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4)
2023(13576)
2022(11661)
2021(11039)
2020(9186)
2019(21319)
2018(21135)
2017(40659)
2016(21762)
2015(24745)
2014(24634)
2013(24685)
2012(22772)
2011(20898)
2010(20624)
2009(19200)
2008(18512)
2007(15975)
2006(14150)
2005(12587)
作者
(63386)
(52687)
(52214)
(49992)
(33693)
(25190)
(23747)
(20817)
(20158)
(18641)
(18085)
(17771)
(16686)
(16625)
(16234)
(16167)
(15663)
(15166)
(14938)
(14900)
(13132)
(12984)
(12527)
(11976)
(11813)
(11728)
(11528)
(11287)
(10586)
(10274)
学科
(109072)
经济(108949)
管理(62516)
(56742)
(46741)
企业(46741)
方法(44696)
数学(39296)
数学方法(38976)
中国(27283)
(23356)
地方(22940)
(22013)
(21523)
业经(20807)
(18558)
贸易(18548)
(18002)
(16128)
农业(15669)
环境(15494)
(15258)
地方经济(14490)
理论(13883)
(13848)
金融(13847)
(13697)
银行(13659)
(13447)
财务(13383)
机构
大学(321311)
学院(316755)
(141691)
经济(139035)
管理(125846)
研究(113149)
理学(109182)
理学院(107986)
管理学(106398)
管理学院(105841)
中国(84203)
(68692)
科学(67238)
(60513)
(56662)
研究所(51842)
财经(49296)
中心(49166)
(47634)
(44982)
业大(44842)
经济学(44368)
北京(44159)
(43488)
(40779)
(40619)
师范(40466)
经济学院(39769)
农业(37301)
财经大学(36749)
基金
项目(215391)
科学(170026)
基金(159104)
研究(157594)
(138514)
国家(137460)
科学基金(117740)
社会(102113)
社会科(96912)
社会科学(96887)
基金项目(84078)
(80375)
自然(75254)
自然科(73496)
自然科学(73482)
自然科学基金(72181)
教育(70838)
(68331)
资助(66181)
编号(62272)
成果(50565)
(48942)
重点(47980)
(46352)
(44034)
国家社会(43037)
课题(42664)
教育部(42279)
创新(41218)
科研(40982)
期刊
(156070)
经济(156070)
研究(98801)
中国(56334)
学报(48158)
管理(46640)
科学(46029)
(44767)
(42896)
大学(36504)
学学(34393)
农业(30394)
教育(29449)
技术(26478)
经济研究(26308)
(25812)
金融(25812)
财经(24968)
业经(21894)
(21513)
问题(20256)
技术经济(17141)
(16720)
世界(16190)
(16151)
图书(15462)
理论(15404)
国际(14693)
科技(14191)
现代(14150)
共检索到466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太明  
本文基于Lucas基准模型,采用中国1985 ̄2005年间的国家一级城乡居民消费数据、省一级居民消费数据、省一级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的城乡间差异性、地区间差异性、地区内城乡间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并且通过1952 ̄2005年间的国家一级居民消费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的阶段差异性。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国省一级的居民消费数据得到的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不仅大于国家一级居民消费数据估计的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而且远远大于Lucas(1987)的估计结果;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存在显著的城乡间差异性、地区间差异性、地区内城乡间差异性和阶段差异性。因此,中国政府在重视经济增...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贺书锋  郭羽诞  
经济周期国际协同是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经济现象。本文考察了1960-2007年间中国与2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发展变化,发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尤其与亚洲国家周期协同性在增强,而与发达国家周期协同性在减弱。协同性指标和Granger检验进一步证实中国与样本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群体差异性特征,聚类分析可以把27个样本国划分为主动高协同亚洲国家、被动高协同发展中国家、中协同发达国家、低协同发达国家等四个特征明显的类别。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乐一  彭晓莲  李玉双  
本文从经济周期长度、深度、形态三个方面的6个指标出发,研究1953—2010年我国各地区经济周期的差异性。其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各地区经济周期在长度、深度、形态上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发现: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地区经济周期在长度上的差异程度在增大,而在深度与形态方面,其差异程度在减小。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今后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差异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且可以为国家相关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军  束笛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周期波动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劳动与资本对这三个区域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三个地区经济周期性波动有趋同的趋势。此外资本变化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东部地区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人力资本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基本一致,但高于西部地区。本文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当考虑地区差异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彦斌  
当家庭对于中国经济波动具有异质性信念时,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是否会发生变化?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研究结果表明,异质性信念从两个途径影响我们对于经济周期进行的福利评价:第一个途径是信念的异质性可以减小家庭的风险厌恶系数,从而增加家庭的风险容忍能力;第二个途径是信念的异质性改变了中央计划者对于经济波动的主观概率分布函数的形态。按照本文的这一结论以及相应的中国宏观经济数值模拟结果,中国宏观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比按照以往模型所计算的结果要略小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林浩  
本文在Lucas基准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劳动时间和就业的波动,笔者发现可以把经济周期的福利损失分为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和劳动时间波动的福利损失,并且可以把经济周期的福利损失看作消费和劳动时间错配的结果。基于宏观时间序列数据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如果考虑到总劳动时间波动以就业波动的形式存在,估算值最大将达到4.476%,远大于基准模型0.135%的结果。此外,本文还对消除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益与提升经济增长率的收益进行了比较,发现当就业率对经济波动比较敏感且风险规避系数为5时,消除经济波动的收益远大于提升长期增长率1个百分点的收益。本文的贡献在于使得经济周期成本的估算脱离风险规避系数的束缚,并且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资源错配才是经济周期成本计算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关于增长还是稳定的权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梅波  吕朝凤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估算模型,在克服"完全有效市场"假设的缺陷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进行了阶段性分析。对中国在1992~2009年经济周期福利成本的估算发现,中国1952~1977年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高于1992~2009年的成本,低于1978~1991年的成本。当前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低于美国1948~2009年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中国经济决策部门仍然应该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太明  
本文通过Lucas理论模型,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得出以下结论:在取相同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情况下,中国居民消费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导致1990年之后的经济周期福利成本显著小于1990年之前的经济周期福利成本;中国1990年之前的经济周期福利成本是美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的4倍多,中国1990年之后的经济周期福利成本小于美国的经济周期福利成本。为尽可能减小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中国应该坚定不移地积极进行市场化改革,从而最终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谢智勇  
文章基于HP滤波等多种周期项分解方法,对1960~2016年中国和美国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持续性等进行比较,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交叉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人均GDP波动幅度超过美国,持续性(时间序列相关)短于美国;中国经济收缩深度和扩张深度超过美国;中国分类经济指标的波动性从大到小排序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平滑度低于美国。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有不断加强态势,居民消费是中美两国协同程度最高的分类经济指标。美国经济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过程显示,双边贸易是美国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渠道; 1单位美国人均GDP正向波动在当期会对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产生1. 0041单位的正向冲击,对中国人均GDP造成0. 3635单位的正向冲击。在中国省区和美国州区,高收入地区的经济波动(波动持续时间和波动深度)低于低收入地区,收入水平与经济周期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中国省区之间的经济协同高于美国州区;中国省际经济与美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美国州际经济与中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美两国高收入地区经济的外部相关性比较低,经济独立性高于中低收入地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彬  周宇楠  
基于省份异质性和市场不完善性,测算了中国各省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与经济增长的福利得益。两者的比较分析表明,中国省份经济周期成本不容忽视,其高于美国州级数据的估算结果,经济稳定的重要性并不弱于经济增长。空间计量结果表明,省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经济增长得益和经济稳定的相对重要性与工业化、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等省份特征相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庄子罐  
宏观经济的大幅波动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福利损失。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消除这种经济波动,平滑消费者在不同时期的消费,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然而,经济波动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损失到底有多大?实际上,到目前为此,经济学家对经济波动的社会成本大小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本文将从这种分歧出发,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以便加深人们对经济周期波动及其福利成本的认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鑫铖  谭鑫  
本文利用消费序列非平稳下的贝弗里奇—尼尔森分解方法估算了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并与基于消费序列平稳下的线性方法和HP滤波分解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很大,约为美国的2-5倍;且基于消费序列平稳下的线性方法和HP滤波分解方法低估了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中国政府在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熨平宏观经济波动上,使中国经济更加平稳的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袁富华  汪红驹  张晓晶  
基于动态单因子模型,本文就1996~2008年中国与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的周期关联问题进行了探索,结论认为:存在两种力量左右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动,一种是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联系具有使中国经济波动"收敛于"世界经济波动的倾向;一种是国内特殊的投资和消费模式具有使中国经济波动"脱钩于"世界经济波动的倾向。从中国入世之后GDP国际关联的特征来看,"收敛性"力量更强一些;而计量分析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约58%可以由世界公共因子来解释。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改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泽群  王立海  
党的十八大之后,绿色发展、生态经济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绿色GDP将成为一项核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法,利用象限图对我国31个地区的绿色GDP进行差异化分析。对我国31个地区的绿色GDP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环境污染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差异化指标。根据差异化指标对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情况分别给出未来发展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漪  
金融危机之后,资本监管顺周期问题凸显,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先从理论方面指出,资本监管顺周期会通过银行信贷传导到一国经济产出,造成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变大,威胁金融安全,影响经济稳定。再运用1996~2012年GDP和银行信贷同比增长率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方法,证明经济产出和银行信贷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有单向Granger因果。其次运用两次金融危机前后经济繁荣和萧条时期的数据,具体印证实证和理论的结果。最后提出逆周期操作的监管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