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76)
2023(7144)
2022(5859)
2021(5366)
2020(4403)
2019(10129)
2018(9929)
2017(18900)
2016(9779)
2015(11195)
2014(11097)
2013(11407)
2012(11047)
2011(10167)
2010(10111)
2009(9625)
2008(9411)
2007(8224)
2006(7610)
2005(7185)
作者
(28323)
(23740)
(23702)
(22801)
(15371)
(11240)
(10667)
(9197)
(9093)
(8626)
(8322)
(7712)
(7709)
(7701)
(7701)
(7280)
(7036)
(6812)
(6788)
(6223)
(6129)
(5689)
(5640)
(5488)
(5465)
(5331)
(5038)
(4756)
(4721)
(4639)
学科
(70628)
经济(70583)
管理(28133)
(24567)
方法(23224)
数学(21369)
数学方法(21286)
(18567)
企业(18567)
中国(17535)
地方(15840)
(13418)
地方经济(12186)
(12184)
(11768)
贸易(11758)
(11450)
业经(10921)
(10362)
(10102)
环境(8960)
(8831)
金融(8831)
(8739)
银行(8734)
农业(8448)
(8411)
(8042)
(7985)
(7831)
机构
大学(153471)
学院(150879)
(85963)
经济(84834)
研究(61273)
管理(54055)
中国(49220)
理学(45722)
理学院(45195)
管理学(44774)
管理学院(44479)
(37222)
(32834)
科学(31121)
(30573)
经济学(29899)
财经(29575)
研究所(27401)
(27112)
经济学院(26718)
中心(25982)
财经大学(22019)
北京(21733)
(21384)
(20772)
(20130)
科学院(19226)
社会(17745)
研究中心(17599)
(17491)
基金
项目(92736)
科学(74557)
基金(71863)
研究(68493)
(62427)
国家(62030)
科学基金(52836)
社会(49406)
社会科(47157)
社会科学(47149)
基金项目(36551)
(31195)
自然(30660)
资助(30412)
自然科(29980)
自然科学(29973)
教育(29596)
自然科学基金(29477)
(26841)
编号(23935)
(22959)
国家社会(22847)
中国(22468)
(21554)
重点(21258)
教育部(20301)
成果(20180)
(19624)
经济(19459)
人文(19152)
期刊
(99475)
经济(99475)
研究(54726)
(29359)
中国(29332)
管理(22459)
科学(19996)
学报(19384)
经济研究(18574)
(18441)
财经(16645)
(16478)
金融(16478)
大学(15579)
学学(14934)
(14633)
问题(13268)
(12945)
农业(12784)
世界(12445)
技术(12092)
国际(11891)
业经(11160)
技术经济(9721)
统计(8892)
经济问题(8159)
(7676)
教育(7450)
(7223)
经济管理(7172)
共检索到244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吹风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短期回调处于正常范围,全年增速仍可高达9%以上。未来经济增长将逐步放慢,但在合理区间内。所以,对硬着陆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钢明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引起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全社会用电量、铁路运输量等指标来看,经济形势的下滑程度较大程度低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持续下滑的经济对企业经营、政府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和就业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不利于当前政府所提倡的产业结构转型的顺利实施。本文就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分析估测,认为原因并非潜在增长率的下移,而是由于政策失误所致。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龙静  吕四海  
近年来,央行一直采用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力图通过促进投资来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扭转经济增长乏力、物价持续下降的不景气局面,但效果并不明显。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经济已处于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之中。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首先对我国货币政策和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流动性陷阱"并不能解释实际情况;接着把国有部门和私人部门区分开来分析其资本收益和投资量的关系,发现投资扭曲(即资本没有流向收益最高的部门)是造成投资后劲不足的瓶颈;最后分析了投资扭曲的危害和成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2015年货币政策偏于宽松,突出表现为超预期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偏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稳增长"创造合理的流动性环境和低利率环境。但是超预期的信贷对经济刺激效果下降;信贷资金流向加剧产业结构矛盾;部分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助涨助跌;部分信贷资金参与套利套汇的"财务游戏";频繁的降准降息向外界传递错误信号,加大资本外流压力。展望2016年,在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调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货币政策从"松紧适度"转为强调"灵活适度",灵活运用调整基准利率传递央行货币政策信号,灵活降准以对冲基础货币缺口,灵活运用结构性金融工具补充流动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安世  
自前古典经济学时代开始,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的概念、表现形式、本质特征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该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简要回顾,认为物质财富的数量增多、质量提升与结构改善,是经济增长的三个具体表现形式,而基于供需匹配的物质财富持续形成的过程,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本质。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认为中国要实现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首先要在宏观上制定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以国家力量推动该发展战略的实施;其次要以体制改革为中心,将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安世  
文章在梳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基于供需匹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经验、当前现状、国际视野与现实国情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指出基于二八定律的逆向操作,一方面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激活沉淀需求,促进供需平衡,或许是破解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根本之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世锦  
增长阶段的变化是一个表面现象,背后是经济结构要发生变化,增长动力要发生变化,需要培养新的增长动力我们每年都在讨论宏观经济形势,但是每年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爬山,有时候是在山脚下,有时候在往上爬,有时候已经到了山顶上。到了山顶上以后,风光相当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安世  
文章在梳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基于供需匹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经验、当前现状、国际视野与现实国情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指出基于二八定律的逆向操作,一方面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激活沉淀需求,促进供需平衡,或许是破解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根本之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安世  
自前古典经济学时代开始,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的概念、表现形式、本质特征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该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简要回顾,认为物质财富的数量增多、质量提升与结构改善,是经济增长的三个具体表现形式,而基于供需匹配的物质财富持续形成的过程,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本质。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认为中国要实现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首先要在宏观上制定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以国家力量推动该发展战略的实施;其次要以体制改革为中心,将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后要集聚政策优势,鼓励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行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现祥  李小平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我国改革的共识,但从政府主导换到市场决定这个"挡",存在一定阻力。经济要换挡成功,首先必须是"制度换挡"。经济增速下行,更增加了换挡难度,而且经济增速下行也可能成为抵制"制度换挡"的理由。我国经济下行"制度换挡"主要体现为三方面:一是在投资和产业发展上,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二是在研发投入和创新上,要由自上而下的创新为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创新为主。三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要把地方政府之间的寻租竞争转变为地方政府之间创新的竞争,这种竞争既有科技、实业方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竞争。这三方面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铿  
2014年2月2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与稳中求进的相互关系"。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贺铿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国际经济形势较好、国内通胀压力减弱、畸形消费调整接近到位的有利形势,也面临财政扩张受限、金融风险尤存、遗留后遗症等不利条件。2014年如能解决好扩大内需相关问题,稳步推进改革,就有望使经济增速达到8%。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颖一  
2014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下滑到7.4%,为1990年以来最低。如果考虑中长期因素,大致有三类原因:第一,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7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增长的规律是潜在增长率与人均收入成反比。在摆脱贫困陷阱之后,低收入经济对应高的潜在增长率,中等收入经济对应中的潜在增长率,而高收入经济对应低的潜在增长率。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和剩余劳动力的减少,潜在增速必然下降。但是,定量下降数字则需要科学、细致的研究。第二,经济中结构扭曲的纠正。在同一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中原  
本文对2012年我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增长速度约为8.5%的预测,对三大需求增长态势做了"一快两慢"的判断,并认为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可望增强;同时,文章分析了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其必然趋势,并指出需要关注的六个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或基调不需做大的调整等六项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游士兵  段晓璞  
本文旨在探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速的稳健性,看其能否守住底线6.5%。首先采用潜在产出法对中国1979—201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率、能力实现率改善四个方面,利用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存量、劳动力在1978—2015年的相应数据,使用隐性变量法和HP滤波方法分别测算出1979—2015年技术进步与能力实现的增长率。然后结合使用时间序列预测法和情景分析法,预测出各动力因素未来五年在不同情形下的年均增长率,进而预测出"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年均增速。预测结果表明,只有在乐观情形下中国在"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年均增速才能守住底线6.5%。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先溥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也正面临"三期"叠加的影响,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速的变化,本文给出了全新的思维和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