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4)
2023(9523)
2022(7704)
2021(7077)
2020(5812)
2019(13100)
2018(12726)
2017(23621)
2016(12229)
2015(14018)
2014(13722)
2013(13927)
2012(13410)
2011(12623)
2010(12504)
2009(11859)
2008(11512)
2007(10216)
2006(9417)
2005(8799)
作者
(37967)
(31856)
(31773)
(30488)
(20485)
(15242)
(14208)
(12411)
(12106)
(11311)
(11067)
(10468)
(10424)
(10336)
(10207)
(9822)
(9511)
(9271)
(9129)
(8585)
(8160)
(7845)
(7698)
(7356)
(7263)
(7245)
(6896)
(6463)
(6342)
(6335)
学科
(81698)
经济(81646)
管理(36425)
(34699)
方法(29362)
(27439)
企业(27439)
数学(26830)
数学方法(26722)
中国(20214)
地方(16910)
(14528)
(14442)
(14270)
技术(13379)
(13256)
贸易(13249)
(12890)
业经(12808)
地方经济(12665)
(10773)
环境(10701)
(10611)
金融(10611)
农业(10081)
(9646)
银行(9625)
(9426)
关系(9185)
(8866)
机构
大学(198454)
学院(194634)
(102890)
经济(101401)
研究(78086)
管理(71373)
理学(61078)
理学院(60375)
中国(59676)
管理学(59593)
管理学院(59224)
(43157)
科学(43091)
(41976)
(39688)
研究所(36062)
财经(34913)
经济学(34805)
中心(33211)
(31985)
经济学院(31234)
(28951)
(27594)
北京(27381)
(27159)
财经大学(26037)
业大(24774)
科学院(24172)
(23743)
师范(23553)
基金
项目(125906)
科学(101242)
基金(96694)
研究(89954)
(85526)
国家(84965)
科学基金(72077)
社会(62793)
社会科(59926)
社会科学(59910)
基金项目(49776)
自然(44464)
(44046)
自然科(43507)
自然科学(43497)
自然科学基金(42758)
资助(40121)
教育(39616)
(38420)
编号(31916)
(30127)
重点(29220)
国家社会(28668)
(28362)
中国(27366)
教育部(26122)
(26090)
成果(25672)
创新(24869)
人文(24490)
期刊
(114885)
经济(114885)
研究(66177)
中国(37126)
(32009)
科学(29388)
学报(28857)
管理(28723)
(25690)
大学(22357)
学学(21422)
经济研究(20755)
财经(19374)
(18618)
金融(18618)
技术(17877)
农业(17810)
(16962)
问题(15360)
(15163)
国际(14473)
世界(13999)
技术经济(13365)
业经(12901)
教育(12491)
统计(10939)
(10722)
(9616)
经济问题(9130)
科技(8607)
共检索到304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师  赵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存在明显的偏向性技术变迁和投资专有技术变迁特征。本文将偏向性技术变迁和投资专有技术变迁引入到RBC模型,考察这两种技术变迁对中国经济短期波动的影响。本文的对比研究表明,引入这两种技术变迁的RBC模型能够解释85%和94%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这证实了偏向性技术变迁和投资专有技术变迁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存在着明显的影响。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周期波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吕朝凤  黄梅波  
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引入偏向性技术变迁与中性技术冲击的包含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1979-2009年间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中国的特征事实较一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解释力要强于未包含劳动的RBC模型、包含资本劳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引入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可分劳动RBC模型,说明这一模型更符合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与正的中性技术冲击具有正财富效应相反,正的偏向性技术变迁冲击具有明显的负财富效应特征;我国1979-2007年间推行的降低劳动弹性的偏向性技术变迁工业化发展战略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的增加、资本积累与GDP产出的提高,故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师  赵磊  
本文首先确定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事实,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存在明显的体现在设备资本中的投资专有技术进步特征。本文将投资专有技术变迁引入到一个具有内生的资本利用率的不可分劳动RBC模型,考察这种技术变迁及其冲击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通过与一个引入中性技术冲击的基本RBC模型的对比研究,本文发现,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解释76%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并能较准确地解释包括就业在内的主要实际变量周期波动的特征事实,而基本RBC模型仅能解释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47%。研究结果证实了投资专有技术进步在短期上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存在着影响,同时表明引入的传播机制对于将技术冲击放大和传播到经济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银忠  易小丽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存在投资专有技术变迁的特征事实,文章构建了包含投资专有技术变迁的小国开放经济RBC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中国实际经济的波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构建的RBC模型能够解释85%以上中国实际经济波动,准确地预测各宏观经济变量与产出的相关性。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也验证了所构建的RBC模型具有合理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江  张成思  
本文在强制性技术变迁假说下,针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特有的变迁机制,构建了一个包含经济过剩和结构失衡特征的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框架。文章以此框架为基础,从理论上解释了中国经济波动、不平衡增长、潮涌现象、价格分化等现象的交互过程,并以1978年至2007年的数据对设立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经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国家控制力和技术引进对我国的投资、价格、收入差距以及经济结构都具有显著影响,而收入差距扩大是抑制社会有效需求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应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特征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项松林  赵曙东  
运用Tobit模型对中国SITC-3位码行业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生产率越高的行业出口能力越强,技术变迁带来的效率改进是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但与中性技术变迁相比,偏向性技术变迁更适合解释中国不同行业的相对出口存在差异的问题。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发生的偏向资本技术变迁,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减小,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偏向资本的技术变迁,以及由此引起的要素相对生产率改变,与要素相对禀赋一起,预示着我国动态比较优势的逐渐形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子荣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金融、贸易自由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的经济周期波动越来越呈现出同步性。本文依照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定义对二战后世界经济周期进行了划分,发现世界经济周期的转折点常常是股票、大宗商品、房地产危机。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扩张期变得越来越长,衰退期相对越来越短。通过进一步对各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周期同步性进行比较研究,发现G7为代表的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经济周期趋同性较好,但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世界经济越来越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俊  
本文以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为例,对导向性技术进步理论进行验证,并尝试揭示我国环境技术偏向。研究结果表明,石油价格上升、潜在市场规模扩大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清洁技术进步,然而,汽车行业污染技术并没有随着石油价格上涨而减少,说明我国汽车行业尚未表现出明显的清洁技术偏向。此外,导向性技术变迁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不同特征,中西部地区潜在市场规模比东部地区更能拉动清洁技术的创新,而只有东部地区石油价格变化能引发清洁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项松林  
沿用新—新贸易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使用偏向性技术进步对H-O模型进行拓展,结论显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采用偏向相对丰裕要素的技术进步,可能落入"比较优势陷阱"。但在完成资本的初始积累后,鼓励企业采取偏向原本稀缺要素的技术进步,能克服"比较优势陷阱",实现出口贸易的动态升级。使用1998—2008年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中国企业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确实具有防范"比较优势陷阱"的作用,但劳动密集型企业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不利于扩大就业政策的实施,构成了我国出口贸易转型的"阵痛"。政府应采取分类指导政策,鼓励要素密集型企业偏向密集使用要素的技术进步,既有利于扩大就业,也有利于形成动态比较优势,还有利于实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连城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运行了3个周期。最近一轮经济周期的波峰年是2007年,从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掉头向下,进入了新一轮的收缩阶段。本轮经济周期的收缩期会持续多久?经济复苏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怎样从经济周期运行规律的角度把握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势,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正确的政策调控?只有深入理解经济周期的制度原因和形成机制,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战勇  杨焕波  李星  
文章选取1992—2016年的经济年度数据构建经济周期指数,采用HP滤波方法,分析政府的投资力度与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关系,解剖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并根据中国经济特有现象和经济周期的核心驱动因素,分析了经济周期的特征,从而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赜琳  朱保华  
本文以1978~2005年中国经济为考察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性、协动性、稳定性以及冲击的持久性特征,归纳总结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本文研究显示,运用H-P滤波方法处理中国经济的年度数据,平滑参数取值100具有合理性。在考察的21个经济指标中,除就业、城镇居民消费以外的经济变量的波动性均高于产出的波动性,投资、劳动生产率等经济变量与产出呈较强的正向协动变化,出口、政府消费、货币等经济变量的稳定性较强,就业、居民消费等经济变量的稳定性较差。脉冲反应分析显示,产出具有较强的冲击持久性,居民消费等经济变量具有比产出更弱的持久性,而第二、三产业就业可能存在伪周期信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于尚艳  易小丽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内讨论偏向性技术变迁冲击的动态特性,通过构建一个新凯恩斯价格粘性模型,引入偏向性技术变迁冲击,模型的模拟结果很好地解释了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从理论上探讨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作用发现: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较好地对冲偏向性技术变迁冲击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鹰飞  王宪勇  
本文基于一个较为一般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从理论上探讨了技术冲击的长期影响。以此为基础,我们使用SVAR方法识别出导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技术冲击,并且估计了它们对产出和通胀的动态影响,以及对二者波动的贡献率。结果发现,技术冲击虽然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成因,但其贡献要远小于现有的其他实证结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丽萍; 杨大威;  
开放经济下,基于丰富低技能劳动禀赋的比较优势,中国形成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制造品加工的贸易形式。这种产业结构和贸易形式主要增加对低技能劳动的需求,从而限制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发展。文章遵循Acemoglu关于贸易影响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观点,利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和行业贸易数据实证考察中国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劳动相对需求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存在逆向作用。一个政策建议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更高质量产品贸易将为增加技能劳动需求奠定市场规模条件,从而促使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推动中国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