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9)
2023(15397)
2022(13252)
2021(12512)
2020(10323)
2019(23926)
2018(23567)
2017(45617)
2016(24428)
2015(27367)
2014(27417)
2013(27398)
2012(25412)
2011(23111)
2010(22952)
2009(21265)
2008(20560)
2007(17903)
2006(15860)
2005(14322)
作者
(71474)
(59538)
(58998)
(56621)
(38110)
(28495)
(26763)
(23327)
(22535)
(21051)
(20503)
(20028)
(19039)
(18946)
(18531)
(18368)
(17570)
(17146)
(16921)
(16920)
(14806)
(14647)
(14173)
(13509)
(13349)
(13237)
(13118)
(12719)
(12020)
(11692)
学科
(117523)
经济(117411)
管理(69779)
(65216)
(53044)
企业(53044)
方法(48392)
数学(42500)
数学方法(42085)
中国(29902)
(26681)
(25612)
(24478)
地方(24220)
业经(22859)
(19759)
贸易(19745)
(19181)
(18897)
农业(18332)
(16539)
(16343)
金融(16342)
环境(16308)
(16140)
理论(16109)
银行(16094)
(15726)
财务(15662)
财务管理(15638)
机构
大学(358549)
学院(353785)
(155799)
经济(152863)
管理(138160)
研究(127364)
理学(119672)
理学院(118315)
管理学(116426)
管理学院(115787)
中国(95055)
(76621)
科学(76609)
(68919)
(64448)
研究所(58935)
(55992)
财经(55632)
中心(55278)
业大(50963)
(50801)
(49445)
北京(48993)
经济学(48889)
(45855)
(45672)
师范(45252)
农业(43863)
经济学院(43831)
财经大学(41542)
基金
项目(240197)
科学(189562)
基金(177500)
研究(173765)
(155564)
国家(154370)
科学基金(131877)
社会(112665)
社会科(106894)
社会科学(106867)
基金项目(93590)
(89932)
自然(84952)
自然科(82970)
自然科学(82952)
自然科学基金(81520)
教育(78329)
(76728)
资助(73785)
编号(67959)
成果(55626)
(54306)
重点(53731)
(51550)
(49227)
国家社会(47655)
课题(46750)
教育部(46736)
创新(46069)
科研(45931)
期刊
(171158)
经济(171158)
研究(110140)
中国(65374)
学报(56815)
科学(53135)
管理(51723)
(51352)
(50613)
大学(42872)
学学(40561)
农业(35368)
教育(33401)
(30989)
金融(30989)
经济研究(29098)
技术(28836)
财经(28517)
(24554)
业经(24122)
问题(22260)
(18806)
技术经济(18564)
(18331)
世界(17545)
理论(16529)
图书(16336)
国际(16185)
科技(16125)
现代(15709)
共检索到524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士斌  王祯敏  
中国实现了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转变,该转变与人力资本积累阶段转变密切相关。各地10多年来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阶段性关联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初等教育)驱动了中国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随着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到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也变为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中高等教育);物质资本、人口红利对中国各阶段经济增长贡献都非常明显;高等教育虽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但在经济阶段性转变过程中,其贡献并未增强。因而,我国要对不同教育水平的劳动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初等文化劳动者的生产率;加快社会保障和城镇化建设,为中等文化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士斌  郭晓峰  
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增长存在多种关联机制。一方面,人力资本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要素效率(卢卡斯途径)的途径,而且可以通过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尼尔森—菲尔普斯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在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更突出,且高级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尼尔森-菲尔普斯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由不同阶段的人力资本驱动,即初等教育驱动着中国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中等教育则驱动着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的经济增长。研究还表明,虽然物质资本和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经济阶段性转变中并未显著变化,但他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非常大。因而,延续人口红利和转变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汤向俊  
本文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呈现资本深化的特征,引入人力资本积累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国的资本-产出比在1978~1994年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1994~1998年呈现上升趋势,1999~2003年出现缓慢下降趋势;1978年以来,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不断提高,并且由于存在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导致人均物质资本上升,但这种人均物质资本和资本-产出比的上升由于人力资本边际报酬递增的作用,使整个经济具有可持续的增长;物质资本积累是中国过去20多年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但在近几年有所改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洪涛  
将公共支出纳入人力资本的积累函数,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公共支出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1978-2008年中国各项公共支出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支出中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支出的最优配置比例,依赖于各项支出对人力资本的贡献,以及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公共支出中的最优配置不是一成不变,从工业化初期到中等收入国家,为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应从初期的公共设施建设支出逐步向教育和医疗支出倾斜;中国1994年的分税制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公共事业私有化改制导致了政府教育和医疗支出减少和经济建设性支出强化,这会损害长期的经济增长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海英  赵英才  
人力资本增长来源于知识、技能在劳动力个体上的累积。知识、技能在经济系统内的不同分配状态是人力资本选择均衡性增长或非均衡性增长的结果。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分配不均将直接导致人力资本存量的下降。在目前的中国,接受教育是人力资本增长的最主要手段。在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相同条件下,将受教育机会更多地分配给拥有更低人力资本的普通劳动力,是人力资本增长的有效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安  张望  
首先,在Romer(1986)、Lucas(1988)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四部门模型,将政府支出分为教育支出与生产建设支出,以分析政府支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得出了政府支出是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效力的发挥取决于各要素之间比例是否合适的结论。然后,利用1978~2006年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促进作用,政府支出与人力资本的形成存在着不确定的关系,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负向作用。因此认为,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只是单纯地依赖教育体系供给,缺乏"干中学"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婷   陈健生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通过提升地方品质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全国284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的需求视角出发,分析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使用系统GMM和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品质能够吸引劳动力流入,特别是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提高本地区创新型人才的集聚水平,促进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大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空间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西部地区城市和国家级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本文从地方品质的视角切入来解释城市经济增长问题,为探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产业转移、人力资本和中部经济增长的假定假设,利用安徽省1990-2006年的时序数据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对每个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取决与人力资本的积累;但是与理论分析不同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高中和大学程度人力资本的贡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邱伟华  景瑞琴  
本文建立了一个同时含有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积累及收入分布演化的内生增长模型,来研究人力资本积累、收入分布演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更高的初始收入差异将通过直接降低人力资本增长率与间接提高下一期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比这两个渠道对经济增长率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降低收入差异能获得更高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率,这将使得低收入国家有可能追赶上高收入国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代谦  别朝霞  
本文在一个两国内生增长模型中研究了发达国家FDI产业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问题。本文分析表明,发达国家FDI产业的选择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越强,发达国家则倾向于将更多更先进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FDI能否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只有辅之以较快速度的人力资本积累,FDI才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因此,普及和改善教育、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吸引FDI、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核心政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军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教育发展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回顾37年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教育变量的方法,拓展出体现教育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教育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实证估计了1978—2014年教育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4年期间,中国教育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平均提高约0.2311个百分点。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提高人力资本积累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是今后中国教育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祚祥  胡跃红  周丽  
中国近30年来的经济增长与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内在的联系。在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农民工"通过"干中学"积累了知识,并在流动中使之产生了溢出效应,同时农民在社区中积累的社会资本在流动过程中依托特有的流动方式得以延伸,降低了农民获取工作的信息成本与在城市生存的交易费用。"农民工"的非正规学习及其知识普及所导致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成为中国近30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源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佳峰  
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积累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2000年中国县级数据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通过教育而积累的人力资本存量的作用不容忽视。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男性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和女性接受教育的年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正向且显著,但前者贡献更大。此外,中国教育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在地区教育发展模式上,存在四种聚集模式,分别是H-H类型、L-L类型、H-L类型和L-H类型,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地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均衡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先明  秦开强  
本文比较分析1980—2011年20国集团(G20)各国的资本边际产出情况,发现中低收入国家的资本积累较高收入国家往往是有效率的,资本积累的过程很有可能就相伴着技术进步,因为新资本中往往蕴含着新技术。中国的资本边际产出在这些国家中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并且表现出长期稳定向上的趋势,没有出现明显的资本边际产出递减趋势。这意味着中国在资本快速积累的同时存在较快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中国离稳态资本水平的距离还很远,投资驱动增长仍具有很大的空间甚至是必要性,资本积累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心任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孔繁成  
文章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分析了税制结构和人力资本通过产生外部性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建立VAR模型和方差分解计量了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税制结构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