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5)
- 2023(14555)
- 2022(12178)
- 2021(11288)
- 2020(9309)
- 2019(20829)
- 2018(20817)
- 2017(38607)
- 2016(20864)
- 2015(23488)
- 2014(23376)
- 2013(22993)
- 2012(21271)
- 2011(19514)
- 2010(19627)
- 2009(18778)
- 2008(18199)
- 2007(16406)
- 2006(14955)
- 2005(13955)
- 学科
- 济(101574)
- 经济(101455)
- 管理(64194)
- 业(54091)
- 企(44328)
- 企业(44328)
- 方法(35129)
- 数学(30629)
- 数学方法(30374)
- 中国(28482)
- 财(24855)
- 农(23610)
- 制(21812)
- 地方(21403)
- 业经(20523)
- 贸(18146)
- 贸易(18131)
- 易(17665)
- 学(17653)
- 银(16100)
- 银行(16074)
- 融(15526)
- 金融(15522)
- 行(15457)
- 体(15427)
- 农业(15338)
- 环境(15298)
- 务(14498)
- 财务(14455)
- 财务管理(14414)
- 机构
- 学院(299971)
- 大学(298750)
- 济(137158)
- 经济(134541)
- 管理(108364)
- 研究(107065)
- 理学(91334)
- 理学院(90314)
- 管理学(88900)
- 管理学院(88324)
- 中国(85406)
- 财(65665)
- 京(63291)
- 科学(59912)
- 所(53789)
- 财经(50859)
- 中心(48084)
- 研究所(47835)
- 江(46309)
- 经(46106)
- 经济学(44786)
- 农(43110)
- 北京(40664)
- 经济学院(39976)
- 范(38303)
- 院(38084)
- 师范(37960)
- 财经大学(37509)
- 业大(37260)
- 州(36491)
- 基金
- 项目(187527)
- 科学(148112)
- 研究(141448)
- 基金(137185)
- 家(118549)
- 国家(117593)
- 科学基金(100517)
- 社会(93157)
- 社会科(88424)
- 社会科学(88408)
- 省(70928)
- 基金项目(70515)
- 教育(65036)
- 自然(60833)
- 自然科(59341)
- 自然科学(59326)
- 划(59116)
- 自然科学基金(58280)
- 编号(57044)
- 资助(56897)
- 成果(47822)
- 部(42992)
- 重点(42649)
- 发(41543)
- 课题(40110)
- 国家社会(40058)
- 制(39325)
- 创(38596)
- 教育部(37619)
- 性(37143)
- 期刊
- 济(163342)
- 经济(163342)
- 研究(98203)
- 中国(67634)
- 财(53022)
- 管理(44246)
- 学报(42098)
- 农(40656)
- 科学(39956)
- 大学(32454)
- 教育(32307)
- 融(31577)
- 金融(31577)
- 学学(30239)
- 经济研究(27682)
- 农业(27272)
- 财经(26983)
- 技术(26269)
- 业经(23677)
- 经(23435)
- 问题(20741)
- 贸(18745)
- 世界(16642)
- 国际(16625)
- 技术经济(15365)
- 业(14941)
- 图书(14225)
- 统计(13973)
- 理论(13376)
- 现代(13318)
共检索到479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宗平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过程存在着剧烈的周期性的波动。这种贯穿于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双重经济体制时期的剧烈波动,不仅降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恶化了经济环境,阻碍了改革进程。因此,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寻求其控制的思路和力度,以弱化其波动的幅度,实现相对稳定的增长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高铁梅 梁云芳
宏观调控应该有一个标准,如果经济增长率超过这个标准,说明经济过热,应该把它降下去;如果经济增长率低于这个标准,说明经济过冷,应该把它提上来。潜在经济增长率、适度经济增长率以及结构分析等都可以作为这个标准之一。但潜在经济增长率或适度经济增长率的测算难度很大,分歧也很大,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此,本刊开辟"经济增长率研究"栏目来专门探讨这一问题,希望大家各抒已见,踊跃投稿,为我国宏观调控的科学化、精确化建言献策。究竟谁测算的准确,使用的方法科学,要由实践来检验,本刊将跟踪报道,并定期请专家评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毛学峰 李政寰 朱勇
本文利用EEMD对中国实际GDP季度序列进行分解,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多尺度识别了中国GDP内在的准周期成分。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实际GDP可以分解为5个IMF和1个趋势项,分别代表着3、6、16、58、66的季度不同周期。在此基础上对各个部分进行预测,从而预测中国实际GDP。研究结果表明了EEMD在处理非线性、非平稳的数据方面显示了较强的优越性,能够很好地分解经济增长序列,预测结果显示了2016年第4季度和2017年第1季度、第2季度将有较好的表现。
关键词:
EEMD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预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毛学峰 李政寰 朱勇
本文利用EEMD对中国实际GDP季度序列进行分解,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多尺度识别了中国GDP内在的准周期成分。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实际GDP可以分解为5个IMF和1个趋势项,分别代表着3、6、16、58、66的季度不同周期。在此基础上对各个部分进行预测,从而预测中国实际GDP。研究结果表明了EEMD在处理非线性、非平稳的数据方面显示了较强的优越性,能够很好地分解经济增长序列,预测结果显示了2016年第4季度和2017年第1季度、第2季度将有较好的表现。
关键词:
EEMD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预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坤 陆尚瑜
中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从已经经历的十轮经济周期看,导致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因素主要有制度变迁、低效的政府投资和经济结构不平衡。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有助于熨平我国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制度变迁 政府投资 经济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学功 李楠楠
本文首先使用信息准则、LR检验及残差Q检验选择能够拟合中国真实GDP季度增长的最优MS-UC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三永久机制转换的MS-UC模型拟合最优,从而说明结构变化导致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及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从模型估计的结果来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可以划分为与供需管理经济政策相关的三个阶段:1992年第2季度-2007第2季度的高速增长期、2007第3季度-2011第3季度的增长换挡期以及2011第4季度至今的经济新常态时期。将MS-UC模型简化为ARIMA模型后,利用各阶段隐含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经济增长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学功 李楠楠
本文首先使用信息准则、LR检验及残差Q检验选择能够拟合中国真实GDP季度增长的最优MS-UC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三永久机制转换的MS-UC模型拟合最优,从而说明结构变化导致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及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从模型估计的结果来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可以划分为与供需管理经济政策相关的三个阶段:1992年第2季度-2007第2季度的高速增长期、2007第3季度-2011第3季度的增长换挡期以及2011第4季度至今的经济新常态时期。将MS-UC模型简化为ARIMA模型后,利用各阶段隐含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经济增长持续性的非对称性特征可知:在供给管理为主的阶段,政策冲击具有显著的长期增长效应;而在需求管理为主的阶段,政策冲击以短期增长效应为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动态的联系相对较为紧密,体现在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和金融波动对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其中金融波动的冲击较为显著。我国经济动态主要取决于自身内部因素,呈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和特异性,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动态尤其是对消费增长动态的影响较小,而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波动对我国投资增长动态的影响相对较大。
关键词:
开放经济 经济周期 多动态因素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弥
本文通过对自1978年至今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分析,发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上行滑向下行以及从下行再翻转为上行,都有一些规律性的衰退原因和发力经验,这些经验和规律表明,只有大力度和突破性的改革,才能使资金、劳动力、技术和经营管理等要素向各经济领域大规模涌入,形成投资需求和新的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实现收入支配的需求与扩大供给的财富相平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弥
本文通过对自1978年至今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分析,发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上行滑向下行以及从下行再翻转为上行,都有一些规律性的衰退原因和发力经验,这些经验和规律表明,只有大力度和突破性的改革,才能使资金、劳动力、技术和经营管理等要素向各经济领域大规模涌入,形成投资需求和新的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实现收入支配的需求与扩大供给的财富相平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本文基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使用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的方法检验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基于此分解中国经济增长与国际经济增长的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进而针对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分别设定非线性因子模型,以此刻画国际共同冲击、国别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包括趋势与周期的协同。近期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趋势成分都处于下降通道中,周期成分虽有一定反弹但幅度较小。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且具有恶化的趋势。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既有外国冲击对中国的溢出效应,也有国际共同冲击的作用。当前的国际共同冲击、外国冲击和本国冲击的综合作用,使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文成 才琳
本文以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理论为出发点,探析了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下国有经济功能的定位,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与不同类型经济形式发展的特征,以状态空间的可变参数模型的计量结果为依据,比较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下不同类型经济形式对经济增长的动态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国有经济对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且混合所有制应该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同时应进一步加快集体企业的改革,而对于"三资"企业则既应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也要积极完善国内市场的投资环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鹰飞 王宪勇
本文基于一个较为一般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从理论上探讨了技术冲击的长期影响。以此为基础,我们使用SVAR方法识别出导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技术冲击,并且估计了它们对产出和通胀的动态影响,以及对二者波动的贡献率。结果发现,技术冲击虽然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成因,但其贡献要远小于现有的其他实证结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乐一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的研究进展很快,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至今没有形成一种较为完善和令人信服的理论观点。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在周期性波动中持续增长,取得了种种辉煌成就,也历经了种种坎坷。本文拟对9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作些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琪 滕建州
本文采用最新的随机游走滤波分析方法对中国1952~2003年间的13个宏观经济总量的波动特征、共动性和因果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总产出的周期长度在改革开放之后呈现出延长且波动幅度下降的趋势,而且总产出的波动主要受到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出波动的影响,长期以来第一产业发展对总产出的制约在改革开放之后消失了,结果还显示要素投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体来说,中国经济周期在改革开放以后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一般性周期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