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9)
2023(14027)
2022(12037)
2021(11357)
2020(9333)
2019(21546)
2018(21287)
2017(40614)
2016(21809)
2015(24744)
2014(24639)
2013(24684)
2012(22855)
2011(21057)
2010(20828)
2009(19240)
2008(18428)
2007(15863)
2006(14083)
2005(12607)
作者
(63877)
(53136)
(52528)
(50295)
(33893)
(25306)
(23923)
(20975)
(20251)
(18691)
(18150)
(17908)
(16874)
(16770)
(16380)
(16297)
(15799)
(15285)
(15048)
(15042)
(13213)
(13046)
(12577)
(12079)
(11945)
(11791)
(11596)
(11293)
(10640)
(10339)
学科
(110501)
经济(110401)
管理(60422)
(54131)
方法(44260)
(43972)
企业(43972)
数学(38977)
数学方法(38655)
中国(27896)
地方(24802)
(23712)
(21912)
业经(21083)
(20253)
(18518)
贸易(18508)
(17936)
环境(16213)
(16118)
农业(16050)
(15561)
地方经济(15498)
(14318)
金融(14316)
理论(13989)
(13901)
银行(13863)
(13372)
技术(12851)
机构
大学(322520)
学院(318313)
(141477)
经济(138809)
管理(125385)
研究(115247)
理学(108765)
理学院(107517)
管理学(105910)
管理学院(105338)
中国(85587)
(69295)
科学(69215)
(59623)
(57897)
研究所(53055)
中心(49899)
财经(48664)
(47496)
业大(44764)
北京(44549)
(44420)
经济学(44295)
(43764)
(42096)
师范(41781)
(41675)
经济学院(39720)
农业(37169)
财经大学(36304)
基金
项目(218102)
科学(172250)
基金(160443)
研究(159999)
(139931)
国家(138858)
科学基金(118689)
社会(103425)
社会科(98126)
社会科学(98100)
基金项目(84842)
(81712)
自然(75539)
自然科(73741)
自然科学(73726)
自然科学基金(72405)
教育(71765)
(69693)
资助(66299)
编号(63356)
成果(51455)
(49199)
重点(48872)
(47736)
(44602)
课题(43657)
国家社会(43546)
教育部(42299)
创新(41775)
科研(41231)
期刊
(156417)
经济(156417)
研究(99371)
中国(57111)
学报(48523)
科学(46604)
管理(46412)
(42913)
(42287)
大学(36594)
学学(34436)
教育(30956)
农业(30484)
技术(26760)
经济研究(26350)
(26200)
金融(26200)
财经(24460)
业经(22163)
(21046)
问题(20282)
技术经济(17022)
(16676)
世界(16142)
(16050)
图书(15896)
理论(15426)
资源(14887)
国际(14796)
科技(14653)
共检索到469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孟尚雄  
经济波动周期存在行业领先性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但经济波动周期的区域领先性研究常常被同步化所代替。实际上,经济波动的区域领先性不仅存在,而且和行业领先性一样重要。文章对沃森模型的残差链进行了简化,并利用中国部分省(市、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自建国以来不仅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周期性,而且展现了这种波动的区域领先性,说明了经济波动中领先区域、滞后区域、同步区域的现实存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经济扩张与衰退时期,区域领先性的表现存在一些差异,经济扩张时期的领先(滞后)区域不一定对应着衰退时期的领先(滞后)区域;同一区域可以是经济扩张、经济衰退与领先区域、滞后区域的任意组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雪梅  罗永会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小波分析方法,依据中国30个省市1952-2010年的人均GDP数据,对省际区域经济周期进行实证研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省际区域进行聚类分组研究。结果表明:从波谷个数来看,全国各省份至少出现了10次波谷,最多的省份甚至有14次;从波动的幅度和频率来看,全国各省份均呈现出收敛趋势,且东部省份的收敛速度和幅度领先于其它省份;从省份之间短期波动的相关系数矩阵来看,共有44组省份(全部对象共计900组)的相关系数未能通过统计检验(P值取5%);聚类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后东部省份的聚集程度明显提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袁富华  汪红驹  张晓晶  
基于动态单因子模型,本文就1996~2008年中国与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的周期关联问题进行了探索,结论认为:存在两种力量左右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动,一种是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联系具有使中国经济波动"收敛于"世界经济波动的倾向;一种是国内特殊的投资和消费模式具有使中国经济波动"脱钩于"世界经济波动的倾向。从中国入世之后GDP国际关联的特征来看,"收敛性"力量更强一些;而计量分析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约58%可以由世界公共因子来解释。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改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漪  
金融危机之后,资本监管顺周期问题凸显,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先从理论方面指出,资本监管顺周期会通过银行信贷传导到一国经济产出,造成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变大,威胁金融安全,影响经济稳定。再运用1996~2012年GDP和银行信贷同比增长率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方法,证明经济产出和银行信贷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有单向Granger因果。其次运用两次金融危机前后经济繁荣和萧条时期的数据,具体印证实证和理论的结果。最后提出逆周期操作的监管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郎丽华  张连城  
与经济周期相联系,一国的对外贸易也存在周期性,即国际贸易周期或对外贸易周期。国际贸易周期分为进口贸易周期和出口贸易周期。中国的进口贸易周期决定于中国的经济周期,而中国的出口贸易周期则决定于世界经济周期。无论是进口贸易周期还是出口贸易周期,都存在扩张期和收缩期两个阶段。本文运用朱格拉周期理论,通过分析对外贸易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相关关系,试图揭示中国对外贸易周期的变动规律,旨在为政府在经济周期和国际贸易周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贸易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华冬芳  洪敏  
文章利用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对之进行模拟。分析了加速数、边际消费倾向与政府宏观调控时间、力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呈平稳且收敛的阶梯波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江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学者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提出了很多理论和思想。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对我国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做出总结,并研究了经济周期的特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连平  吴金友  
本文首先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概况及不同学者的经济周期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不同滤波方法,对1978~2009年中国经济周期进行了划分,并对产生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深入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赜琳  朱保华  
本文以1978~2005年中国经济为考察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性、协动性、稳定性以及冲击的持久性特征,归纳总结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本文研究显示,运用H-P滤波方法处理中国经济的年度数据,平滑参数取值100具有合理性。在考察的21个经济指标中,除就业、城镇居民消费以外的经济变量的波动性均高于产出的波动性,投资、劳动生产率等经济变量与产出呈较强的正向协动变化,出口、政府消费、货币等经济变量的稳定性较强,就业、居民消费等经济变量的稳定性较差。脉冲反应分析显示,产出具有较强的冲击持久性,居民消费等经济变量具有比产出更弱的持久性,而第二、三产业就业可能存在伪周期信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殷剑峰  
本文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出发,提出了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本理论框架:基于劳动力转移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了1954 ̄1975年、1976 ̄2004年两个时间段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事实,并进行了计量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尽管自1954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就表现出显著的共同周期现象,但是,1976年以后的周期与以往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劳动力转移、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三者的相互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本经济机制,经济周期因而表现为高度同步的GDP周期、投资周期和劳动力转移周期。这种现象说明,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将稳定投资、加快体制改革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大丰  朱平芳  刘弘  
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对于经济周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HP滤波和时间趋势剔除技术对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对数序列(季度)进行了长期趋势的剥离,得到了反映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周期成分;区分了关于经济周期的两种类型的非对称:深度型(DEEP)非对称和陡峭型(STEEP)非对称;利用Sichel(1993)提出的对经济周期非对称性的检验方法,对中国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进行了非对称性的检验,结果发现了实际GDP(对数)等经济变量中周期性非对称的证据。实际GDP(对数)序列出现周期性非对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证研究表明价格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了非对称性调整,而价格的非对称性调整会导致对社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太明  
本文基于Lucas基准模型,采用中国1985 ̄2005年间的国家一级城乡居民消费数据、省一级居民消费数据、省一级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的城乡间差异性、地区间差异性、地区内城乡间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并且通过1952 ̄2005年间的国家一级居民消费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的阶段差异性。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国省一级的居民消费数据得到的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不仅大于国家一级居民消费数据估计的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而且远远大于Lucas(1987)的估计结果;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存在显著的城乡间差异性、地区间差异性、地区内城乡间差异性和阶段差异性。因此,中国政府在重视经济增...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星  陈乐一  
文章在充分考虑中美两国贸易结构与贸易条件等实际因素的基础上,对美国经济周期波动通过货物贸易途径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美国不仅可以通过其与我国密切的货物贸易往来对我国经济周期产生影响,还可以通过其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对我国经济周期产生影响。其中,美国进口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大于美国出口波动所产生的影响,而两国贸易条件与贸易结构变动产生的影响则不明显。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立兴  唐海亮  
本文从立足发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作用的角度,在总结中国近几年宏观审慎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从中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出发,对宏观审慎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做了一些研究。本文的创新体现在四个方面,包括研究的角度创新,研究的思路创新,提出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路径依赖问题;结合2011年信贷增长和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