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6)
- 2023(14488)
- 2022(12020)
- 2021(11281)
- 2020(9326)
- 2019(21744)
- 2018(20865)
- 2017(39840)
- 2016(20462)
- 2015(23109)
- 2014(22726)
- 2013(22554)
- 2012(20617)
- 2011(18731)
- 2010(18439)
- 2009(17044)
- 2008(16308)
- 2007(13920)
- 2006(12381)
- 2005(11264)
- 学科
- 济(110942)
- 经济(110844)
- 管理(58200)
- 业(53034)
- 方法(45578)
- 企(44041)
- 企业(44041)
- 数学(40175)
- 数学方法(39735)
- 中国(27872)
- 农(22709)
- 财(21699)
- 地方(21606)
- 业经(20595)
- 贸(19116)
- 贸易(19099)
- 学(18553)
- 易(18543)
- 制(16918)
- 融(15925)
- 金融(15924)
- 银(14839)
- 银行(14824)
- 农业(14782)
- 环境(14470)
- 理论(14422)
- 行(14343)
- 和(14148)
- 地方经济(14049)
- 体(12971)
- 机构
- 大学(301161)
- 学院(296486)
- 济(143692)
- 经济(141391)
- 管理(117426)
- 研究(104297)
- 理学(101471)
- 理学院(100458)
- 管理学(98977)
- 管理学院(98401)
- 中国(81854)
- 财(63346)
- 京(62421)
- 科学(55964)
- 财经(51291)
- 所(49610)
- 中心(47257)
- 经济学(47100)
- 经(46983)
- 研究所(44769)
- 经济学院(42183)
- 江(41117)
- 农(39683)
- 北京(39575)
- 财经大学(38514)
- 院(37334)
- 业大(37236)
- 范(37038)
- 师范(36756)
- 商学(32552)
- 基金
- 项目(197840)
- 科学(159615)
- 基金(150182)
- 研究(146733)
- 家(129766)
- 国家(128799)
- 科学基金(112397)
- 社会(99832)
- 社会科(95038)
- 社会科学(95015)
- 基金项目(78160)
- 省(72006)
- 自然(69766)
- 自然科(68245)
- 自然科学(68228)
- 自然科学基金(67047)
- 教育(66973)
- 划(61489)
- 资助(61289)
- 编号(56107)
- 部(46481)
- 成果(44880)
- 重点(44534)
- 国家社会(43741)
- 发(42988)
- 创(41419)
- 教育部(41253)
- 人文(39728)
- 创新(38844)
- 大学(38183)
- 期刊
- 济(156071)
- 经济(156071)
- 研究(94778)
- 中国(55138)
- 财(48429)
- 管理(46091)
- 科学(39798)
- 学报(38998)
- 农(34994)
- 大学(31683)
- 学学(29786)
- 融(29781)
- 金融(29781)
- 经济研究(27309)
- 财经(27187)
- 技术(26678)
- 教育(25795)
- 农业(23739)
- 经(23628)
- 业经(21396)
- 问题(20526)
- 贸(18938)
- 世界(16943)
- 国际(16907)
- 技术经济(16511)
- 统计(15976)
- 策(14109)
- 理论(13816)
- 业(13750)
- 商业(13066)
共检索到448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勇 王满仓 高煜
本文建立了基于"风险规避"的混合模型,以此考察李勇(2010)在"体制性波动"中未能考察到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次优产出的决定问题,风险规避的混合模型证明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也得出了在风险规避的前提下,混合模型的产出波动幅度要比纯粹"逆向选择"和"风险中性"模型还要大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本文通过具体的函数显化了中国经济周期的实际轨迹,其主要分为"体制性波动"和"市场性波动"两个部分,而技术冲击在长期将会为主导。最后,本文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风险规避 市场成长 经济周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卜永祥 靳炎
最近几年 ,中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较快 ,但经济增长速度却稳中见降 ,货币供应的一部分流入股市。本文运用外生劳动力周期模型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给出一个基本解释 ,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的方法 (即实际经济周期方法 )建立中国货币经济周期模型 ,在这个分析框架下考察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指标之间的关系 ,股价变动与货币供应量、贷款等金融指标的关系。研究发现 ,用技术冲击这一因素可以解释 76 %的中国经济波动 ,按影响由大到小排列 ,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关系密切的金融指标分别为 M2 、基础货币、M1,与股价变动率关系密切的金融指标分别为M2 、金融机构贷款和基础货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磊 李勇 王满仓
本文将我国的经济波动分为市场性波动和体制性波动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构成了转轨时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典型特征:由"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据此,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下述结论:(1)体制性波动是导致我国经济周期呈现出"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2)体制性波动的减弱和市场性波动的增强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周期从"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3)"市场性波动"在风险和信息方面所引起的波动要显著性的小于"体制性波动"。本文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了上述结论。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茵 万广华 王丽娜
这篇论文首次尝试用正式的分析框架,即联立VAR模型来研究中国的经 济周期。研究表明:(a)需求冲击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而供给冲击在 一段时间后则显示出更大的重要性;(b)在第一个经济周期———1985-1990年中, 需求冲击的推动力量是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但是,在第二个周期———1991-1996 年和1997年以后的通货紧缩时期中,推动力量则是固定资产投资和世界需求;(c) 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在引发或阻碍周期性波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勇 王满仓
基于转轨时期"市场成长"背景,将我国的经济周期分为体制性波动和市场性波动两个方面。进一步,根据改进的Koren和Tenreyro分解方法将我国的地区经济周期分为体制性波动、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三个方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周期呈现出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不断增强,体制性波动不断减弱的长期趋势;东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要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中西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要显著大于东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差异化的重要原因,而稳步的区域市场化推进策略,培育完善、健全的全国统一市场机制是实现我国经济周期"高位收敛"的必由之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光明 齐鹰飞
从宏观时间序列经验特征中概括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化事实是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欠缺所在。本文采集23个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数据,运用新近提出的CF滤波,分解得到它们的周期性成分,并计算这些周期性成分的标准差、自相关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时差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特征,总结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化事实,并与美国的研究结果加以对比,揭示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经验特征和典型化事实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本文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Lucas(1977)命题,也有助于为相关理论发展和宏观调控操作提供参照和借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家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各主要中央银行的政策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重大变革,促使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本文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对模型中的结构参数和外生冲击过程进行了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同时展示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经济分析中的三个具体应用,结果发现:(1)信贷冲击是驱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力量;(2)减少信贷摩擦能够平抑我国的经济波动,并且扩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3)模型对CPI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数据拟合程度非常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家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各主要中央银行的政策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重大变革,促使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本文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对模型中的结构参数和外生冲击过程进行了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同时展示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经济分析中的三个具体应用,结果发现:(1)信贷冲击是驱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力量;(2)减少信贷摩擦能够平抑我国的经济波动,并且扩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3)模型对CPI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数据拟合程度非常高。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闫斐
经济周期研究主要关注波动产生的原因和波动的传导机制。随着经济运行中内生因素和微观基础越来越受到重视,理论界对经济周期传导机制的前沿研究也已经深入到对厂商和产品层面的考察,且这一方向已经展示出对现实世界更强的解释力和未来广阔的研究前景。根据所采用的研究框架和分析视角,本文在对不同时期经济周期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通过厂商和产品层面对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的这一最新进展之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对其贡献、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晓峰 陈志斌 陈华
本文采用带马尔科夫区制转换的VECM模型在多国经济框架下有效地识别和分析了从1991年至2008年世界经济周期的演化特征,进而研究了世界经济周期演化对中国经济的非对称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世界经济在"经济增长"阶段的持续性要强于"经济衰退"阶段,世界经济由"经济衰退"转向"经济增长"的概率为0.34,而由"经济增长"向"经济衰退"转换的概率为0.16。世界经济周期的转换一般是在一个季度以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最深,进而经过七个季度后影响逐渐消失;对此,当期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做出不同程度的反应,如果世界经济是由"经济增长"向"经济衰退"阶段转换时,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1个百分点。同时本文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向东
在本文中,制度变迁被尝试引入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生产函数中,进而提出一个用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估计比较制度变迁的影响的初步方法和一个将北美与拉丁美洲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的框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晋洪涛
关于农民是否理性、是何理性的问题,学术界观点不一且争论不已。本文在重新划分农户兼业类型的基础上,基于"农业外部兼业度随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农业内部兼业度随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两个假设,构建了一个新的农民理性分析框架——家庭经济周期理性模型。该框架将农户家庭经济发展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四个阶段,并将四个阶段的农民理性归纳为生存理性、生活理性、收入理性、经济理性,然后从农业外部兼业行为和农业内部兼业行为角度,分析农民在各种理性下的目标追求和行为特征。该框架将现有的主要农民理性假设纳入进来,为分析农民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农民理性 家庭经济周期理性 农户兼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阎豫桂
2000年至今,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经济周期,本轮经济周期经历了8年持续上涨,呈现出上升持续时间长、周期跨度大、波动幅度小的特点,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从流动性视角分析本轮上升周期的因素特征。经检验,流动性是本轮上升周期的突出因素,货币不仅是"非中性"的,而且具有自我调节的"内生性",在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实施后,本轮经济上升周期将可能终结,经济增速放缓,但降幅不大。
关键词:
流动性 经济周期波动 新特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阎豫桂
2000年至今,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经济周期,本轮经济周期经历了8年持续上涨,呈现出上升持续时间长、周期跨度大、波动幅度小的特点,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本文从流动性视角分析本轮上升周期的因素特征。经检验,流动性是本轮上升周期的突出因素,货币不仅是"非中性"的,而且具有自我调节的"内生性",在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实施后,本轮经济上升周期将可能终结,经济增速放缓,但降幅不大。
关键词:
宏观政策流动性 经济周期波动 货币政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全林 梁宏
近年来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共同所表现出的相对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差异化特征,学术界兴起了一阵新兴市场研究的热潮。其中实际经济周期的研究者们也试图通过新兴市场的研究来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补充。文章归纳了至今所总结出的主要的新兴市场的一些差异特征,并且站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角度,借鉴前人的研究对这些差异进行了理论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