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97)
2023(17278)
2022(14830)
2021(13747)
2020(11388)
2019(26233)
2018(26109)
2017(49521)
2016(26728)
2015(30282)
2014(30257)
2013(30211)
2012(28434)
2011(26111)
2010(26084)
2009(24103)
2008(23529)
2007(20641)
2006(18640)
2005(17076)
作者
(80502)
(66766)
(66338)
(63171)
(42864)
(32082)
(30148)
(26216)
(25612)
(24041)
(23004)
(22650)
(21527)
(21486)
(20958)
(20667)
(19945)
(19370)
(19170)
(19131)
(16860)
(16672)
(16203)
(15476)
(15049)
(14895)
(14821)
(14584)
(13598)
(13255)
学科
(127444)
经济(127315)
管理(73510)
(68641)
(55135)
企业(55135)
方法(49258)
数学(42588)
数学方法(42191)
中国(36119)
(30666)
地方(29985)
(27087)
业经(26438)
(25105)
(23079)
贸易(23062)
(22314)
(21308)
农业(20739)
(18990)
银行(18927)
环境(18905)
(18844)
金融(18843)
(18342)
(18339)
理论(17557)
地方经济(17378)
技术(16922)
机构
大学(393640)
学院(388841)
(166732)
经济(163343)
管理(147854)
研究(145689)
理学(126601)
理学院(125084)
管理学(123011)
管理学院(122337)
中国(109359)
科学(88789)
(86578)
(75223)
(73409)
研究所(68416)
(66060)
中心(63217)
财经(58174)
(57383)
业大(57375)
北京(56056)
(52995)
(52664)
(52499)
师范(51950)
农业(51747)
经济学(51150)
(46207)
经济学院(45713)
基金
项目(259498)
科学(203402)
基金(188563)
研究(188252)
(165969)
国家(164619)
科学基金(139251)
社会(119674)
社会科(113371)
社会科学(113341)
(99047)
基金项目(98941)
自然(89718)
自然科(87594)
自然科学(87570)
自然科学基金(86034)
教育(85256)
(84598)
资助(78668)
编号(74662)
成果(61766)
(59292)
重点(58732)
(57759)
(53331)
课题(52933)
创新(49895)
国家社会(49695)
科研(49332)
教育部(49243)
期刊
(192516)
经济(192516)
研究(123987)
中国(81509)
学报(64002)
(60739)
科学(59715)
管理(57420)
(52810)
大学(47963)
学学(44985)
教育(43498)
农业(42374)
(36531)
金融(36531)
技术(33382)
经济研究(31881)
财经(29290)
业经(29065)
(25258)
问题(24736)
(22695)
(20765)
图书(20243)
技术经济(20223)
世界(20043)
国际(19181)
科技(18468)
理论(18160)
现代(17557)
共检索到600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凤玲  
3E系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通常情况下,在3E系统的研究中表现出缺乏对子系统内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尤其是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关系在研究中比较少见。因此,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一般耦合协调模型、灰色耦合协调模型以及熵变方程法对我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逐渐趋向协调。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度每年都在不断增大,协调性也越来越好。尽管如此,尤其是最近几年仍表现出经济滞后型,经济与能源系统之间的协调还可进一步提高。以上分析,为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和能源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以达到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健康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乃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经了注重公平的均衡增长、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增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相对协调发展、全国空间尺度的增长协调发展以及基于区域比较优势与分工基础上的功能协调发展等阶段,并实现了从增长协调到功能协调的转变,而且不同阶段的发展政策导向具有不同的空间属性特征。其中,偏向空间干预的均衡增长及增长协调发展政策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差距但也弱化了经济效率,而偏向空间中性的非均衡增长和相对协调发展政策提升了经济效率但扩大了区域差距。政府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实现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政策工具的优序选择,并积极促成两类政策工具的协同及优势互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万本太  王玉芬工  
一、差异协调发展观差异协调发展观是把经济地域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经济地域系统,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及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各经济地域间存在着诸种差异,而存在诸种差异的经济地域系统之间又由于劳动地域分工原理的作用,存在着相互紧密的联系,由此构成全国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薛静静  沈镭  刘立涛  高天明  
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战略性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与提高能源效率协调一致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论文通过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2000年-2010年)和能源效率水平(2000年-2009年)进行系统的评价,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两者发展过程中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及协调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高水平区都呈线状分布,两者都具有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越高,高协调度区域表现出沿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奕  郭军华  倪勤  
文章建立的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计算了综合发展指数,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的状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通过自组织数据挖掘算法得到了经济与环境之间最佳复杂度的拟合公式,并由此计算两者之间的协调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昉  
选取200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空间集聚特征,较高省份主要聚集在东部地区,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布局。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均可促进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提升。鉴于此,应设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案,建立国内外价值链协同联动新格局,实施特色化资源配置策略,综合推进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昉  
选取200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空间集聚特征,较高省份主要聚集在东部地区,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布局。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均可促进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提升。鉴于此,应设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案,建立国内外价值链协同联动新格局,实施特色化资源配置策略,综合推进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提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锡莲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深化联动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其迅速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还有效地促进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庆林  
在外部扰动发生时,中国各省经济运行状态差异较大,但是中央政府对各省实行的是统一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全国统一的调控政策落实到每个省时,各省反应不同,效果各异。本文按照有利于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要求,采用外部扰动一致性标准重新划分经济区域,将外部扰动发生后经济运行状态相似、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需求较为一致的省份划归为同一个经济区域。最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被划分为5个经济区域:北方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东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本文最后指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针对各经济区域特定的经济运行状态实施差异化的宏观调控,使各经济区域达到各自的均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立中  盖志毅  
通过探讨中国牧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从文化、政治、经济、政策等方面剖析成因,提出促进中国牧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即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运行机制、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大力发展沙产业、开发生态旅游业等,这些对实现牧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苗  任保平  
就业质量的优劣会影响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又对就业质量存在多维影响,二者表现为动态相关关系。通过构建就业质量与数字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进行测算,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相关分析探讨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质量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趋势展开预测。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质量存在较强的耦合互动关系,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且呈现出显著正向空间相关;目前大部分省区处于拮抗发展阶段,尚未实现数字经济与就业质量的协调发展。未来应加快推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质量“同频共振”,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策略,补齐地区发展短板,强化区域合作,尽快实现数字经济与就业质量在更高水平上的共生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绍雨  
能源、经济与环境三个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三者的协调发展是3E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通过对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构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测算了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系数,并进行了能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综合发展评价。实证检验结论认为: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的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其中环境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值变化幅度最大;从能源、环境与经济各系统之间的协调系数平均值可以看出,能源与环境处于极不协调状态,能源与经济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建辉  韩二东  刘鑫  
为了更加精确地测度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简称3E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发展状况与协调能力。文章建立了3E系统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3E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模型。最后,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安贵鑫  张在旭  吕威  
缓解能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关系一个国家全局的战略课题,本文期望应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模型,以解决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的矛盾,实现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