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09)
- 2023(8440)
- 2022(7059)
- 2021(6547)
- 2020(5338)
- 2019(12333)
- 2018(12019)
- 2017(22383)
- 2016(11887)
- 2015(13650)
- 2014(13303)
- 2013(13667)
- 2012(13427)
- 2011(12807)
- 2010(12853)
- 2009(12108)
- 2008(11866)
- 2007(10516)
- 2006(9725)
- 2005(9010)
- 学科
- 济(79524)
- 经济(79459)
- 管理(28690)
- 方法(26628)
- 业(25699)
- 数学(23743)
- 数学方法(23589)
- 中国(20311)
- 地方(19630)
- 企(18338)
- 企业(18338)
- 农(15808)
- 学(14584)
- 贸(13942)
- 贸易(13934)
- 地方经济(13783)
- 易(13493)
- 业经(13407)
- 制(10899)
- 农业(10894)
- 财(10750)
- 环境(10737)
- 融(10713)
- 金融(10712)
- 银(9764)
- 银行(9748)
- 行(9567)
- 发(9419)
- 和(9292)
- 关系(8823)
- 机构
- 大学(194179)
- 学院(189551)
- 济(99086)
- 经济(97668)
- 研究(79548)
- 管理(66807)
- 中国(59968)
- 理学(56926)
- 理学院(56126)
- 管理学(55317)
- 管理学院(54955)
- 科学(44710)
- 京(42304)
- 所(41180)
- 财(40505)
- 研究所(37494)
- 经济学(33781)
- 中心(33280)
- 财经(32820)
- 农(30266)
- 经济学院(30222)
- 经(29940)
- 院(27718)
- 北京(27623)
- 江(26992)
- 范(26218)
- 师范(26029)
- 科学院(25356)
- 财经大学(24390)
- 业大(24067)
- 基金
- 项目(121811)
- 科学(97403)
- 基金(92940)
- 研究(88239)
- 家(82222)
- 国家(81690)
- 科学基金(68421)
- 社会(61460)
- 社会科(58440)
- 社会科学(58428)
- 基金项目(48116)
- 省(42115)
- 自然(41231)
- 自然科(40298)
- 自然科学(40283)
- 自然科学基金(39624)
- 教育(38823)
- 资助(38435)
- 划(37355)
- 编号(31775)
- 部(29228)
- 发(28672)
- 重点(28492)
- 国家社会(27922)
- 成果(27120)
- 中国(27042)
- 教育部(25224)
- 创(24418)
- 发展(23876)
- 人文(23588)
共检索到300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雯 吴楚材 张为斌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经济差异的研究,在国情分析中居较重要地位。 1 经济地区差异的现状特点 1.1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地区经济差异巨大的大国之一我国历来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璐
国内市场正在重塑我国经济空间格局。本文利用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方法,基于全国287个城市(地级及以上)数据确定了我国经济格局时空演化的基本态势:2003~2010年,我国经济重心正向内陆方向移动,经济发展呈现出空间收缩密集化态势,且在东—西方向上的增长趋势强于南—北方向,经济发展空间均衡趋势明显,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这些趋势表明,我国国内市场引发的聚集经济作用在不断加强。建议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主构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加大对安徽省、河南省和湖北省等靠近全国市场的中部地区的投入力度,大力推动我国经济进入内生增长、沿海—内陆双轮驱动的发展轨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霍露萍
文章以WOS和CSSCI数据库中关于中国经济的5549篇文献为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内容、热点及演化趋势的知识图谱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通过国外文献知识图谱得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能源的消耗、环境保护三类研究内容;通过国内文献得到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实证检验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四类研究内容。第二,比较分析国内外研究得到国外共有十大研究热点,国内共有九大研究热点。第三,通过时间阶段分析得到国外研究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爆发期和缓慢增长期;而国内研究经历了缓慢下降期、增长期、平稳期和持续增长期四个阶段,国内外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作权 宋敦江
是聚集经济、聚集负经济还是随机过程在主导中国经济的空间演化?本文利用全局空间统计方法与城市经济数据(1996、2001和2006年)分析中国经济的空间演化趋势,使用城市交通运输量(客运和货运)确定在某些城市之间是否存在正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这十年里,中国投资、消费和个体就业都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空间收缩、密集化趋势,城市交通运输格局也具有非常显著的空间收缩、密集化趋势,表明中国经济核心区的城市比经济边缘区的城市增长快,城市体系总体并没有呈现平行等速增长的现象;这些趋势表明聚集经济是驱动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主要力量,聚集负经济和随机过程的影响比较有限。本文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布局应该以推动经济核...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姬超 袁易明
本文通过估计生产函数,分解增长过程中的要素贡献及增长率变化趋势,并以五个特区设立三十年来的面板数据加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中国经济特区的高速增长依赖的仍然是资本投入为主的"外延式增长",对资本生产力的释放是特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导致特区差距的最主要因素;(2)以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为源泉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缓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因而对特区差距的贡献也小;(3)特区经济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的趋同为局部收敛提供了条件,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和增长率的差异也为分化提供了可能,新一轮经济转型过程中能够获得先机者将在区域竞争中取得先行优势。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差距 要素贡献 经济增长 转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彦斌 陈小亮
政府为稳增长而使用的"微刺激"政策有其必要性。"微刺激"已取得一定的稳增长效果。但是,"微刺激"的使用不能常态化、长期化。究其原因:一是"微刺激"仍然靠拉动投资稳增长;二是政府频频出招,"微刺激"叠加之后的政策力度并不小;三是寄望"微刺激"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战略意图难以实现,并且可能导致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四是"微刺激"已经出现"效应递减"现象,政府为稳增长很可能将"微刺激"不断加码为强刺激。解决换挡期出现的增速下滑问题,应完善社会政策体系,发挥其"托底"功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20多年来 ,中国经济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当前 ,中国经济在管理体制、宏观环境、开放程度、分配格局、区域战略以及国际竞争关系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特点。今天的中国 ,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 ,必须以创造性的思维和更具创新性的作为 ,才能在新世纪再度获得更大的成就 ,早日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开放 国际竞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卿定文 程掀
本文从国家有关外贸发展的政策、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国际化程度等几个因素的发展,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外向发展的进程,总结了中国经济外向发展的特点,根据中国目前经济外向发展的状况进一步分析了今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外向 进程 特点 趋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落成 吴楚材
中国地区经济差异变化的趋势分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落成,吴楚材1、地区经济差异变化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区经济差异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过程。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内地一直是我国投资和建设的重点。"一五"时期内地基建投资比例为55.9...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地域的差异已经成为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对中国地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此,将中国分为了四个经济区域,以2000-2009年的各省市区人均GDP数据为基础,并使用了加权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9年中国地域差异大体上在减少,但是除东部地区的东北三省、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尽管进行了大量投资,但是地区差异并没有呈现出较大改善,反而呈现扩大的趋势。即中国政府为缩小地域差异出台的政策取得了部分成果,但不能因此断定地域差异就得到了消除。中国政府仍需为缩小地域差异而进行持续性努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湛柏明
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以一国为研究对象,考察该国经济增长对其贸易模式的决定作用,进而把经济增长区分为顺贸易型、逆贸易型、中性贸易型三种基本方式。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本国的经济增长决定与之对应的对外贸易模式,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会对本国的经济增长贸易模式产生深刻影响。从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即大大地强化了美国经济增长的顺贸易模式。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美国 顺贸易模式 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静
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中国长期人口增长将低于人口发展战略目标,进入老龄化社会前中国还将出现一个生育高峰,教育行业仍有发展空间,"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未来15年劳动力供给依然充足,但结构逐年老化。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尚在开放,预计将在2028年前后关闭。由于隐性失业人口规模庞大,适龄劳动人口就业压力大,结构性失业情况严重,中国并不具备获取人口红利所必需的充足的就业机会,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在2013年后转正为负。2027年中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的过程对中国的税收制度、产业结构和房地产市场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已进入城镇化的第二阶段,2023...
关键词:
人口 变化趋势 经济趋势 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尤完 齐建国
本文在对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的出路一通过推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发展趋势 循环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受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期经济增长将回稳到7%—8%的区间。与此同时,国际市场扩张放慢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对中期稳增长也将提出诸多新的挑战。因此,中国迫切需要推动经济转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关键词:
中期趋势 阶段性变化 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白永秀 任保平
区域经济学是与经济地理学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经济地理逐步演化而来的,区域经济学不断地吸收当代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加强与深化其基础理论研究,逐步走向体系化和规范化,形成了日益规范的空间分析经济学;从区域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看,区域经济学将以空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作为基础,形成研究内容的综合化、具体化和微观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模型化和计量化,并以“问题区域”为新的研究关注点。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学科成长 空间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