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5)
- 2023(14917)
- 2022(12544)
- 2021(11745)
- 2020(9936)
- 2019(23029)
- 2018(22564)
- 2017(43130)
- 2016(22614)
- 2015(25994)
- 2014(25465)
- 2013(25191)
- 2012(23294)
- 2011(21143)
- 2010(21133)
- 2009(19753)
- 2008(18677)
- 2007(15760)
- 2006(13837)
- 2005(12291)
- 学科
- 济(118535)
- 经济(118429)
- 管理(64375)
- 业(60115)
- 方法(53682)
- 企(49274)
- 企业(49274)
- 数学(48483)
- 数学方法(47814)
- 中国(28877)
- 农(24242)
- 财(23980)
- 地方(22769)
- 贸(22037)
- 贸易(22025)
- 易(21421)
- 业经(21383)
- 学(18689)
- 制(17231)
- 融(16968)
- 金融(16967)
- 农业(16237)
- 理论(15428)
- 银(15380)
- 银行(15369)
- 环境(15214)
- 和(14969)
- 行(14761)
- 务(14403)
- 财务(14343)
- 机构
- 大学(330442)
- 学院(328105)
- 济(153695)
- 经济(151193)
- 管理(130028)
- 理学(113133)
- 理学院(112012)
- 研究(111897)
- 管理学(110048)
- 管理学院(109434)
- 中国(86593)
- 京(68197)
- 财(66368)
- 科学(62193)
- 财经(54201)
- 所(54062)
- 中心(50851)
- 经(49659)
- 经济学(49522)
- 研究所(49055)
- 农(45740)
- 江(44989)
- 经济学院(44574)
- 业大(43420)
- 北京(43251)
- 财经大学(40681)
- 院(40155)
- 范(39957)
- 师范(39613)
- 农业(35779)
- 基金
- 项目(220961)
- 科学(177216)
- 基金(165948)
- 研究(161225)
- 家(143869)
- 国家(142799)
- 科学基金(124511)
- 社会(107352)
- 社会科(102225)
- 社会科学(102202)
- 基金项目(86016)
- 省(82188)
- 自然(79266)
- 自然科(77573)
- 自然科学(77558)
- 自然科学基金(76229)
- 教育(75203)
- 资助(70141)
- 划(70138)
- 编号(62503)
- 部(51035)
- 成果(49676)
- 重点(49524)
- 发(47359)
- 国家社会(46372)
- 创(46112)
- 教育部(44972)
- 创新(43230)
- 人文(43138)
- 课题(42985)
- 期刊
- 济(161171)
- 经济(161171)
- 研究(98515)
- 中国(58853)
- 财(49932)
- 管理(49511)
- 学报(44666)
- 科学(43920)
- 农(39965)
- 大学(35727)
- 学学(33626)
- 技术(31138)
- 融(30623)
- 金融(30623)
- 教育(29599)
- 经济研究(28692)
- 财经(27766)
- 农业(27743)
- 经(23947)
- 业经(22359)
- 问题(21076)
- 贸(20605)
- 统计(20457)
- 国际(19422)
- 技术经济(18245)
- 策(17926)
- 世界(17888)
- 决策(16334)
- 业(16195)
- 商业(14734)
共检索到483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彧 裴平 方先明
经济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国际趋同性,对于该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为检验中国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国际趋同性,本文构建了周期自回归模型,并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和日本1996年1季度至2012年1季度的GDP数据,以及1996年1月至2012年5月的CPI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无论是GDP增长率还是CPI增长率的变动趋势所表征的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并不相同,既不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变换频率较高,状态转换频繁,也不像英国那样变换频率较低,状态转换缓慢,中国经济周期不具有国际趋同性。这一研究结论能够为中国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国际趋同性 周期自回归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丹鹭
本文研究了我国服务业管制政策对行业生产率的影响。运用一个基于服务产品的垄断-竞争模型,本文分析了管制对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管制强化了垄断,不利于高效率企业的进入和在位企业的创新。经过对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发现,当放松管制体现为国有以及集体企业垄断力量的下降时,它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关系;当放松管制体现为私营以及外资企业实际进入和市场自由化时,它与生产率增长存在负面或不相关的关系。以上结果可能是我国服务业垄断性过强、市场化程度不够的表现。
关键词:
管制 进入壁垒 生产率 服务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炎 陈昆亭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经济周期理论领域最新发展的前沿热点。本文将银行部门嵌入DSGE框架中建立金融经济周期模型,依据1992Q1~2011Q1的实际中国经济季度数据校正模型,研究模型拟合实际中国经济的效果。研究发现:(1)基本模型在较大参数范围内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经济中主要变量的数据特征;(2)规则性政策模型和无规则政策模型都不是最接近实际经济的情形,半规则性模型预测的波动特征最接近实际经济的波动特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金全,刘志刚,于冬
In this paper we used the Plucking model to test the asymmetric patterns in China's business cycle. We find the evidence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lucking effect in output growth. The negative shock to output is not able to influence the growth trend in long run. The growth could return to its trend more quickly after the economy recoveries from the contracting phase in business cycle. These empiric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macroeconomic control has play the roles of stabilizing economy, and the abilities of keeping rapid and stable growth have been enforced.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区制转移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品杰 孙飞虎 王绵斌
采用1978—2015年中国电力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基于"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转变过程,识别和划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阶段,并分析了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协同性。结果表明: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均具有低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三个区制转移特征;电力消费在低速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的波动性明显高于GDP,而在稳定增长期的波动性则显著小于GDP;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静态协同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两者处于非协同期;之后,两者处于显著的跨区制动态协同期,且处于协同期的电力周期与经济周期在时间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品杰 孙飞虎 王绵斌
采用1978—2015年中国电力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基于"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转变过程,识别和划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阶段,并分析了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协同性。结果表明: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均具有低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三个区制转移特征;电力消费在低速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的波动性明显高于GDP,而在稳定增长期的波动性则显著小于GDP;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静态协同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两者处于非协同期;之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皓 石柱鲜
本文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预测能力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时差相关分析方法选择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利差先行指标。然后,利用基于利差先行指标的动态Probit模型检验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对经济周期波动状态的预测能力,并且对静态Probit模型和动态Probit模型、各种动态Probit模型之间的预测效果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变动对未来3个月的经济周期波动状态具有比较稳定的指示作用,利用经济状态先验信息的动态Probit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静态Probit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轶群 李晓春
文章构建了用于研究中国劳动力转移波动性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对1978~2009年的劳动力转移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了技术冲击对中国劳动力转移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周期波动性,与产出是顺周期;二是技术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部分,尤其是技术冲击能够解释一半以上劳动力转移的波动;三是技术冲击对产出、居民消费、投资和劳动力转移产生了正向冲击,而对就业产生了负向冲击,其中,技术冲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大,对产出和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次之,对投资影响最弱。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依民
本文利用1978年至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两个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了以产出缺口代表的经济周期波动对潜在产出增长率和未来三年实际产出平均增长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产出缺口对两者都产生了显著的负向的影响,同时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的门限效应。当经济处于严重衰退阶段时,产出缺口对两者负向影响的程度是最大的;当经济处于扩张或繁荣阶段时,产出缺口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对未来平均增长率的负向影响程度是最小的。政府在面临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时,应该在政策上引导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重视经济系统自身的调节和修复功能,从而使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丁振辉
本文在两国生产关系模型的简化式基础上推导了生产依存度与产出关联的关系,并认为当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时,两国间生产依存度越大则产出的关联性越强。产出关联性越强,经济周期协同性越明显。检验中国与前10大贸易伙伴的数据,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生产上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意味着随着中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生产依存度的加深,两国(或地区)之间的产出关联性也越强,中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周期有协同性趋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冯心悦 田拓
本文通过构建综合性的金融周期指数,对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周期、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在经济周期中的不同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不仅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而且对经济周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与传统的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相比,金融周期变化不仅成为货币周期、信贷周期、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键驱动因素,而且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不仅使得"金融-实体经济"内生关联的命题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也为后续同时关注金融和实体经济稳定的政策实践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货币周期 信贷周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智明 郭永济 李鹏
本文对全球169个经济体1991—2013年的产出、居民消费支出和国民收入增长率数据进行估计,以探究全球经济周期相互依存度的动态演变过程。运用动态分层因子模型将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三个组别的宏观经济波动分解为全球因子、组别因子、国家层面因子和异质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周期对发达经济体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强于对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周期明显与全球经济周期"脱钩"。发达经济体之间经济周期波动的趋同性较为明显,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程度的趋同性,但也存在"脱钩"现象。中国的经济周期与全球经济周期"脱钩",但与新兴经济体的...
关键词:
经济周期 趋同 脱钩 动态分层因子模型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旭东 杨文冬 黄登仕
本文采用多种方法,运用中国上市公司1998年—2005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加入企业生命周期的代理变量是否改进了应计模型。结果表明,企业的应计特征远比现有模型所反映的丰富和复杂,加入企业生命周期的代理变量,显著改进了常用的应计模型。
关键词:
应计模型 企业生命周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志文 徐圣楠
文章研究了一阶周期随机系数自回归模型的性质和参数估计问题。首先讨论了该模型均值函数、方差函数以及协方差函数的周期平稳性。其次讨论了当误差服从正态分布时模型参数的估计问题,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矩估计和最小二乘估计,并通过随机模拟对这两种估计方法进行比较。最后将上述方法用于实际数据的建模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具有较小的误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朝凤 黄梅波
本文先确定1979~2009年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消费、投资波动与产出高度相关,产出波动高于消费波动,但低于投资波动。然后,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将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和借贷约束引入RBC模型对中国经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本文模型能够解释实际消费、就业、投资和产出波动的82.22%、79.09%、99.75%、99.57%;(2)这一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解释力要强于未包含劳动的RBC模型、包含资本劳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引入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可分劳动RBC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