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02)
- 2023(17864)
- 2022(15132)
- 2021(14081)
- 2020(11806)
- 2019(26997)
- 2018(26436)
- 2017(50012)
- 2016(27281)
- 2015(30747)
- 2014(30208)
- 2013(30235)
- 2012(28042)
- 2011(25682)
- 2010(25450)
- 2009(23391)
- 2008(22626)
- 2007(19779)
- 2006(17610)
- 2005(15643)
- 学科
- 济(124468)
- 经济(124342)
- 管理(73871)
- 业(68665)
- 企(55443)
- 企业(55443)
- 方法(51875)
- 数学(45543)
- 数学方法(45110)
- 中国(32308)
- 农(29511)
- 学(29251)
- 财(26060)
- 地方(25278)
- 业经(24871)
- 贸(22498)
- 贸易(22487)
- 易(21830)
- 制(19955)
- 农业(19911)
- 环境(18273)
- 和(17815)
- 银(16919)
- 理论(16896)
- 银行(16837)
- 融(16824)
- 金融(16823)
- 技术(16209)
- 行(16190)
- 务(15257)
- 机构
- 大学(401194)
- 学院(395524)
- 济(167227)
- 经济(164007)
- 管理(149950)
- 研究(146407)
- 理学(130155)
- 理学院(128600)
- 管理学(126240)
- 管理学院(125570)
- 中国(107949)
- 科学(93355)
- 京(86633)
- 所(76251)
- 农(74560)
- 财(71734)
- 研究所(70310)
- 业大(64654)
- 中心(63772)
- 农业(59179)
- 财经(58245)
- 江(56667)
- 北京(55089)
- 经(53222)
- 院(52816)
- 经济学(51840)
- 范(51293)
- 师范(50634)
- 经济学院(46539)
- 州(44861)
- 基金
- 项目(274809)
- 科学(214574)
- 基金(201263)
- 研究(191370)
- 家(180355)
- 国家(178958)
- 科学基金(150574)
- 社会(121923)
- 社会科(115546)
- 社会科学(115513)
- 基金项目(106400)
- 省(104681)
- 自然(100370)
- 自然科(98019)
- 自然科学(97988)
- 自然科学基金(96260)
- 划(90210)
- 教育(86432)
- 资助(83394)
- 编号(74266)
- 重点(62831)
- 部(60513)
- 成果(59703)
- 发(59262)
- 创(56411)
- 科研(53501)
- 创新(52872)
- 计划(52215)
- 课题(51924)
- 国家社会(51232)
- 期刊
- 济(181954)
- 经济(181954)
- 研究(118691)
- 中国(75534)
- 学报(74183)
- 农(66743)
- 科学(65646)
- 管理(54967)
- 大学(54583)
- 学学(51802)
- 财(51690)
- 农业(46139)
- 教育(37487)
- 融(32160)
- 金融(32160)
- 技术(31302)
- 经济研究(31174)
- 财经(29231)
- 业经(26687)
- 经(25212)
- 业(24802)
- 问题(23589)
- 技术经济(19885)
- 科技(19692)
- 贸(19678)
- 业大(19374)
- 版(19356)
- 世界(18801)
- 图书(18726)
- 资源(18066)
共检索到583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敏 周潮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历来受到中国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经济周期理论为依据,采用GDP增速指标和"谷—谷"法,将1953—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分为11个周期。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从改革开放前的"低位—剧烈振荡"型转变为改革开放后的"高位—平缓波动"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呈现微波化特征,经济周期波动整体上呈收敛态势。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是内部传导机制与外部冲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别从内生和外生角度探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毕振豫
了解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是进行宏观调控的前提条件。本文在构建DSGE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分析与反事实模拟等方法考察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驱动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周期的更迭,经济波动的冲击来源也会发生改变。"软扩张"时期和"次贷危机"时期经济周期主要受技术冲击驱使,而"新常态"下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是工资加成冲击与消费偏好冲击。为此,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清晰判断不同时期冲击来源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杜婷 庞东
我国居民收入对消费波动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消费与收入基本上沿着均衡路径运行;居民消费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命周期意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呈现不同的走势;我国居民消费敏感度较低,表明我国居民中将当期收入完全用于消费的人数很少,说明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跨期平滑的特征。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居民消费 收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昆亭 周炎 龚六堂
现代经济的两大主流问题就是增长和波动的问题。就波动问题而言 ,经验分析对于其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对于更有效的研究波动的根源 ,发现波动传播放大机制 ,为理论模型提供实际参照等有重大意义。而且 ,经验分析不单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 ,也是经济周期理论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对中国经济周期的经验研究很少 ,本文选取中国 5 0年的经济数据 ,试验性的讨论了适合中国数据特征的滤波工具 ,对中国经济的商业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 ,中国经济周期既服从大部分的一般性周期特征 ,又有相对的独特性。本文同时也验证了 Lucas的一个估计。
关键词:
实际商业周期 广义商业周期 滤波 共动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动态的联系相对较为紧密,体现在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和金融波动对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其中金融波动的冲击较为显著。我国经济动态主要取决于自身内部因素,呈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和特异性,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动态尤其是对消费增长动态的影响较小,而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波动对我国投资增长动态的影响相对较大。
关键词:
开放经济 经济周期 多动态因素模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志帆
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前后共经历了五轮经济波动。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时间和经济周期波动特点,将转型期划分为改革开放探索阶段和改革深化阶段。描述性分析表明,前一阶段经济周期波动的核心特征是高增长与通货膨胀,政府调节经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控的重点是如何抑制需求的过度扩张;后一阶段经济波动的核心特征是流动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以间接宏观经济政策为主,调控的重点转变为启动内需。经济周期波动特征、政府调控方式和调控重点的演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
关键词:
转型期 经济周期波动 宏观调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蔡群起 龚敏
基于全新的中国季度宏观数据集,利用时域相关分析和频域互谱分析方法对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典型事实进行全面归纳,之后运用G7国家的数据横向比较中国经济波动特征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异同,并深入分析其差异的成因,最后提出理解中国经济波动的模型框架以及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成因的启示。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粘持性与发达经济体相似,但波动性显著偏高,而各变量同GDP波动的相关性则显著偏低;相对于G7国家,中国的投资、资本、劳动、政府消费、净出口及货币等变量的波动别具一格;可贸易和不可贸易部门框架可以较好地解释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下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蔡群起 龚敏
基于全新的中国季度宏观数据集,利用时域相关分析和频域互谱分析方法对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典型事实进行全面归纳,之后运用G7国家的数据横向比较中国经济波动特征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异同,并深入分析其差异的成因,最后提出理解中国经济波动的模型框架以及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成因的启示。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粘持性与发达经济体相似,但波动性显著偏高,而各变量同GDP波动的相关性则显著偏低;相对于G7国家,中国的投资、资本、劳动、政府消费、净出口及货币等变量的波动别具一格;可贸易和不可贸易部门框架可以较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祝梓翔 邓翔
有关文献大多将预期视为不可观测的潜变量,本文尝试考察预期的可观测性。首先采用混频时变DFM方法估计了中国的潜在产出,以代表经济基本面,发现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就开始下行。接着构建了一个不完全信息SVAR模型,基于动态识别方法估计预期冲击和噪声冲击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信心指数"错误"预期主要宏观变量的变化;相较而言,商业信心指数是更好的预期指标,但包含噪声成分。以商业信心指数为预期变量,预期冲击对主要宏观变量形成持久的正向效应,预期冲击解释了潜在产出变化的60%,解释了GDP变化的55%;噪声冲击对宏观变量具有正向"驼峰状"影响,对GDP的短期解释力超过8%。消费者信心指数表现不佳可能源于消费和宏观经济的脱节。本文的基本结论在大数据集、替代指标、基本面检验以及其他识别方式下依然成立。
关键词:
信心指数 潜在产出 预期冲击 不完全信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华冬芳 洪敏
文章利用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对之进行模拟。分析了加速数、边际消费倾向与政府宏观调控时间、力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呈平稳且收敛的阶梯波动。
关键词:
乘数—加速数模型 经济周期波动 收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连平 吴金友
本文首先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概况及不同学者的经济周期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不同滤波方法,对1978~2009年中国经济周期进行了划分,并对产生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深入分析。
关键词:
经济周期 传导机制 滤波分解 向量自回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宏 苗长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波动明显趋缓,非线性特征明显减弱,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出现以及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制度基础、作用机制和作用工具的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就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制约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效能发挥的制度障碍,并尽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完整理论体系。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成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阎豫桂
2000年至今,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经济周期,本轮经济周期经历了8年持续上涨,呈现出上升持续时间长、周期跨度大、波动幅度小的特点,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从流动性视角分析本轮上升周期的因素特征。经检验,流动性是本轮上升周期的突出因素,货币不仅是"非中性"的,而且具有自我调节的"内生性",在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实施后,本轮经济上升周期将可能终结,经济增速放缓,但降幅不大。
关键词:
流动性 经济周期波动 新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