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2)
2023(14580)
2022(12540)
2021(11855)
2020(9751)
2019(22481)
2018(22136)
2017(42291)
2016(22739)
2015(25766)
2014(25658)
2013(25775)
2012(23863)
2011(21988)
2010(21821)
2009(20087)
2008(19443)
2007(16632)
2006(14870)
2005(13271)
作者
(66383)
(55115)
(54551)
(52319)
(35370)
(26280)
(24831)
(21674)
(21014)
(19570)
(18820)
(18651)
(17522)
(17512)
(16997)
(16988)
(16398)
(15853)
(15752)
(15594)
(13684)
(13507)
(13045)
(12526)
(12342)
(12280)
(12040)
(11766)
(11076)
(10767)
学科
(113037)
经济(112925)
管理(64381)
(57390)
(47137)
企业(47137)
方法(45530)
数学(39895)
数学方法(39514)
中国(28620)
地方(25133)
(24290)
(23015)
业经(21757)
(21689)
(19046)
贸易(19033)
(18450)
(16966)
环境(16617)
农业(16423)
(16128)
地方经济(15618)
理论(14846)
(14700)
金融(14698)
(14249)
银行(14214)
(13711)
(13602)
机构
大学(336106)
学院(331056)
(145428)
经济(142604)
管理(130517)
研究(119523)
理学(113137)
理学院(111796)
管理学(110042)
管理学院(109432)
中国(88868)
(72479)
科学(71561)
(62092)
(59858)
研究所(54689)
中心(51773)
财经(50553)
(48638)
北京(46690)
(46139)
业大(46076)
(45993)
经济学(45166)
(44387)
师范(44060)
(43646)
经济学院(40439)
农业(38002)
财经大学(37673)
基金
项目(225776)
科学(178523)
基金(166266)
研究(165343)
(144762)
国家(143640)
科学基金(123115)
社会(106814)
社会科(101335)
社会科学(101309)
基金项目(87849)
(84312)
自然(78809)
自然科(76933)
自然科学(76916)
自然科学基金(75523)
教育(74676)
(72210)
资助(68955)
编号(65540)
成果(53296)
(51018)
重点(50366)
(48866)
(45954)
课题(45196)
国家社会(44740)
教育部(43965)
创新(43007)
科研(42702)
期刊
(161731)
经济(161731)
研究(104364)
中国(60880)
学报(50124)
管理(49012)
科学(48380)
(44689)
(43679)
大学(37945)
学学(35615)
教育(33654)
农业(30936)
技术(27686)
(27202)
金融(27202)
经济研究(27156)
财经(25421)
业经(23038)
(21886)
问题(20891)
技术经济(17447)
(17047)
图书(16636)
世界(16594)
(16454)
理论(15684)
资源(15514)
国际(15180)
现代(15145)
共检索到491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樊杰,张文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研究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迅速复兴,产生了被称为"新区域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导向。文章介绍了"新区域主义"出现的背景,论述其特点及理论渊源,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发展脉络与新动向和政策导向,最后评述了"新区域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道  樊杰  
2009年3月13日16时46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九三学社杰出社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原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地理学报》原主编、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传钧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家伟  
我刊主编,李小建教授最近出版了86万字的专著《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探索》(科学出版社,2016.1)。新作凝结了作者30余年学术积累的探索、体会与思考。作者从中国独特的国情出发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全书共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探索、农户地理研究、公司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小尺度研究和区域研究等5篇48章,贯穿了问题导向的研究思维,体现了浓厚深情的人文关怀,反思了过去较为普遍的"引入国外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曙光  杨晓昕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促进集聚是区域政策中促进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但与自发产生的集聚相比,区域政策指导下形成的集聚其知识溢出水平低且创新成果不显著。本文借助产业营销与采购(IMP)学说丰富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创新政策内涵,明确了"产业集聚、社会资本、知识与创新"等区域创新政策实施中的关键概念,有助于推动政策在区域组织层面上准确实施。本文建议区域政策关注集群各成员间的资源交互过程,鼓励集群中经济个体通过共同项目的实践促使知识接纳与吸收,并结合自身的社会资本进行再创造以形成良性创新循环,促使经济活动中的思想与研发成果在更大范围的商业活动中产生创新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曙光  杨晓昕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促进集聚是区域政策中促进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但与自发产生的集聚相比,区域政策指导下形成的集聚其知识溢出水平低且创新成果不显著。本文借助产业营销与采购(IMP)学说丰富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创新政策内涵,明确了"产业集聚、社会资本、知识与创新"等区域创新政策实施中的关键概念,有助于推动政策在区域组织层面上准确实施。本文建议区域政策关注集群各成员间的资源交互过程,鼓励集群中经济个体通过共同项目的实践促使知识接纳与吸收,并结合自身的社会资本进行再创造以形成良性创新循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卫东  金凤君  张文忠  贺灿飞  刘志高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用"以任务带学科"来概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派"经济地理学。近年来,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表现为:规划导向、综合导向、"区域主义"、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愈来愈普遍、国际化趋势明显。在研究方向上,除了传统优势领域得到强化外,出现了若干新的研究方向,包括功能区划分、能源与碳排放、全球化与外资外贸、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以及农区地理与农户区位研究等。在人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新因素与新格局,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全球化、跨国公司及外资,交通运输地理与空间组织,资源型城市及老工业城市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海洋经济地理,地域空间规划方法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在国家重大地域空间规划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包括主体功能区划、东北振兴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部崛起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生态区域建设规划,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等重点区域规划。未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既拥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理论总结和人才培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滨  邓祖涛  梁慧  毛焱  
新经济地理学(NEG)诞生伊始就与正统经济地理学(PEG)存在诸多分歧。正统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传统区位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学是对古典区位论的继承与创新。二者均重视区域空间研究,但无论是方法论还是关注的区域尺度,都有所不同。在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和认可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陡然提升,为二者在经济政策的空间转向、区域空间研究的政策转向、空间尺度的趋近以及特定研究对象等方面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陆大壮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研究的核心问题。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这是经济地理学对象讨论中的实质性问题,也是关系经济地理学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界盛行的观点,认为生产或生产力布局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对于布局这个概念,大多数经济地理工作者是作为动名词理解的,既包括个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平军  王颖  
外部性是经济学对"市场失灵"现象的一个解释,现已成为人-地关系领域中用于揭示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等公共物品日益恶化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但立足于抽象空间的理论基础使其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时显得苍白无力。"真实地理空间"是由"产权区域"组成的具体地理空间,"产权区域"即经济行为主体,亦存在不受市场交易制度制约的外部作用和外部影响,即区域外部性,可以通过判断外部性的作用区域、作用方向、范围和空间格局,进而得到区域政策方面的成果,用于弥补经济学研究的不足。针对当前由于数据难以获取、考察手段缺乏而使地理学区域外部性研究处于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可以以经济核心地发展的"地理扩散"为切入点展开分析,这是因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崎正义 ,谭慕蕙  
前言笔者在大学期间专攻地理学。以后又立即进入建设省计划局(当时是建设院总务局)从事区域规划工作十三年有余。后来转到国土地理院,主要是为区域规划、国土开发、保护搞地图绘制工作,已达十七年之久。现在,工作于(财)日本地图中心,兼作国土厅国土审议会的特别委员,并同三全综(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重新评价的工作也有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卫东  郑智  
中国经济地理学走过了独特的发展道路,通常被划分为"实践派"。在国家实力和科研实力增强、学术评价体系变化和年轻一代学者教育背景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地理学在过去二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国际化。文章从研究主题对比、学者的国际活跃度、所发表英文论文的特征等方面,系统揭示中国经济地理学国际化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共同话题,如全球化、集聚与集群、创新、演化经济地理。同时,中国经济地理学者在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术组织和期刊任职、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越来越活跃,正在走进国际经济地理学术舞台的中央。此外,中国经济地理学者发表英文论文的数量在过去十多年中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但是在发表论文20篇以上的期刊中,近一半是环境类期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自然科学化倾向,也体现了现有学术评价体系的负面效果。总体上,中外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平行线"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努力克服才能让基于中国经验产生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全球知识体系的发展,提高国际学术话语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罗庆  祝英丽  
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目标对象的相似性及理论观点上的互相借鉴使得其特殊性渐渐模糊起来。为此,文章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研究组分、研究内容层次、哲学思维等三个方面分析两者间的差异。在研究组分上,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研究可分为经济地理学独有部分(经济活动的地理基础、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区域经济学独有部分(区域专业化、产业集聚等)和两学科共有部分(经济活动区位、经济空间相互作用等);在研究内容上,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圈层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在地表的投影,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圈层内不同经济体间的关系;在哲学思维上,经济地理学以归纳为主,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而区域经济学以演绎和数学推理为主,强调经济效果的最优化。以上分析有助于理清两学科间的实质差异,从而在相互学习中促进两学科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才  
学科的性质与任务是任何学科发展首先面临的,也是经常关注的问题。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学科的发展必须继承地域性、综合性与地域综合思想的地理学传统。区域经济地理学又是地理学中非常年轻而又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一是说明这门学科富有活力,面对当今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发展活力很大;二是要在学科交叉渗透过程中,搞清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联系与区别,以便更自觉地发展地理科学。在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引进、消化与吸收的关系和学科建设与参与实践关系。文本对"新经济地理学"进行了评析,认为"新经济地理学"是主流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新发展,但不是主流经济地理学的新发展。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与模型和一些新的概念有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但须经过消化、吸收、改造,使它变为地理学的理论内容方有意义。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之立足于世界科学之林;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增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任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Б.Н.謝米夫斯基  張文奎  張曉天  
1951—1953年间"在哲学问题"杂志上展开了对经济地理学理论问题的争论,其中特别是揭露了所谓"区域学派"的巨大原则性的错误,该学派的根本立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抵触的。特别奇怪的是:任何一个"区域学派"的拥护者也没敢参加这次争论。显然,在哲学杂志的篇幅上,揭露了他们理论观点之荒谬。但是,仍然如故,"区域学派"的拥护者们对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