。我国的财政政策乘数约等于 2 ,可测算出我国历年财政调控的效应 ,发现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占 1/ 5到1/ 3强 ,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在需求管理中的有效性。根据以上所述 ,可以提出当前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飞虎
本文探讨了我国投资乘数、加速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指出我国经济增长与投资乘数及加速数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双向因果关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边际生产率、投资率、消费率的提高与技术进步。结合研究结论,作者提出了一些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如建立高效的资本形成和有效机制,发展资本市场;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完善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等等,以期时理论界及实务界有所帮助。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郝中华
确保经济增长8%是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我国实现近期和中期发展目标所必需的。要实现8%的经济增长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宏观调控的操作要科学、灵活和适度,把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措施结合起来,切实保证实现经济发展的调控目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龙飞 姚振宇
文章通过对微观经济活动过程中科技创新的具体内容分析,试图探讨一种测量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中科技创新含量的方法标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文章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模式与指标体系,通过统计检验的结果,证明这套理论分析模式与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这就为定义、测量与评价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中科技创新含量的内在具体内容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衡量标准,同时也为从宏观层面上计算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供了一个微观基础方面的补充与支持。
关键词:
经济活动过程 科技创新含量 指标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永刚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技术创新乘数效应则是一个有待拓展的重要理论命题。技术创新通过扩散产生引致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的传播、采用的过程。考察技术创新乘数效应的内在运行机理可以发现,技术创新乘数效应是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联结经济和速度经济等形态生成的,并与福特制、丰田制和温特制等组织载体相耦合。研究技术创新乘数效应,有助于揭示当前我国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成效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当前,中国已成长为开放型经济大国,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无论是从人均GDP水平还是从农业劳动力在全社会的就业比重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都处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当前最为严重的宏观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失业率持续攀升,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不活跃。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既有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也有国内长期内需不足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在总量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方式、汇率政策、强调需求还是强调供给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近期主要是反衰退;中期是防滞涨;长期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问题。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 科学发展观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在2010年11月、12月相继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2011年中国经济的政策取向定调。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稳定性,将宽松的货币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应宗
外贸乘数不是“出口乘数” ,它与包括进口在内的多种因数密切相关。要发挥外贸乘数效应 ,推动经济增长 ,必须注意增大最核心变因MPC的值。本文认为 ,斯蒂格利茨所用的外贸乘数表达式 ,比较科学地表达了各种变量的相互关系。但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外贸乘数对经济增长的变因关系 ,必须对变因MPC作具体分析 ,要考虑MPI对MPC的反向激励作用。这样 ,既可以解释外贸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步的现象 ,又可以从中找到解决扩大MPC的办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