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2)
- 2023(7280)
- 2022(5933)
- 2021(5536)
- 2020(4514)
- 2019(10328)
- 2018(10199)
- 2017(19306)
- 2016(10012)
- 2015(11514)
- 2014(11168)
- 2013(11617)
- 2012(11340)
- 2011(10831)
- 2010(10675)
- 2009(9935)
- 2008(9510)
- 2007(8376)
- 2006(7764)
- 2005(7443)
- 学科
- 济(72358)
- 经济(72313)
- 方法(25003)
- 管理(24263)
- 数学(23195)
- 数学方法(23122)
- 业(19202)
- 中国(18493)
- 地方(16177)
- 企(13716)
- 企业(13716)
- 地方经济(12256)
- 贸(12232)
- 贸易(12217)
- 易(11914)
- 农(11639)
- 业经(10922)
- 学(10439)
- 制(10133)
- 财(10014)
- 融(9865)
- 金融(9865)
- 银(9509)
- 银行(9506)
- 行(9248)
- 环境(9101)
- 关系(8341)
- 发(8329)
- 农业(7762)
- 体(7648)
- 机构
- 大学(158019)
- 学院(153293)
- 济(89650)
- 经济(88395)
- 研究(63894)
- 管理(54371)
- 中国(52844)
- 理学(45785)
- 理学院(45225)
- 管理学(44785)
- 管理学院(44483)
- 财(37568)
- 京(33486)
- 经济学(31985)
- 科学(31871)
- 所(31663)
- 财经(30069)
- 经济学院(28695)
- 研究所(28566)
- 中心(27978)
- 经(27706)
- 财经大学(22542)
- 北京(22314)
- 院(22011)
- 江(20869)
- 科学院(19748)
- 范(18878)
- 农(18830)
- 师范(18774)
- 社会(18726)
- 基金
- 项目(94773)
- 科学(76319)
- 基金(73748)
- 研究(70807)
- 家(63848)
- 国家(63458)
- 科学基金(53803)
- 社会(51413)
- 社会科(49119)
- 社会科学(49110)
- 基金项目(37174)
- 资助(31572)
- 教育(30998)
- 省(30956)
- 自然(30394)
- 自然科(29713)
- 自然科学(29705)
- 自然科学基金(29247)
- 划(27313)
- 编号(24799)
- 国家社会(23983)
- 部(23899)
- 中国(23330)
- 发(22058)
- 重点(21569)
- 教育部(21368)
- 成果(21008)
- 济(20345)
- 经济(20191)
- 人文(19899)
共检索到252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肖立晟 杨娇辉 李颖婷 朱昱昭
本文采用随机波动时变系数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与央行干预,对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整体预期和机构个体预期异质性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对汇率预期的影响相对有限,而央行干预冲击持续性更长,会显著强化汇率预期。在以外推或适应性预期参与者个体为主导的外汇市场,宏观经济基本面对个体预期异质性的影响不显著。央行干预则通过在市场释放维持汇率稳定的信号,使市场参与者统一形成单边预期,降低了预期异质性。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降低外汇市场干预,使人民币汇率波动反映更多宏观经济基本面信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振 魏谙书 李洋洋
本文选用七个主流基本面模型,利用2005年8月至2016年12月间数据建立美元、日元、英镑、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预测模型,检验经济基本面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测效果。预测结果表明:纳入实际汇率的基本面模型,人民币汇率的预测效果显著提高;在所有预测期限,基本面模型的可预测性均不弱于随机游走模型;基本面模型的短期预测能力较好,中长期预测能力较差;日元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预测效果均好于欧元和英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泽广 Man-Wah Luke Chan
测算方法的差异使得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的不同研究的测度结果大相径庭。本文借鉴新近研究,引入生产率和国外净资产变量,采用经常账户缺口法、基本行为均衡方法的误差修正模型和ML-ARCH模型测度了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区间;并探讨了决定均衡汇率变化的基本面因素。结果证实人民币被低估的水平并不十分显著,生产率的提升、贸易条件变化和增长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外汇储备是决定均衡汇率变化趋势的关键基本面因素;均衡汇率变化的估值效应能够显著影响国外净资产水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峰 陈华
本文从交易者预期具有异质性特征的微观假定入手,考察交易者异质性预期及其交易行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央行干预对异质性交易者行为的影响效力,为理解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理提供进一步的依据。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预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扩大的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期间,央行干预强度的减弱,提高了技术分析者保持原来特征的概率和其相对于基本面分析者的比重。据此,本文认为,从市场机理的角度来看,央行干预强度的减弱,及其所导致的外汇市场中持有不断加强升值预期的技术分析者占主导地位等因素是推动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扩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预期异质性 央行干预 人民币汇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彩虹 王晓丹
在行为均衡汇率理论的基础上,选择对美净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广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利率作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面因素,进行协整和方差分析。协整回归结果表明:在长期,广义货币供给量和对美贸易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弹性大于对美贸易量的弹性。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美贸易量对人民币汇率的贡献程度却大于广义货币供给量对人民币汇率的贡献程度。
关键词:
贸易顺差 ADF检验 协整检验 方差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贵川 李艳丽
本文选取五个主流的汇率基本面模型,使用2005年汇改后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汇率数据进行样本内拟合和样本外预测,并通过计算损失函数和SPA统计量比较五种模型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随机游走模型短期内具有更优的预测能力,但中长期内,汇率基本面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能力;总体来讲,汇率基本面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随机游走模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汇率失联之谜";对不同的货币,具有最优预测能力的模型不同。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邹宏元
2005年7月以来,我国实行了新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此,本文研究了在这种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关系。研究发现,中美汇率不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而是吸收冲击的稳定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新变化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平 李凯
汇率与宏观经济基本面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谜。本文首次利用汇改后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间53个月度数据建立人民币/美元汇率的预测模型,通过区分模型的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和模型的预测能力(forecasting ability)两个预测指标,考察了人民币/美元汇率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宏观汇率模型均具有可预测性,但是预测能力却显著不同;货币模型、非抛补套利模型和购买力平价模型预测能力并不强于随机游走模型,而泰勒模型却明显优于随机游走模型。汇改后人民币/美元的汇率变动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关系最显著:通胀率上升,人民币就有明显升值趋势。基于此,我们...
关键词:
货币模型 泰勒规则 样本外预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英辉
宏观基本面新闻是否对人民币汇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市场化进程中的人民币即期汇率与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NDF汇率为例,考察了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中美两国基本面新闻对人民币/美元日汇率变化的影响。发现:样本期内基本面新闻对即期汇率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受制度层面因素约束,影响程度较低,基本面新闻对即期汇率变化的解释力只有5%左右。通过对市场化的人民币NDF汇率的考察发现,基本面新闻对汇率变化的影响程度有所提高(8%)。尽管如此,从两个市场来看,汇率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其他因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政
目前,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吁越来越多,人们普遍认为人民币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加剧了全球经济的衰退,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认为目前人民币不宜升值,汇率制度应该有所调整,应坚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 升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伯平
从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为了扭转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低迷和物价持续下滑的通货紧缩态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然而收效并不明显。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收效不大的情况下,国内外投资者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到人民币汇率适度调整的政策上。那么,我国现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困境何在?人民币汇率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到底如何?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杰
作为调节对外经济的价格杠杆 ,人民币名义汇率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稳中有升 ,但却并未恶化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 ,这是因为政府通过出口退税这一财政政策引起的实际汇率贬值 ,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升值的负面影响 ,从而取代汇率政策对经济外部均衡的调节功能。在对这两种外部均衡政策工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并结合当前出口下滑的严峻形势。本文指出 :当前单纯依靠财政税收政策调节外部均衡的机会成本相当大 ,为适应WTO市场化要求 ,应该转向更为灵活的弹性汇率制 ,逐步放松对汇率政策的束缚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搭配 ,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的外部均衡。
关键词:
汇率政策 出口退税 外部均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席钰
境内外人民币汇率走势基本一致且价差维持在较小范围内,但在某些特殊阶段,出现了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大幅偏离的情况。在价差收敛过程中,央行干预发挥了重要作用。央行对价差的干预效果取决于汇率预期类型及其导致的资本流动特征。均衡值回复预期下,境内外汇率自动收敛;适应性预期下,央行干预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引发市场过度反应;理性预期下,央行需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从而充分对冲投机资本流动。从实践看,不同时期境内外人民币市场参与主体的预期类型不同,央行应因地制宜决定是否对价差过大实施干预。
关键词:
汇率价差 预期 央行干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克
基于汇率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二值因变量模型,检验了美国经济失衡对美元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当美国经济同时陷入内外部失衡时,美国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贬值的概率将提高23-32%。这意味着,在美国经济遇到问题时,美国就可能会要求贸易伙伴国的货币升值,这与其他国家的货币是否低估无关。通过构建含有升值压力的宏观开放经济模型,本文研究了不同汇率体制下升值压力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两种体制下,升值压力都会导致实际汇率升值和利率下降。但是,固定汇率体制下的经济倾向于出现过热,而浮动汇率体制下的经济则容易出现收缩。实证结果证实了上述分析。从2000年第1季度到2011...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宪 付英俊
本文在分析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影响汇率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5年7月—2014年12月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和货币政策操作对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水平变动均产生合意的影响,实际干预对汇率的效力强于口头汇率沟通,而口头汇率沟通对汇率预期的效力强于实际干预。口头汇率沟通降低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波动,实际干预却加剧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波动。书面汇率沟通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水平变动与波动率均无显著影响。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均有着显著影响。进一步发现,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影响显著增强。人民币单边预期会弱化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的效力,而双向预期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的有效性。口头汇率沟通的时滞较短,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央行应加强汇率沟通在管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并应当关注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
关键词:
汇率沟通 实际干预 人民币汇率 汇率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