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0)
2023(11067)
2022(9152)
2021(8395)
2020(6669)
2019(15388)
2018(15203)
2017(28948)
2016(15072)
2015(16828)
2014(16723)
2013(16935)
2012(16459)
2011(15349)
2010(15471)
2009(14532)
2008(14075)
2007(12506)
2006(11606)
2005(11110)
作者
(44212)
(36732)
(36730)
(35271)
(23902)
(17652)
(16537)
(14370)
(14299)
(13156)
(13156)
(12176)
(12139)
(12015)
(11791)
(11500)
(10976)
(10706)
(10538)
(10082)
(9625)
(8970)
(8872)
(8650)
(8438)
(8437)
(8095)
(7928)
(7562)
(7308)
学科
(92401)
经济(92330)
管理(36611)
(35352)
方法(28393)
中国(28180)
地方(25507)
数学(25215)
数学方法(25103)
(24610)
企业(24610)
(21760)
业经(17783)
(16720)
贸易(16703)
(16159)
地方经济(15967)
农业(15101)
(15043)
(14020)
(13654)
金融(13654)
(13647)
(13524)
(13459)
银行(13443)
(13225)
环境(13044)
(10614)
(10287)
机构
学院(225447)
大学(225028)
(114904)
经济(113062)
研究(91649)
管理(80135)
中国(71496)
理学(67036)
理学院(66202)
管理学(65420)
管理学院(64988)
科学(50343)
(49538)
(48932)
(46684)
研究所(41897)
中心(39155)
财经(38019)
经济学(37991)
(35436)
(34652)
(33957)
经济学院(33928)
北京(32892)
(32529)
(30532)
师范(30267)
科学院(28322)
财经大学(28001)
业大(27781)
基金
项目(139507)
科学(111062)
研究(105334)
基金(102393)
(88952)
国家(88217)
科学基金(74541)
社会(71436)
社会科(67982)
社会科学(67973)
基金项目(52161)
(52041)
教育(46500)
(44063)
自然(43262)
资助(42747)
自然科(42246)
自然科学(42235)
自然科学基金(41533)
编号(40230)
(37446)
成果(33585)
(32207)
重点(32137)
发展(31361)
国家社会(31289)
(30844)
课题(29692)
中国(29399)
(28471)
期刊
(138847)
经济(138847)
研究(80105)
中国(51699)
(35001)
(34161)
管理(33181)
科学(31137)
学报(30642)
(26115)
金融(26115)
经济研究(24435)
大学(23973)
农业(23641)
教育(22889)
学学(22508)
财经(20383)
业经(20153)
技术(20120)
问题(18394)
(17932)
(16603)
世界(15762)
国际(15443)
技术经济(13308)
(13217)
经济问题(11583)
统计(11493)
商业(10653)
经济管理(10636)
共检索到372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石华军  楚尔鸣  
如果能够从需求和供给双侧发力,未来中国经济仍可以重回中高速增长之路。本文首先论证了中国经济增长依靠单纯需求侧管理的不可持续性,那么供给侧管理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重点揭示需求和供给双侧改革的思想溯源,以及欧美国家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研究发现,通过需求侧管理稳定经济增长,依靠供给侧的深化改革既兼顾了短期与长期发展,又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鼓励创业与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将是中国经济从超常规增长向正常增长收敛的路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为找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了解增长动力的演变规律,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解析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动态变化;同时运用DEA方法,从要素供给角度分析中国各地区劳动、资本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合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重角度,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特征和问题。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来源由前期的消费转变为出口后,近年来又转变为投资,而资本要素一直是中国各省市增长的主要要素驱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处在投资主导阶段,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伴随着效率下降等问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为找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了解增长动力的演变规律,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解析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动态变化;同时运用DEA方法,从要素供给角度分析中国各地区劳动、资本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合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重角度,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特征和问题。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来源由前期的消费转变为出口后,近年来又转变为投资,而资本要素一直是中国各省市增长的主要要素驱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处在投资主导阶段,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伴随着效率下降等问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为找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了解增长动力的演变规律,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解析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动态变化;同时运用DEA方法,从要素供给角度分析中国各地区劳动、资本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合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重角度,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特征和问题。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来源由前期的消费转变为出口后,近年来又转变为投资,而资本要素一直是中国各省市增长的主要要素驱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处在投资主导阶段,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伴随着效率下降等问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邵宇  
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靠传统的刺激投资和出口等需求侧的政策是不够的。当前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供给侧的改革,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以互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同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以提升有效要素供给的总量和质量,提高潜在增长率,改善供给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文军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实现预期目标,需要牢牢把握"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方针,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新经济,精准施策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创造有效供给,培育消费新动力,助推消费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增强并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芳  朱雅玲  
2015年中国GDP增速降至6.9%的25年新低,消费贡献率则创下66.4%的15年新高;一方面经济产能过剩、增长动力和支撑力不足;另一方面1.2亿人次的境外旅游和1.5万亿元的消费外流,两方面综合作用折射出有效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需错配是中国经济减速下行的重要根源。所以,强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挖掘需求侧蕴藏的消费潜力,双管齐下、不可偏倚地推进供需双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内外形势、政策初衷、内在动力、实施契机的内在逻辑,也是新常态下实现中高速增长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商玉萍  潘团  
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选取2000-2015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用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得到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并根据各要素的增长率和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是资本投入,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商玉萍  潘团  
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选取2000-2015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用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得到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并根据各要素的增长率和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是资本投入,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旭  
去年11月去瑞士巴塞尔参加BIS主办的央行研究工作会。会上,一位研究主管问我:你说中国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久?我说,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二十多年,还有巨大的潜力增长下去。中国的人均GDP才1200美元左右,比起发达国家的至少1万美元的人均GDP,还差得很远。即使在经济普查后,人均GDP也只是增至1500美元左右,差距还很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鹤  刘金全  顾洪梅  
本文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从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角度,描述和检验了国外总需求和总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检验结果表明,国外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拉动作用不仅是2003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为此,中国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仍然要将提高和保持国际贸易规模、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目标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红驹  汪川  
2015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通过灵活运用货币金融政策,中国成功抵御金融风险;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经济增长平稳减速;生产部门物价低迷,但避免了消费领域通货紧缩;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动力。2016年,全球经济有望继续缓慢复苏,但经济周期错配格局将加大经济下行风险。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需要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并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目标,保证经济增长运行在中高速的合理区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昆亭  龚六堂  邹恒甫  
本文建立内生资本利用和公共消费需求的单部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引入总劳动供给和消费需求的预期偏差所代表的不确定因素建立太阳黑子模型。我们的研究表明 ,在规模报酬不变技术条件下 ,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在较大的合理参数范围内仍存在稳定的吸引解。同单一生产技术冲击的基本实际商业周期模型比较 ,太阳黑子冲击对波动的贡献有限 ;实际冲击解释波动的主要部分 ;引入供给冲击改善了模型对消费的预测能力 ;引入供给冲击优于引入需求冲击。政策建议是 :改善劳动供给的关键在于从现行劳动政策和制度入手 (如户籍制度 ) ,优化劳动配置 ,提高劳动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黎开颜  陈飞翔  刘佳  
在构建一个双顺差约束条件下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的效应,对经济增长是否具有积极影响取决于条件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双顺差之间已经形成高度的相关性,双顺差的结构反映出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的潜在问题,同时,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顺差之间已经开始出现相互强化的关系,降低国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消极作用日趋明显,将会严重地增加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艳  王理  李雨佳  廖祖君  
数据要素已成为5大基础性生产要素之一,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需进一步明晰。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入手,建立数据要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模型,构建数据要素的产生路径和价值路径,并据此估算1999—2018年我国省级层面的新增数据要素价值。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明确了数据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双维驱动”作用,即数据要素既能通过自身的经济增长效应直接驱动经济增长,也能通过促进技术进步间接驱动经济增长。进一步,本文进行三项扩展性讨论,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大数据交易平台能够提升数据要素的规模价值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在省级层面,数据要素可以通过降低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1999—2018年数据要素的产出弹性呈“倒U型”演化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