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1)
2023(8722)
2022(7197)
2021(6529)
2020(5363)
2019(12548)
2018(12289)
2017(23627)
2016(12393)
2015(14244)
2014(14445)
2013(14641)
2012(13948)
2011(13073)
2010(13106)
2009(12407)
2008(12075)
2007(10614)
2006(9792)
2005(9295)
作者
(36079)
(30442)
(30276)
(29111)
(19550)
(14392)
(13740)
(11977)
(11569)
(10835)
(10822)
(9958)
(9931)
(9802)
(9763)
(9439)
(8975)
(8710)
(8589)
(8119)
(7865)
(7294)
(7294)
(7080)
(6933)
(6878)
(6531)
(6186)
(6162)
(5907)
学科
(82623)
经济(82553)
管理(33965)
(30909)
方法(30420)
数学(26537)
数学方法(26379)
(24117)
企业(24117)
中国(22279)
地方(17518)
(15208)
(14473)
业经(14085)
(13781)
贸易(13773)
(13487)
(13355)
地方经济(12846)
(11184)
农业(10742)
(10699)
金融(10699)
环境(10389)
(9981)
银行(9968)
(9909)
(9709)
理论(9527)
(9484)
机构
大学(199855)
学院(194634)
(102831)
经济(101280)
研究(75770)
管理(72241)
理学(62192)
理学院(61435)
管理学(60642)
管理学院(60273)
中国(58328)
(44502)
(42606)
科学(40167)
(37870)
财经(35723)
经济学(35050)
研究所(34177)
(32748)
中心(31422)
经济学院(31306)
北京(27968)
(26814)
财经大学(26627)
(26507)
(25504)
师范(25350)
(25322)
科学院(22966)
业大(22107)
基金
项目(121622)
科学(98058)
基金(93396)
研究(90213)
(80587)
国家(79986)
科学基金(68642)
社会(63644)
社会科(60507)
社会科学(60494)
基金项目(47953)
(41847)
自然(40718)
教育(40674)
自然科(39800)
自然科学(39789)
自然科学基金(39164)
资助(38955)
(36146)
编号(32963)
(29779)
国家社会(28376)
成果(27907)
重点(27599)
(27264)
中国(26942)
教育部(26457)
人文(25096)
(24513)
大学(23920)
期刊
(118515)
经济(118515)
研究(68102)
中国(38611)
(32805)
管理(29659)
科学(26709)
学报(25482)
(22631)
经济研究(21264)
大学(20306)
财经(19642)
学学(19096)
(18037)
金融(18037)
(17283)
教育(16812)
技术(15971)
问题(15735)
农业(15577)
(14897)
业经(14026)
世界(13960)
国际(13410)
技术经济(12008)
统计(10982)
经济问题(9630)
(9303)
(8904)
经济管理(8831)
共检索到306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就业弹性持续下降。国内外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根据基本观点的差异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一致性,另一派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非一致性。本文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分类介绍和评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非一致性的结论,并分析了非一致性的表现和成因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迎菊  李建琴  
近2 0多年来,中国的GDP每年以9%左右的速度递增,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依据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SOLOW模型中影响产出的各主要因素,结合相关实证研究的研究结论,归纳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和趋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范婧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协调发展影响着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稳定。在中国快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两者呈现出非正向的变动关系。深入研究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关系,对增加我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长远  
一、增长的源泉、机理 (一)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要素配置的市场化。要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效果如何取决于要素的配置,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功能。张明海利用中国1952~1999年的分省数据,证明改革提高了要素的替代弹性,要素替代弹性的提升表明市场化程度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俊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学术界对于增长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周期性因素导致了增长放缓,还有一种认为是结构性因素导致了增长放缓。本文对这两类文献进行了综述,在分析了现有研究后,我们认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要在未来一段时间使中国的经济增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需要采取逆周期调控与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组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伟  
政治晋升是中国地方官员治理的重要内容。如何从晋升激励的视角出发阐释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政治——经济"的分析,这正受到越来越多经济学者的关注。文章结合中国地方官员治理机制中与政治晋升相关的三方面重要制度安排(晋升集权、相对绩效考核、隐性治理机制),对晋升激励增长绩效的经济学文献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杜秦川  
金融全球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尽管在理论层面假说很多,但实证层面没有定论,最新研究发现存在门槛效应:金融全球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绩效差异取决于一组门槛变量水平的变化。在一国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门槛变量水平高的国家,金融全球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绩效就相对较好,反之相反。但是,当前研究尚未就所有门槛变量的作用机制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研究清楚,具体的门槛阈值依赖于模型设定和计量方法而不能准确得出。鉴于此,本文基于Kose等(2011),从门槛效应的视角出发,尝试采用整体性实证框架(根据是否关注门槛变量及是否关注门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东霞  何一鸣  
本文主要分析比较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相关性的各种理论学说观点,对正确认识今天中国改革发展的根本原因及今后改革发展趋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肖建忠  唐艳艳  
2 0世纪 90年代兴起的企业家精神理论影响日增 ,本文旨在回顾上世纪 70年代以来企业家精神的一般理论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察来把握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找出其中的主流 ,指出今后该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建成  魏玮  慕继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汤光华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是处于就业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联系,本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郭以馨  
著名的奥肯定律研究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在经济理论界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奥肯定律研究的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而中国则是处于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国家,不仅经济体制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产业结构(包括增加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也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在不断的演进和升级。因此,充分就业的概念和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发达市场国家有所不同,除了要通过稳健的经济增长保持低失业率之外,还需要解决不断由农业领域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本文通过计算就业弹性和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增加值及GDP所带来的就业(尤其是非农就业)这两种方法,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昊  李萌  
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协调不仅关系到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空间溢出视角,在检验经济增长与就业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存在对就业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区域层面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城市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最大,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小,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相当;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溢出效应也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最大,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对就业存在负向的间接效应;不同区域内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资本投入、政府干预和收入分配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非一致性的原因。各地区要进一步推动就业扩容提质,同时因地制宜调整就业政策,推进区域就业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海峰  卢仁山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替代关系。然而,中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论文首先分析奥肯定律适用的前提条件;随后结合中国国情,探讨这种经济现象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要反思偏向重工业化战略,并给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