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2)
2023(6794)
2022(5566)
2021(5192)
2020(4149)
2019(9682)
2018(9347)
2017(16831)
2016(8592)
2015(10184)
2014(10024)
2013(10314)
2012(10172)
2011(9778)
2010(9589)
2009(9164)
2008(8824)
2007(7429)
2006(6977)
2005(6672)
作者
(25350)
(21539)
(21262)
(20571)
(13825)
(10090)
(9596)
(8312)
(8282)
(7737)
(7418)
(7053)
(7038)
(6937)
(6855)
(6639)
(6344)
(6176)
(6033)
(5600)
(5520)
(5073)
(5070)
(4976)
(4961)
(4857)
(4479)
(4282)
(4218)
(4204)
学科
(67080)
经济(67039)
方法(21408)
管理(20835)
数学(19795)
数学方法(19747)
中国(18075)
(16791)
地方(15799)
地方经济(12103)
(11691)
企业(11691)
(11492)
贸易(11485)
(11179)
(10911)
(10243)
业经(10116)
环境(8695)
(8639)
金融(8639)
(8619)
(8469)
(7958)
(7788)
银行(7787)
关系(7774)
(7687)
农业(7227)
经济学(7187)
机构
大学(140897)
学院(136635)
(80424)
经济(79452)
研究(59592)
管理(48071)
中国(46729)
理学(40543)
理学院(40018)
管理学(39683)
管理学院(39405)
(32724)
(30446)
科学(29997)
(29667)
经济学(28200)
研究所(26752)
财经(26107)
经济学院(25179)
中心(25048)
(24045)
(20738)
北京(20479)
财经大学(19436)
科学院(18719)
(18147)
(17797)
师范(17719)
(17711)
社会(17503)
基金
项目(84464)
科学(68088)
基金(65515)
研究(63265)
(56862)
国家(56503)
科学基金(47697)
社会(45975)
社会科(43838)
社会科学(43831)
基金项目(33117)
(27508)
资助(27489)
教育(27479)
自然(26716)
自然科(26093)
自然科学(26086)
自然科学基金(25669)
(24473)
编号(21976)
中国(21542)
国家社会(21509)
(21163)
(20256)
重点(19538)
教育部(18797)
成果(18599)
(18574)
经济(18430)
发展(17654)
期刊
(93474)
经济(93474)
研究(52201)
中国(28589)
(23449)
管理(19802)
科学(18723)
学报(17625)
经济研究(17467)
(16266)
财经(14960)
(14835)
金融(14835)
大学(14199)
学学(13250)
(13239)
(13019)
世界(12587)
问题(12522)
国际(12407)
农业(11490)
技术(11179)
业经(10196)
教育(9535)
技术经济(9015)
统计(8072)
经济问题(7673)
(7191)
经济管理(6556)
(6498)
共检索到228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根蟠  
20世纪已经过去,在这个新世纪初,对 基本上与20世纪同行的中国经济史学进行 回顾和展望,即使不是绝对必要,也是十分应 时的。 20世纪以前中国不是没有经济史学,相 反,自司马迁作《史记·平准书》、班固作《汉书 食货志》,历代关于经济史的记述可以说是 延绵不断,源远流长的。但它的指导思想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德馨  杨祖义  
作为忠实的读者与投稿人,我们对《中国经济史研究》以求新为追求目标的艰辛探索的31年历程印象深刻。下面是我们的一些读后感受。一、追求"四新",办刊宗旨明确《中国经济史研究》在其《发刊词》中明确提出,"我们希望本刊发表的著作,或者是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者是阐述了新的观点,或者是运用了新的方法,或者是发掘了新的资料,当然都应当具有一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晏维龙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红色经济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逐渐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史。面向国内,中国共产党坚守富民与强国;面向国外,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面向自身,中国共产党坚定廉洁与奉公。回顾这一光辉历程并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亚星  李哲  于水  
基于建党百年来城市工作的史料梳理,发现城市工作在不同阶段具备不同的特征,并受制度内在因素、环境因素和领导者因素的共同驱动,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不断发展,其中领导者对环境的判断是影响城市工作变迁的关键。新时代以来,党的城市工作体系日趋完善,手段逐步健全,内容日益丰富,不断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立足于城市工作变迁特征和当前挑战,提出未来的城市工作应将城市发展普遍规律与地区异质性相结合,将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数字化转型、区域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永秀  苏小庆  王颂吉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强国富民的经济奇迹,创造这一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于党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党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百年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武装革命为强国富民建立政权基础(1921年7月至1949年9月);第二阶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仿照苏联模式开展建设,为强国富民构建制度基础和生产力条件(1949年10月至1978年11月);第三阶段是从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强国富民(1978年12月至2012年10月);第四阶段是新时代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强国富民(2012年11月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内涵是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强国富民,其理论创新体现在五个方面:在发展的政治保障上,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发展主题上,持之以恒推动实现经济现代化;在发展的内部动力上,从国情出发通过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的外部条件上,通过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发展的根本目的上,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丰子义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是和中国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中国道路,不仅要从"特色"的角度来看待,而且要从历史观上来把握。首先要从历史发展普遍规律来看待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正是遵循历史发展普遍规律走出来的。无论是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还是中国建设、改革道路的开创,都是历史发展普遍规律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次要从世界历史来看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在与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因而有其深远的世界意义;再次要从社会基本矛盾看中国道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根据就在于不同时期中国社会本身的基本矛盾。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具体内容也会发生新的变化;最后要从实践观点看待中国道路。道路不同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过程;道路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中国道路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创出来的,其发展同样必须探索开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高生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作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围绕城市这一场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在城市建党的基础上,先后经历了革命夺城、工业兴城、经济富城、人民治城的演进历程,期间推动城市权利不断丰富、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工作领域不断健全、城乡融合不断深入,使中国城市从服务少数人利益的反动堡垒发展成为人民寻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场域。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蕴含了诸多有益经验,其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中国化就是其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的城市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高生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作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围绕城市这一场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在城市建党的基础上,先后经历了革命夺城、工业兴城、经济富城、人民治城的演进历程,期间推动城市权利不断丰富、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工作领域不断健全、城乡融合不断深入,使中国城市从服务少数人利益的反动堡垒发展成为人民寻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场域。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蕴含了诸多有益经验,其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中国化就是其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的城市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慧容  刘同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已走过百年历程,回顾和总结其独特的历史性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既遵循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以具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理路应对中国面临的特殊问题,体现为对世界现代化传承与超越的中国式道路;既立足于现实国情,又依据中国人民的意志进行道路的主体性选择和创造性发展,实现了现代化战略的阶段性推进。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变革和所创造的"奇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力图克服"资本逻辑"宰制,指向人的现代化逻辑的根本价值旨趣;超越了"征服自然"模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图式;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发展定式,实现了和平发展的文明之路。伴随着世界现代化进入深刻变革期,中国开辟的现代化之路日益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飞  何爱国  
总结2016年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仍然较多侧重于对各经济细部问题的考察,进行理论的反思与总结、宏观探讨与比较研究的成果有限,但对于经济史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和探索有所加强,对于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也有所深入。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史学理论的深入反思与创新研究,以中国史研究为基础,以中国经济史研究为重心,聚焦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基本经济经验与突出问题,加以提炼、反思与研究,进一步形成并建构中国经济史学独特的话语体系。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飞  何爱国  
总结2016年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仍然较多侧重于对各经济细部问题的考察,进行理论的反思与总结、宏观探讨与比较研究的成果有限,但对于经济史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和探索有所加强,对于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也有所深入。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史学理论的深入反思与创新研究,以中国史研究为基础,以中国经济史研究为重心,聚焦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基本经济经验与突出问题,加以提炼、反思与研究,进一步形成并建构中国经济史学独特的话语体系。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晏维龙  
百年红色经济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承前启后的连续史。百年红色经济史始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回顾百年红色经济史可知,建国前后根据地经济史与国家经济史是连续的,改革开放前后国家经济建构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连续的,新时代前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与新时代是连续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姜锡东  
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历程。如果从古代"食货之学"开始,那就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此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回顾总结并非易事,但非常必要,它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认清现状,科学地规划未来,推动学科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在此略抒管见,请大家对疏谬之处批评指正。一、历史回顾据有关专家学者统计,1900—1984年上半年共发表中国经济史论著2万种(含港澳台);11986—1995年中国内地共发表相关论著亦近2万种,"其数量约略相当以至超过前此85年有关论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凯  
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的百年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始终坚持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近期,顾海良教授和邹进文教授总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1921~2021)》,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论著是国内学术界系统性研究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的最新成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富胜  匡晓璐  赵敏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经济思想的理论源泉。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并与落后社会形态相连接形成了混合的社会形态,此后后进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历程中,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准确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历史方位论;以此为根本依据,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制定开展国内经济建设和处理国际经济关系的战略和政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论,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造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论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集大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