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0)
- 2023(15564)
- 2022(13362)
- 2021(12417)
- 2020(10291)
- 2019(23777)
- 2018(23332)
- 2017(45329)
- 2016(24143)
- 2015(27199)
- 2014(27017)
- 2013(27211)
- 2012(25207)
- 2011(22971)
- 2010(22799)
- 2009(21192)
- 2008(20398)
- 2007(17682)
- 2006(15711)
- 2005(14158)
- 学科
- 济(121470)
- 经济(121350)
- 管理(68405)
- 业(63164)
- 方法(50949)
- 企(50651)
- 企业(50651)
- 数学(45159)
- 数学方法(44802)
- 中国(30373)
- 农(27435)
- 地方(26252)
- 财(25265)
- 学(23475)
- 业经(23120)
- 贸(21048)
- 贸易(21037)
- 易(20336)
- 农业(18943)
- 制(18252)
- 环境(17302)
- 和(16582)
- 融(16154)
- 金融(16152)
- 地方经济(16086)
- 银(15515)
- 银行(15472)
- 理论(15304)
- 行(14840)
- 技术(14470)
- 机构
- 大学(357255)
- 学院(352693)
- 济(158001)
- 经济(155097)
- 管理(139118)
- 研究(125478)
- 理学(120968)
- 理学院(119574)
- 管理学(117769)
- 管理学院(117132)
- 中国(93657)
- 京(76149)
- 科学(74162)
- 财(68799)
- 所(62631)
- 研究所(57110)
- 财经(56095)
- 中心(54530)
- 农(52394)
- 经(51225)
- 经济学(49993)
- 江(49090)
- 业大(49008)
- 北京(48730)
- 范(46060)
- 师范(45706)
- 院(45487)
- 经济学院(44989)
- 财经大学(41863)
- 农业(40786)
- 基金
- 项目(240393)
- 科学(190664)
- 基金(177962)
- 研究(176339)
- 家(154754)
- 国家(153550)
- 科学基金(132007)
- 社会(115288)
- 社会科(109429)
- 社会科学(109400)
- 基金项目(93795)
- 省(89750)
- 自然(83829)
- 自然科(81864)
- 自然科学(81846)
- 自然科学基金(80430)
- 教育(79438)
- 划(76302)
- 资助(73829)
- 编号(69480)
- 成果(56345)
- 部(54606)
- 重点(53652)
- 发(52082)
- 创(49166)
- 国家社会(48775)
- 课题(47676)
- 教育部(47278)
- 创新(45980)
- 人文(45925)
- 期刊
- 济(172757)
- 经济(172757)
- 研究(110093)
- 中国(63212)
- 学报(53049)
- 管理(51200)
- 科学(50705)
- 财(49836)
- 农(46821)
- 大学(40482)
- 学学(38221)
- 教育(33426)
- 农业(32812)
- 融(30265)
- 金融(30265)
- 经济研究(29469)
- 技术(29240)
- 财经(28470)
- 业经(24676)
- 经(24436)
- 问题(22435)
- 贸(19136)
- 技术经济(18879)
- 世界(17724)
- 业(17147)
- 理论(16770)
- 国际(16560)
- 统计(16460)
- 图书(16290)
- 资源(15762)
共检索到520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晓鹏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三大地带为基本地缘格局的区域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与升级。并且,这种差距表现为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从三大地带来看,不仅三大地带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而且三大地带内部的差距也有不断扩张的趋势。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区域差距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差距会自行缩小。但是,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轨迹和相关的实证研究都已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市场力量不仅无法使区域经济差距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迹象。那么,区域差距与经济增长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区域差距-区域增长-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动关系,就成为...
关键词:
区域差距 经济增长 联动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安平
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问题。研究发现,尽管全国总量时序数据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但以各省GDP增长率和城乡收入比为观测点的面板数据检验结果显示:不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收入差距的扩大都是引起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在短期会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但从长期看,有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差距 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亭喜 苏旦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是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同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一项长期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从整体上说,我国各省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仅存在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三个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变动趋势,分析了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了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岳书敬
在考虑人力资本要素的基础上,将中国30个省份1990—2005年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分别考察了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后使用绝对收敛方程分析了它们的收敛效应。结果显示,1990—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技术效率为0.8;经济增长的77%是由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3%左右;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不仅需要要素积累,还需要增强落后区域的技术进步能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Malmquist生产率 收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卫萍 耿磊
本文采用协整方法分析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根据这一理论,以19 9 0-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数据,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均G D P进行协整分析,通过G rang 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宪
文章构建了一个动态的收入分配模型来考察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当劳动力市场存在分割现象时,收入分配成为一个博弈过程,初始博弈条件的不均等将导致收入差距的产生,并且这种差距具有自积累性。文章的实证研究支持了上述结论,这说明当前我国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剧来源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象。因此,消除差距的首要措施就是创造一个充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化解两个博弈群体,使收入分配不再是单纯的博弈行为。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二元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娜 祁怀锦
文章对我国2000~2006年行业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为人力资本水平、国有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通过对1985~2007年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初期行业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现阶段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阻滞作用。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表明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关系对短期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汤光华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是处于就业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联系,本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中兵 李松华
本文基于1999~2010年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FDI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Granger检验表明经济增长与FDI之间存在由经济增长到FDI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向量误差纠正模型估计表明短期中经济增长具有向其长期均衡水平自我调整的机制,但较为微弱。
关键词:
FDI 经济增长 协整 向量误差纠正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新育 汪辉
本文运用广义最小平方法和处理面板数据的固定影响模型,利用我国各省市1995-2009年物质消耗指数、人均GDP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跨部门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的关系。其主要结论如下: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呈现正向关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去物质化。固定资产投资对物质消耗趋势在统计上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固定效应模型下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对于处理跨部门的时间序列数据有明显的效果,固定效应模型的省际差异项有效地刻画了物质消耗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省级差异。我国目前仍处于有形资产的积累阶段,为了达到发达国家的固定资产积累水平,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缺少。产业结构的差异会影响物质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强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再斌 匡霞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分析了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运用 1 994年到 2 0 0 3年的季度数据 ,实证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叶振宇 孙久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城乡差距状况总体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持续扩大。实证研究发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城乡差距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效应函数分析也表明,北京市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地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此外,经济增长受到城乡差距的冲击效应为负值,但并不显著。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协整检验 格兰杰检验 脉冲响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荆松 刘倩楠
文章建立了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三变量基于协整关系分析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因果关系、长短期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较低、城镇化率较大时会伴随着经济的加权增长;在保持经济的长期增长情况下,要从收入分配机制着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依靠城镇化的推动是无效的;城镇化的发展能很好的控制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君英 吴亚平 吴兆军
文章利用1979~2012年的时序数据与2012年各地区截面数据,运用统计方法与计量经济方法从全国及各地区两个层面实证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及其拐点的存在性问题。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在长期呈现显著的倒"U"曲线特征,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库兹涅茨拐点已经在2007年、2008年及2009年这3年出现,此后连续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从各地区来看,倒"U"拐点的出现时点为人均GDP达到4万元,GDP总额超过20 000亿元,以此为标准,真正出现拐点的只是少数东部省市。文章主要结论是:从全国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 李新波
对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具体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比较显著。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区域金融 经济增长 金融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