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3)
2023(10874)
2022(9011)
2021(8213)
2020(6893)
2019(15575)
2018(15376)
2017(29037)
2016(15605)
2015(17794)
2014(17786)
2013(17739)
2012(16921)
2011(15637)
2010(15785)
2009(15312)
2008(14893)
2007(13431)
2006(12410)
2005(11881)
作者
(44686)
(37564)
(37466)
(35967)
(24013)
(17728)
(16850)
(14471)
(14274)
(13357)
(13254)
(12427)
(12302)
(12278)
(12144)
(11647)
(11081)
(10906)
(10884)
(10296)
(9832)
(9055)
(8906)
(8662)
(8517)
(8465)
(8285)
(8030)
(7523)
(7318)
学科
(87963)
经济(87853)
管理(48930)
(41561)
(33239)
企业(33239)
方法(29295)
数学(26123)
数学方法(25923)
中国(24100)
(19738)
地方(19315)
(19237)
(18763)
业经(16749)
(15061)
贸易(15048)
(14813)
(14667)
(13815)
(13815)
银行(13804)
(13335)
(13316)
金融(13314)
地方经济(13238)
环境(12644)
农业(12326)
体制(10704)
(10430)
机构
大学(236765)
学院(232740)
(117311)
经济(115322)
研究(88459)
管理(85377)
理学(71695)
中国(70896)
理学院(70877)
管理学(70052)
管理学院(69588)
(55949)
(50337)
科学(46343)
(43744)
财经(43099)
中心(39405)
(39125)
经济学(39124)
研究所(38799)
(36097)
经济学院(34852)
北京(32824)
(32246)
财经大学(31828)
(31500)
(28993)
师范(28782)
(27485)
业大(27291)
基金
项目(143659)
科学(115214)
基金(108586)
研究(107990)
(93607)
国家(92912)
科学基金(79645)
社会(74849)
社会科(71242)
社会科学(71230)
基金项目(55536)
(51337)
教育(48663)
自然(46935)
自然科(45848)
自然科学(45836)
自然科学基金(45083)
资助(45013)
(43740)
编号(40446)
成果(35081)
(34464)
国家社会(33214)
重点(32809)
(32254)
(31982)
教育部(30530)
中国(30290)
课题(29235)
人文(29081)
期刊
(139526)
经济(139526)
研究(82937)
中国(51466)
(44163)
管理(35629)
科学(31234)
学报(30935)
(30438)
(27408)
金融(27408)
大学(25045)
财经(23714)
经济研究(23698)
学学(23443)
教育(21255)
(20646)
农业(19816)
技术(19521)
问题(18453)
业经(17854)
(16886)
世界(15331)
国际(15200)
技术经济(13225)
统计(11771)
经济问题(11380)
(10694)
经济管理(10477)
改革(10404)
共检索到382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现祥  李小平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我国改革的共识,但从政府主导换到市场决定这个"挡",存在一定阻力。经济要换挡成功,首先必须是"制度换挡"。经济增速下行,更增加了换挡难度,而且经济增速下行也可能成为抵制"制度换挡"的理由。我国经济下行"制度换挡"主要体现为三方面:一是在投资和产业发展上,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二是在研发投入和创新上,要由自上而下的创新为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创新为主。三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要把地方政府之间的寻租竞争转变为地方政府之间创新的竞争,这种竞争既有科技、实业方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竞争。这三方面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颖一  
2014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下滑到7.4%,为1990年以来最低。如果考虑中长期因素,大致有三类原因:第一,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7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增长的规律是潜在增长率与人均收入成反比。在摆脱贫困陷阱之后,低收入经济对应高的潜在增长率,中等收入经济对应中的潜在增长率,而高收入经济对应低的潜在增长率。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和剩余劳动力的减少,潜在增速必然下降。但是,定量下降数字则需要科学、细致的研究。第二,经济中结构扭曲的纠正。在同一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态势,宏观政策与微观经营都应正视这种转变,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目前所发生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指标以来,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现状和走势的担忧不断升温,各种对策、建议也是南辕北辙。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呈现相对平稳的态势,已经或者将要进入新的增长轨道,宏观政策、微观经营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邓玲  刘安凤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新目标,对就业的关注从量的提高逐步转到质的改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对就业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对滞后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向景  魏升民  温丽萍  
日本、韩国的历史数据表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税收增速超GDP增长;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时期,经济增速与税收增速分别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经济增速下降幅度更大;经济转为低速增长时期,经济增速与税收增速继续下降,且税收增速下降幅度大于经济增速下降幅度。日本、韩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共性特征之一,是税收增速具有明显的台阶式下移效应,这与我国经济增速与税收增速转换的实际情况相似。建议提速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直接税领域改革力度,同时加大供给侧减税降费力度,整体降低市场主体的税费负担,为我国经济与税收可持续增长创造良好条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树成  
本文的分析提出: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有望触底;2016-2020年,经济增速有望止跌企稳,并适度回升。本文首先回顾了2010年第一季度之后,GDP季度增长率连续19个季度的回落过程,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速度换挡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也有人把新常态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对此,应予高度重视,因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将会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防止经济增速一路下行的对策,即寻找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持久的力量。本...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伟  金朝辉  赵静梅  
研究目标:分析中国经济波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溢效应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反向冲击效应。研究方法:运用跨国静态面板模型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外溢效应,并基于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进行动态冲击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冲击对独联体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影响最大,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最小;中国经济波动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而对西亚地区特别是产油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波动,对中国均存在一定的反向冲击效应,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的经济冲击,对中国实际GDP的影响最大,西亚地区次之,中亚地区最小。研究创新:对中心国家经济波动的传递渠道进行了梳理。将中国设定为中心国家,研究了中国经济波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溢效应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反向作用。研究价值: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针对性地发展双边贸易提供了依据;解释了为何增强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安世  
文章在梳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基于供需匹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经验、当前现状、国际视野与现实国情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指出基于二八定律的逆向操作,一方面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激活沉淀需求,促进供需平衡,或许是破解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根本之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安世  
自前古典经济学时代开始,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的概念、表现形式、本质特征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该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简要回顾,认为物质财富的数量增多、质量提升与结构改善,是经济增长的三个具体表现形式,而基于供需匹配的物质财富持续形成的过程,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本质。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认为中国要实现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首先要在宏观上制定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以国家力量推动该发展战略的实施;其次要以体制改革为中心,将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安世  
文章在梳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基于供需匹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经验、当前现状、国际视野与现实国情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指出基于二八定律的逆向操作,一方面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激活沉淀需求,促进供需平衡,或许是破解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根本之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世锦  
增长阶段的变化是一个表面现象,背后是经济结构要发生变化,增长动力要发生变化,需要培养新的增长动力我们每年都在讨论宏观经济形势,但是每年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爬山,有时候是在山脚下,有时候在往上爬,有时候已经到了山顶上。到了山顶上以后,风光相当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安世  
自前古典经济学时代开始,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的概念、表现形式、本质特征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该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简要回顾,认为物质财富的数量增多、质量提升与结构改善,是经济增长的三个具体表现形式,而基于供需匹配的物质财富持续形成的过程,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本质。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认为中国要实现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首先要在宏观上制定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以国家力量推动该发展战略的实施;其次要以体制改革为中心,将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后要集聚政策优势,鼓励优势集聚导向的经济行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吹风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短期回调处于正常范围,全年增速仍可高达9%以上。未来经济增长将逐步放慢,但在合理区间内。所以,对硬着陆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铿  
2014年2月2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与稳中求进的相互关系"。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贺铿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国际经济形势较好、国内通胀压力减弱、畸形消费调整接近到位的有利形势,也面临财政扩张受限、金融风险尤存、遗留后遗症等不利条件。2014年如能解决好扩大内需相关问题,稳步推进改革,就有望使经济增速达到8%。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天勇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商品生产和服务形成的GDP的分配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比例在持续下降,政府分配的比例在持续上升;国有企业创造和分配GDP在比例上下降后,进入21世纪之后开始又在回升,但其容纳的就业比率却在下降,导致所分配的GDP要么形成企业的收入和资本,要么形成政府收缴的利润;而对GDP的另一个分配走势是,银行和其他借贷的利润率越来越高,分配规模越来越大。三者的挤压力,从国民收入分流来看,不断地挤出相应城乡居民和民营企业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流量。这种分配格局致使我国经济的消费和投资能力减弱,增长速度下降,使国民经济增长中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拉动力越来越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