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1)
- 2023(11498)
- 2022(9532)
- 2021(8731)
- 2020(7214)
- 2019(16426)
- 2018(16049)
- 2017(30775)
- 2016(16096)
- 2015(18433)
- 2014(18314)
- 2013(18586)
- 2012(18140)
- 2011(16743)
- 2010(16791)
- 2009(15891)
- 2008(15653)
- 2007(14208)
- 2006(13047)
- 2005(12228)
- 学科
- 济(97614)
- 经济(97541)
- 管理(45703)
- 业(44344)
- 方法(34693)
- 企(34588)
- 企业(34588)
- 数学(30504)
- 数学方法(30230)
- 中国(24819)
- 地方(21835)
- 农(21277)
- 学(19310)
- 业经(18367)
- 财(16784)
- 贸(16371)
- 贸易(16361)
- 易(15894)
- 技术(15467)
- 制(15312)
- 地方经济(15299)
- 农业(14647)
- 产业(13582)
- 融(12572)
- 金融(12572)
- 体(12339)
- 环境(12337)
- 银(12039)
- 银行(11997)
- 行(11637)
- 机构
- 大学(256329)
- 学院(253318)
- 济(123771)
- 经济(121756)
- 研究(100901)
- 管理(90233)
- 理学(76630)
- 中国(76136)
- 理学院(75710)
- 管理学(74478)
- 管理学院(74029)
- 科学(59438)
- 京(56176)
- 所(52693)
- 财(52024)
- 研究所(47791)
- 农(44737)
- 中心(43134)
- 财经(41322)
- 经济学(41045)
- 江(38306)
- 经(37601)
- 经济学院(36773)
- 北京(36390)
- 业大(36313)
- 院(35835)
- 农业(35218)
- 范(31888)
- 师范(31464)
- 科学院(31192)
- 基金
- 项目(162437)
- 科学(128113)
- 基金(120433)
- 研究(115138)
- 家(107369)
- 国家(106607)
- 科学基金(89222)
- 社会(77276)
- 社会科(73565)
- 社会科学(73549)
- 基金项目(61747)
- 省(60314)
- 自然(55606)
- 自然科(54339)
- 自然科学(54320)
- 自然科学基金(53419)
- 划(51509)
- 资助(50870)
- 教育(50700)
- 编号(41887)
- 发(37880)
- 重点(37711)
- 部(37296)
- 成果(34618)
- 国家社会(34196)
- 创(33389)
- 中国(32217)
- 创新(31647)
- 教育部(31646)
- 发展(30797)
- 期刊
- 济(143939)
- 经济(143939)
- 研究(83468)
- 中国(53540)
- 学报(43220)
- 农(41207)
- 科学(40758)
- 财(38740)
- 管理(37391)
- 大学(32854)
- 学学(31262)
- 农业(28398)
- 经济研究(25079)
- 技术(23363)
- 融(23192)
- 金融(23192)
- 财经(22718)
- 教育(21331)
- 经(20080)
- 问题(19081)
- 业经(18866)
- 贸(17551)
- 世界(16292)
- 技术经济(16231)
- 国际(16021)
- 业(15856)
- 统计(13735)
- 策(11950)
- 科技(11910)
- 经济问题(11740)
共检索到401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张辉
本文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此外,研究也发现,结构变迁效应的减弱并不表明市场化改革的收益将会消失,某些发展和体制的因素仍然阻碍着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国完善市场机制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强 陈泽珅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1986—2013年中国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以及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在长期,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仍能进一步增强;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技术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制度冲击的影响衰退更快。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翼 何有良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丽琳 朱启贵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能源和环境约束的多部门内生增长模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能源导向型和劳动导向型这两类垂直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国的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发现:(1)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而产业间垂直技术进步差异和能源环境约束又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状况;(2)在一定的参数设置下,经济可实现持续增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成立,经济变量变动率长期趋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宗森 王秀玲 丁建勋
文章基于我国1980年-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将能源消费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两部分,以分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2002年之前,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作用较弱;2002年以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推动作用开始降低,并逐步让位于产业结构变迁。其原因在于近年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从"二产化"向"三产化"加快演进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能源强度。文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宗森 王秀玲 丁建勋
文章基于我国1980年-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将能源消费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两部分,以分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2002年之前,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作用较弱;2002年以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推动作用开始降低,并逐步让位于产业结构变迁。其原因在于近年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从"二产化"向"三产化"加快演进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能源强度。文章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干春晖 郑若谷 余典范
本文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探讨了二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相对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高级化则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可预测的周期性波动方面,而它们的影响机制却截然不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来源,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有助于抑制经济波动。总体上,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要远远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应在强调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 陈钰芬
文章将产业结构变迁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测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利用197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区域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虚高度化"现象。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对重要性却在不断提升;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冬林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的相应变化。实证检验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工业化发展的演变规律,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元华 吴玉锋 贾杰林 程会强
本研究通过分解模型将就业人口变化的影响分解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三个因素中,并依据1994-2009年的数据定量测算了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使就业人口年均增加9.49%,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年均分别使就业人口减少6.64%和1.49%,而这一时期保障就业率不变化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达到9.95%,认为当前我国现阶段保障就业仍需以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为支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文倩 张羽
哪种金融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在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基于银行和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不同功能,借助199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是通过低风险特征和高风险特征的技术进步实现的;作为金融结构的两方面,基于银行的间接融资有利于促进低风险特征技术推动的产业结构升级,而基于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有利于促进高风险特征技术推动的产业结构升级;当金融结构的调整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时,即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升高时,可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进一步的拓展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和区域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有利于促进以上这种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晏玲菊
无论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工业增长率等指标都能反映技术进步因素对该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然而很少从一国出口结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试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出口产品中,高科技产品所占的份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研究反映在出口结构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科技产品出口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丹鹤 唐诗磊 李杜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57%,并在2000年以后增幅有所回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学林 董超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暗含着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基本前提假设,这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在我国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存在投资的潮涌现象和经济的结构性高速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熀松 高一兰
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方法未考虑资本投入中蕴含的技术进步,低估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改进的Solow模型构建技术进步测度方程,对中国1953~2011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53~1978年,技术进步率-0.19%,对经济增长贡献8.61%;1979~2011年,技术进步率4.43%,对经济增长贡献44.35%,技术进步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