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8)
2023(8395)
2022(6800)
2021(6450)
2020(5074)
2019(11861)
2018(11778)
2017(20630)
2016(11779)
2015(13581)
2014(13581)
2013(13060)
2012(12572)
2011(11886)
2010(11973)
2009(10914)
2008(10300)
2007(9185)
2006(8597)
2005(8186)
作者
(30987)
(25963)
(25841)
(25113)
(16726)
(12305)
(11802)
(10130)
(10045)
(9237)
(9205)
(8510)
(8470)
(8337)
(8284)
(8258)
(7748)
(7459)
(7444)
(7067)
(6935)
(6283)
(6100)
(6087)
(5968)
(5827)
(5602)
(5513)
(5192)
(5169)
学科
(69267)
经济(69222)
管理(24509)
中国(23716)
方法(22494)
数学(20834)
数学方法(20734)
(20395)
教育(18850)
地方(16082)
(13729)
企业(13729)
(12899)
(12688)
地方经济(12283)
(11606)
贸易(11598)
(11303)
业经(10513)
(10338)
(10291)
农业(8901)
环境(8897)
理论(8833)
(8805)
(8294)
金融(8294)
发展(8254)
(8132)
关系(7976)
机构
大学(174897)
学院(168239)
(86194)
经济(84855)
研究(71623)
管理(54208)
中国(49078)
理学(45970)
理学院(45309)
管理学(44716)
管理学院(44351)
(38688)
科学(36677)
(36002)
(35307)
研究所(31942)
(31382)
师范(31264)
经济学(30047)
中心(28965)
财经(28728)
教育(28093)
经济学院(26895)
(26414)
北京(26313)
师范大学(26160)
(25197)
(24581)
财经大学(21304)
(20256)
基金
项目(102477)
科学(83791)
研究(83546)
基金(75080)
(64189)
国家(63619)
社会(56263)
科学基金(53440)
社会科(53334)
社会科学(53326)
教育(45039)
基金项目(37311)
(36467)
(33523)
编号(32949)
资助(31247)
成果(29787)
自然(28966)
自然科(28310)
自然科学(28303)
自然科学基金(27834)
(26838)
课题(26741)
(25311)
重点(24942)
国家社会(24440)
教育部(24337)
中国(23983)
(22504)
发展(22044)
期刊
(98339)
经济(98339)
研究(70414)
教育(45621)
中国(42363)
(26111)
管理(21374)
科学(20491)
学报(19750)
经济研究(18266)
(18204)
技术(17713)
大学(16941)
财经(16112)
(14683)
金融(14683)
学学(14550)
(14275)
问题(13015)
(12963)
农业(12838)
世界(12358)
国际(11718)
业经(10917)
职业(10838)
技术经济(9740)
统计(8951)
(8680)
论坛(8680)
经济问题(8063)
共检索到278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慧民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Granger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1952-2002年间,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4.23%,表明教育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术魁  饶映雪  朱祥波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从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两方面分别设定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基于CD生产函数的空间面板模型,考察1999-2008年土地投入对中国和东、中、西三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①由于综合考虑了经济增长本身和投入要素的空间相关性,空间Durbin模型分析结果比普通面板的分析结果更加可靠;②土地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贡献率为36.63%;③土地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远不及资本、劳动力投入的溢出效应,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空间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69,0.337和0.503;④不同发展阶段地区土地贡献率与经济水平成反比,东、中、西部地区土地贡献率分别为23.21%,51.47%...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新荣  占玲芳  
本文在增长回归框架下,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教育投入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育投入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的影响,而目前我国的教育投入结构仍然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阶段;从东中西分地区看,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投入及其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思乾  
本文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1952-2003年中国教育投入与GDP之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在误差修正机制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教育投入对GDP的弹性系数为0.8791;从长期来看,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是教育投入增长的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封永刚  蒋雨彤  彭珏  
研究目标:从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视角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方法: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1978~2015年的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并扩展Solow增长核算方程重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框架。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在技术进步偏向识别、生产函数参数设定及估计方法应用方面存在部分偏误;修正偏误后本文发现考察期内有偏技术进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总体强于要素投入增长,且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近期下滑主要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减缓、资本累积速度下降和人口红利消失引致。研究创新:基于多种要素替代关系、市场假设和技术进步率框架,对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进行全面再评估,通过打开技术进步率的"黑箱"进一步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价值:为有偏技术进步识别和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提供可靠框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封永刚  蒋雨彤  彭珏  
研究目标:从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视角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方法: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19782015年的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并扩展Solow增长核算方程重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框架。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在技术进步偏向识别、生产函数参数设定及估计方法应用方面存在部分偏误;修正偏误后本文发现考察期内有偏技术进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总体强于要素投入增长,且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近期下滑主要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减缓、资本累积速度下降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涛  
中国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分析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王海涛8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状态。1980──1994年,西方七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仅为2.44%,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从总体上讲,这是我国实行改革开...
[期刊] 改革  [作者] 龚六堂   吴立元  
2008年以来,我国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专利申请量升至全球第一,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快,出现了所谓“科技创新困境”。同时,我国距世界科技前沿的距离不断缩小,美国的打压遏制更是大幅增加了国际技术扩散成本。科技创新的成功需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等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配合。因此,除研发投入总量外,研发投入结构也非常重要。本文研究表明,基础研究比重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受到技术距离的影响:当技术距离较大时,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侧重于技术引进吸收的试验发展研究,而当技术距离缩小时,应逐步提高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占比。数值模拟表明,如果将中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占比从当前水平提高至美日韩平均水平,中国平衡增长路径上的年均增长率可提高1.32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巨大的改进。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技术距离已大幅缩小,应尽快调整研发投入结构,大幅提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比重,探索激励基础研究与原创性创新的机制安排,促进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谢为安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增长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搞得更火热,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出现四个年头的二位数高速增长,1992和1993两年均以13%的高增长率发展,1994年的增长率也高达12%,据有关统计部门报道,1995年的增长率仍然保持在二位数上。总体上,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是可喜的,但也有不乐观的地方。17年来,尽管我国排除了象以往一些人为所造的经济大波动(如1958—1962年,文化大革命一段时期),但是经济还是在比较大幅度的波动中增长着。经济增长的波动较大,说明了现阶段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着非均衡现象,存在着“瓶颈”制约,资源未达到合理配置,社会经济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建春  李霞  
我国从1988年开始才正式对研发投入进行统计,由于受到数据可得性和样本规模的限制,以往学者很难从宏观视角对我国研发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根据我国1988~2006年的有关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检验,在协整关系存在的前提下,进一步检验了二者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两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栾大鹏  欧阳日辉  
本文以生产要素内部投入结构对边际产出弹性的影响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生产要素内部投入结构的科布一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运用1997~2009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及三者的内部投入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除了技术进步的推动之外,主要依赖于投资的带动。总体上来看,劳动对于经济增长的整体推动作用不强,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表现为负,但近些年其作用逐步提高。研究结果还表明,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力度,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第二产业和高等教育事业,是提高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边际产出弹性的有效途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湖  
劳动投入、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制度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源泉,本文主要针对这几个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彭志龙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3年全国GDP总量及增长率。经初步核算,2003年全国GDP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1%,这一速度是1997年以来最快的,接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9,4%的平均水平。随着GDP增长速度的加快,价格总水平明显上升,2003年GDP缩减指数为2.1%,而上年是-0.3%。这一显著变化给国内外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专家学者也从多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有的侧重于政策方面,有的侧重于运行机制方面,有的侧重于有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隋映辉  
软投入是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的非物质形态的投入。它包括战略、政策、管理、科技进步、人才开发与教育等。如果经济增长的速度是由软、硬投入两方面构成的,那么,以劳动力、资金等物质要素构成的硬投入(又称为综合要素),以及以软投入构成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就可由下列公式表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于凌云  
本文在Lucas(1988)等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的教育投入主体分为非政府教育投入和政府教育投入两类,分析均衡条件下两类教育投入比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较好地刻画了在一定条件下非政府教育投入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用1996—2005年中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类比较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政府和非政府投入对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具有短期效应。在教育投入比相对较低的地区,物质资本投入是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原因,而非政府投入的增长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效果更加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